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发展若干经验初探
余 华
提 要: 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浙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市场化发展的改革路线、坚持打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有效市场、坚持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坚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都是浙江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浙江发展 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贯彻党中央精神与尊重浙江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与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有机统一起来,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持之以恒地以“八八战略”统领浙江的全面发展,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被赞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模范生”。历经40年的艰辛探索,浙江在改革开放方面的经验有很多,此文对若干重要经验作一探析。
(1)无论溶洞存在与否,管片在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应力分布以及管片在列车动载作用下的应力增量分布都无明显变化。但溶洞存在时,管片的应力响应会有所增加。
一、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是浙江经验的最大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级党委政府自觉坚持执政为民的宗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视人民为发展和建设的最重要的主体力量,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级党委政府,顺应人民群众“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把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经济自主权归还给劳动者,充分保护人民群众的自主创业热情,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自主创业创新,放手让广大人民群众去发展,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效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从家庭作坊到股份合作制企业,从流动商贩到专业市场,浙江人民求真务实,不等不靠,率先建立起市场化的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和体制机制,赢得了发展的先机,并不断开拓进取,将市场化发展的领先优势,向政治、社会领域延伸,率先冲破陈旧观念和旧体制的束缚,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制度机制,将先发优势转变为不断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浙江的许多制度创新并非来自于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广,而是来自于基层、来自于民间、来自于人民。比如经济领域的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专业市场等,政治领域的“自荐海选”“民主恳谈”“村务监督委员会”等,都是人民群众在改革过程中的自发创造。对于这些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民间自主创新,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从本土实际出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和群众首创,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好做法,就加以总结、推广,对于一时看不准的,也采取不争论、不压制、不扼杀、允许试、允许闯的态度,尽量减少盲目的引导。自下而上的民间自主创新和自上而下的保护、规范、提升,使得浙江的制度创新活动高度活跃,在冲破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全能政府管理模式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保持着市场化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
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把改善民生与经济增长置于同等重要位置,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领域民生工作,努力做到发展的成果为人民共享。浙江老百姓的富裕是全国有名的,坚持藏富于民与强省发展相统一,是浙江发展的重要特点。无论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还是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工业化进程,无论是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还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都是为了实现“富民”这个目标。浙江之所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普遍提高,经济社会实现和谐协调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统一的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民生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良性循环的机制,在通过积极的经济政策促进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把制定完善的社会政策作为化解经济发展中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① 参见杨建华:《浙江富民强省的发生逻辑与经验启示》,《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9期。
人是最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浙江发展的核心在于认识到人是天地间最可宝贵的资源,发展的本质和目的是人的发展。正是由于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积极主动性,才使得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成长为经济大省,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浙江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实践表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只要牢牢抓住“人”这个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主导因素,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执政兴邦全部活动中,就一定能依靠人民的智慧与力量,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繁荣与全面进步。
二、立足实际,尊重规律,始终坚持市场化发展的改革路线,充分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市场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和成果。浙江是市场化改革的先行者和“模范生”,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是浙江发展的重要经验。浙江的发展是在缺少自然资源、缺乏国家资金投入、缺少外资和优惠政策的条件下起步的。先天条件的不足,并没有阻挡浙江人民“脱贫致富”的决心。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激励下,浙江从本土实际出发,求真务实,不等不靠,利用民间善于经商和能工巧匠众多的传统,大力发展家庭工业、个私经济和乡镇企业,以市场驱动为导向,走出了以“轻、小、集、加”为特色的工业化之路和前店后厂、专业市场与特色产业相结合的块状经济发展之路。正是依靠内源性的民间智慧和力量,依靠市场的力量,浙江率先发展民营经济,完成了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积累,赢得了市场化发展的领先优势,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崛起与腾飞。
政府是社会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在以行政为中心的现代社会,政府行政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巨大,一个有效的政府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务本求实,创造性地将党中央政策同本土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放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顺应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地自觉加强自身建设,持之以恒地进行改革创新,从而有效地推进了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面对民间某些冲破旧体制的创新活动,采取了默认、允许和支持的策略,努力创造自由、宽松的政策环境,从而促进了市场主体和市场机制发育,形成了体制机制上的先发优势,催生了民营经济的崛起与腾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浙江各级党委政府,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自觉调整角色、转变职能,从大包大揽、干预企业经营转到规划、引导、监督和服务上来,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专业市场和“块状经济”培育、矫正市场失灵、推进体制创新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优势,及时有效地推进了浙江市场体系的扩展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新问题,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在“八八战略”的统领下,大力推进“法治浙江”“平安浙江”“信用浙江”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在进一步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加强科学规划和调节监管,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率先推进覆盖全省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积极发挥政府在公共产品供应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作用,为浙江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① 参见何显明:《顺势而为:浙