成人高等教育评价的内涵与认识_教育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评价的内涵与认识_教育论文

浅谈成人高教教育评估的内涵及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高教论文,内涵论文,成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教育评估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并且逐步向科学化方向发展只是近十几年以来的事情,而成人高等教育(以下简称成人高教)教育评估,则只是近几年才开展的新鲜事,难怪有人将针对“三乱”的治理整顿与正在开展的普通高校函授、夜大学教育评估混为一谈。为了加深对普通高校函授、夜大学教育评估的认识,本文就成人高教教育评估的内涵谈点粗浅的看法,以为引玉之砖。

一、成人高教教育评估的基本涵义

成人高教教育评估是“成人高教”和“教育评估”两个概念的统一体。它既不是泛指一般事物的评估,也不是指一般教育的评估,而是特指成人高教的教育评估,我们从“成人高教”和“教育评估”这两个概念入手来弄清成人高教教育评估的涵义。

成人高教,是成人教育体系中,继成人初等和成人中等教育之后的高层次的教育学段,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成人高教与普通高等教育(以下简称普通高教)同属于高等教育,又有如下表所列的种种原则区别。

成人高教与普通高教原则区别比较表

比较内容 成人高教

教育对象进入成年期的并具有在职、 承担一定社会义务的成

年人

教育体系①与社会紧紧相联、息息相关

②广泛容纳不同年龄的成人

③多次性的动态开放教育

教育目标社会主义当班人再教育、劳动者的回归教育

教学内容受社会分工和知识需求所制约,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与在职的工作相互渗透,相补互促,有机结合,体现工、学结合

教育途径和办教育途径和办学形式多样化,有学历、

学形式 非学历,短期、较长期,日制、业余,校内、校外、远距离等

教育投资以学生自费为主的多渠道投资

教育效果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

教育后的就业不包分配,回原单位工作或自寻职业

比较内容

普通高教

教育对象

未踏进社会、未承担社会义务的青年学生

教育体系

①学校体系与社会相隔离

②只容纳某个年龄阶段的部分青年

③是一次性的静态封闭型教育

教育目标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劳动后备军

教学内容

按照具有普遍性的既定内容教学

教学过程

单纯的课堂教学和模拟性的实践、实习

教育途径和办

校内全日脱产、学制固定,模式统一

教育投资

以政府投资办学为主

教育效果

周期长,效果有潜在性

教育后的就业

双向择业与统一分配

成人高教与普通高教之所以如此差别,在于成人高教的“成人”具有区别于“普通”的“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1〕。成人,美国成人教育界著名学者马尔科姆·诺尔斯认为:确定成人的概念有两个标准:第一,“凡是履行社会职责的人就是成人”;第二,“凡对自己的生活负有主要责任的人便是成人”〔2〕。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基本原理,成人的概念应包括成人自身的生理、心理、社会等要素,可以认为是“指达到正常人的身心发展的成熟年龄,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力,并直接承担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职责和义务的人们”〔3〕。据此, 普通高教中的“大学生”、“研究生”,虽然具有成熟年龄,但他们所接受的这种教育,不属于成人高教的范筹。因此,我们认为成人高教就是普通高教以外,对社会成年人实施中等教育学段以上的,各种类型、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高等培训和高等专业教育的总和。在我国,成人高教包括了职工高等教育、管理干部高等教育、农民高等教育、科技人员继续教育、解放军高等教育和城乡劳动者高等教育。

教育评估(Educational appraisal 和Evaluation),是伴随着教育的存在而存在,伴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同国家制度,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所进行的教育实践和对教育的认识不相同,进行教育评估实践和对教育评估的认识也不相同。因此,人们给教育评估所下的定义不尽相同。

古今中外,教育评估是从对学生的学力检测开始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有一套评价学生的标准,例如他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又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4 〕这是孔子用他认为的最高尚道德标准和精神境界——“仁”来评价他的学生颜渊的评语。这大概是最古老的“教育评估”吧!我国古代的教育评估形成制度,初始于汉代董仲舒推行的“选举”,创立于隋炀帝的置进士科,从此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封建科举考试制度,可以认为是对学生学力检测和评估的制度。现代教育评估起源于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欧美,从莱斯的拼字测验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测量运动”,即以教育测量客观化问题为主要课题的所谓“客观式测验”(Objective test )和“常模参照测验”(Normal refeened test),都是对学生学力检测的教育评估。三十年代以教育目标为核心和依据的“评估”运动,即所谓“泰勒时期”,教育评估进入新阶段。五十年代,美国的教育改革不仅产生了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同时推动了教育评估活动的兴起和教育评估理论的发展,继而涌现大量教育评估流派,他们的代表人物给教育评估的定义不尽相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其一,以桑代克为代表的评估家们基本上将教育评估等同于教育测量。桑代克在1961年说:我们使用的“评估”一词与测量极为相近,某些方面范围更广些,包括日常、非正式的和直观的判断以及价值估计。

其二,以泰勒为代表的评估家们认为评估是将实际状况与理想目标相比较的过程,泰勒认为:教育评估就是衡量实际状况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

其三,以克朗巴赫、史特夫列宾、沃森和贝比为代表的评估家们认为:评估是系统性地收集和整理资料,决定其价值,以便择优而行的过程。其中以贝比在1975年为评估所给的定义受到较多人的承认和引用。他说:“系统性地收集和解释证据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目的在于行动。”〔5〕

在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对教育评估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如:“评估主要是教师和管理干部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主观努力达到目标的程度。”〔6 〕“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手段评量教育宗旨所要求的一切教育效果。”〔7 〕“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评量教育所期望的一切效果。”〔8〕“按照教育目标,利用一定的测量工具, 对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进行的价值判断。”〔9 〕“教育评估是按照一定的社会的教育性质、教育方针和政策,所确立的教育目标,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效果、完成教育任务的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成绩和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10〕等等。

综观各家之说,笔者认为,教育评估是特指以教育现象为对象的评估。“评估”一词是“评”和“估”并列组成的词。“评:评议也,评定事物之是非曰评。”〔11〕“估:论物价也”,〔12〕“论物价”即为“估价”,也即“估定物之价值也”。〔13〕据此,评估的涵义就是:对某一事物进行评议和论价,在此基础上评定事物的是非和估定事物的价值的活动。同理,教育评估的字面定义是对某教育客体进行评议和论价,在此基础上评定其是非和估定其价值的活动。现代教育评估的内涵比此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它包含如下六个层面:(一)教育评估的预定目标,预定目标是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性质、教育方针和政策所确定的,也即是社会对教育所期望的要求、标准;(二)准确评量预定目标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预定目标的要求、标准的量化,是综合性的量具,没有它或它不具科学性就难以准确地评量;(三)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这表明1、“系统地”是要求有计划的进行收集, 没有计划的收集,就不可能获取到“系统地”的资料(信息);2、 “系统地”就是全面的、多方面的,而不是局部的、单渠道的收集资料(信息);3、“系统地”就是有序的、互相联系的,而不是东一点、 西一点的、零乱的收集资料(信息);4、 表明要收集到“系统地”的资料就不能单渠道的,而是要多途径、多种方法的去获取资料(信息);(四)“解释证据”或者“分析、整理和综合评议”,对获取的资料,必须进行分析、整理、评议和解释,用未加分析的证据来表明教育的好坏,往往会导致误解或错误;(五)“作出价值判断”,这表明:评估不仅要收集和解释证据,以证明教育的实际状况对完成教育目标的程度如何,而且还要对教育目标本身作出评价和判断,这已突破了行为目标评估那种只证明教育活动实际效果的范围,“价值判断”是在系统性地完成基础工作后所作的判断,它不仅包含有评估者对教育客体的价值判断,而且包含有教育管理者和决策者依据评估者所提供的“价值判断”而应采取的“决策和行动”的判断,对形成新的目标和进行行动有指导意义;(六)“目的在于行动”,评估有了“价值判断”就要有“行动”,有了“价值判断”而不付诸行动,等于白干。正如肯普弗说的:“评估的基本目的是促进成长和提高。……不能改进实践的评估都是毫无意义的评估。”〔14〕“目的在于行动”就是评估的延伸,是形成性评估的基本特点,用我们的话讲,就是1.进行整改,督促完成预定目标;2.完善原有目标的合理性,促进教育改革和进步,上新台阶。

概言之:依据一定社会的教育性质、教育方针和政策所确定的成人高教教育目标,设计可以准确评量这些目标的指标体系,系统性地收集与教育客体相关的信息,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评议,在此基础上对其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价值作出判断和估定,提出优化建议和决策,督促完成预定的成人高教教育目标,促进教育的改革和进步,不断提高成人高教水平。可以认为这就是成人高教教育评估的内涵。普通高校函授、夜大学是成人高教的组成部分,普通高校函授、夜大学教育评估是特指以普通高校函授、夜大学教育为对象的教育评估。

二、区别几个涵义相近的术语

我们在评估实际工作和进行评估研究中,往往要使用“考试”、“教育测量”、“教学评估”、“教育评价”和“教学评价”等术语,这些术语的涵义与教育评估有密切联系,但也有区别,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区别清楚,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教育评估的内涵和外延。

考试(Examination)一词,在我国, 始见于《礼记·学记》中“未卜禘不视学”一句的注疏,“此视学,谓考试者经业,或君亲往,或使有司为之。”其词义是:“考察其才具”和“试验其学业。”〔15〕现代考试学专家对“考试”的概念众说纷纭。有的说:“考试,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做总结性检查并作出评定所用的工作方式。”〔16〕有的说:考试是“检查、评定学业成绩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根据一定的考核目的,让被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的方式、要求来解答试题,并对其解答结果评等级、记分。具有评定、诊断、反馈、预测和激励的功能。是教育测量的工具之一。”〔17〕有的说:“广义的考试,泛指人类社会一切测度和甄别人的身心各个方面之群体或个体差异的活动。狭义的考试,是由主考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的要求,在一定的场所,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选择适当的内容,对应试者的德、学、才、识、体(诸方面或某方面)所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地测度和甄别活动。”〔18〕等等。他们说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以下几点认识:(一)考试是一种工作方式或活动;(二)考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三)考试的对象是人(包括学生和所有被试者);(四)考试所“考”和“试”的是人的身心各方面(包括学业、才智、能力等)的现状和进展;(五)考试是测量和评估(也称评价)的手段之一;(六)考试具有评定、诊断、反馈、预测、甄别和激励等功能。

教育测量(Eeducation measurement)。测量,“测、度、量、称也”,“以仪器推测地面之高低、深浅、大小、广狭、谓之测量。”〔19〕史蒂芬斯(S.S.Stevens)认为:“就广义来说, 测量是按照法规(规则)给事物指派数字。”〔20〕可见测量就是根据测量对象的需要,运用适当的量具,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法则),进行测、度、量、称,表现出相应结果的一种技术。教育测量就是测量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

测量有别于考试,测量比考试的对象更广泛,它不仅包括对物质实态的直接测量,而且包括对人的精神世界的间接测量,如心理、教育程度、知识、技能、智力、兴趣、气质、性格、品德、情感、体质等。考试一般只对人的知识和技能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进行测量。考试不能对物质的实态进行测量,而且与教育测量也有区别,教育测量所能做到的,如需要测量、动机测量、态度测量、德育测量等,用考试方法或者无能为力,或者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因此,考试是教育测量的手段之一。

考试和测量(含教育测量)都有别于教育评估:(一)考试、测量只是为教育评估提供部分信息,这是因为考试、测量的范围比较狭窄,尽管测量比考试的对象广泛,也只能测量那些易于测量的行为,因此,考试结果和测量结果既不是评估的结果,也不是评估的“价值判断”的唯一指标;(二)考试、测量都注重数量上的测定,而评估则采用数量测定和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质、量并重,主、客观兼顾;(三)考试和测量重在对现状的测定,停留在客观事实的获取,而评估综合事实的全貌,对获取的事实还须进行分析、评议、解释和价值判断;(四)现代教育评估还注重对教育目标的修改和改革,突破了那种只证明教育活动实际效果的范围,这更是考试和测量所不及的。

教学评估,“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范标准,通过对学校教与学等教学情况的系统检测和考核,评定其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实际程度,并作相应的价值判断以期改进的过程。”〔21〕教学评估与教育评估二者有相同之处,有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教学评估和教育评估都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从这一根本上讲二者是相同的;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构成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它是教育评估的重要方面,是构成教育评估的主要部分和基础,可见二者是互相联系的;教学评估只局限于与教学有关的范围,而教育评估以教育的全部领域为对象,它涉及到教育的一切方面: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学生的个体发展等,教学评估是包含于教育评估的大系统中的其中一个方面。

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是两个字面意义有细微差别而无实质性不同的术语,由于对英文中Appraisal与Evaluation的翻译理解略有不同, 如在汉英词典或者英汉对照的辞书中,

中文的“评价”,

英文用“Appraise;Evaluate”注释,〔22〕而英文的Appraisal, 中文用估价、估计注释,英文的Evaluation,中文译为评价。〔23〕实际上许多词释家、翻译家都没有将两个词截然分开,有的翻译为“评价”,有的翻译为“评估”,有的则明确的说:“教育评估……也称教育评价。 ”〔24〕人们对其在教育上的使用意义的理解大致相同,也就没有将其当作两回事的必要。同理,教学评估与教学评价也是两个意义大致相同的术语。

三、几点认识

从对成人高教教育评估内涵的分析和与其他几个相近术语的比较中,我们可获得如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成人高教评估是改革和发展现代化成教事业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人高教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样要把握三个面向的进程,它要真正为实际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服务,势必要牢牢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时代走向,及时地发现、调整并纠正自身存在的或潜在的某些弊病和不足,这不仅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领导要具有高瞻远瞩的胆识和决策,还需要对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判断、处理和决策,更需要经常地对各层次的教育实施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督导。而作为检测教育目标和教育效果的实现程度,并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评估,当然就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正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如英、美、日、法、德和前苏联等都十分重视研究教育评估,将其视为探讨、研究和推进现代教育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作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各国教育行政人员(包括学校和教育行政干部)有没有相当的教育评估能力,作为评价一个国家教育发达程度和教育效能的一种依据。我国也已将教育评估列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不仅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要把检查评估学校教育质量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而且在《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建立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当前普通高校函授、夜大学教育评估正是这一决策的实施。显然,成人高教教育评估并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治理整顿”,它体现了现代教育进步的世界趋势,体现了现代教育走向未来的必然方向,是成人高教的重大改革。

(二)成人高教教育评估为成人高教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从对成人高教教育评估的内涵的认识中,可以体会到:成人高教评估的实质是检查成人教育效果与预期目标的实际情况,以此作出价值判断,为教育本身提供资料与决策依据,因此可以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不足或差距,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进行适应的控制和调节,纠正偏离目标部分,使之全面、持续地保持良性循环,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同时以其获得的分析与判断,为以后的教育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成人高教评估是促进成人高教教育、科研、教改和管理水平的督导手段。成人高教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成人高教教育水平、科研水平及教育管理水平的进步和提高,而这种进步和提高,在内部靠成教工作者自觉不懈的努力,在外部则需要相应的督促和检测。成人高教评估不仅起到对照标准找差距的自我认识作用,而且能起到鼓动被评估者之间的比、学、赶、帮、超的激励作用。教育评估信息的及时反馈及对教育过程的优劣得失的及时总结,不仅使被评估者明了自身需要改进提高的方向,从而及时调整自身的教育活动,同时也就促使他们将客观评估的外部标准能动地转化为自身内在的改革和发展动力,转化为他们主动地不断吸取先进者的经验与长处,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质和教育进程,从根本上促进成人高教教育、科研、教改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注释: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8页。

〔2〕〔美〕马尔科姆·诺尔斯著、 蔺延梓译:《现代成人教育实践》,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3~14页。

〔3〕叶忠海、高本义主编:《成人高等教育学》, 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页。

〔4〕《论语·雍也》。

〔5〕〔6〕《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第2~3页。

〔7〕朱作仁主编:《教育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第648页。

〔8〕〔台〕李聪明:《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幼狮文化事业出版公司1983年版,第3页。

〔9〕李玉芝:《评价学业成就的方法》,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7年版。

〔10〕张念宏主编:《教育百科辞典》,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8年版,第577页。

〔11〕〔12〕〔13〕《辞源》改编本,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51年版,第37、731、731页。

〔14〕〔美〕马尔科姆·诺尔斯著、蔺延梓译:《现代成人教育实践》,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56页。

〔15〕〔台〕《中文大辞典》第二十六册,中国文化研究所印行,1982年版,第410页,总11564页。

〔16〕王瑞芬等主编:《实用百科全书》,开明出版社1993年版,第977页。

〔17〕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册,第215页。

〔18〕疗平胜等编著:《考试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5~46页。

〔19〕〔台〕《中文大辞典》第十九册,中国文化研究所印行, 1982年版第469页,总8381页。

〔20〕戴忠恒编著:《心理与教育测量》,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年版,第23页。

〔21〕叶齐炼、申杲华主编:《学校教务工作实用手册》,开明出版社1992年版,第367页。

〔22〕吴景荣主编:《汉英词典》,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第524页。

〔23〕张道真编著:《现代英语用法词典》第一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79页。

〔24〕马国泉、张品兴、高聚成主编:《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813页。

标签:;  ;  ;  

成人高等教育评价的内涵与认识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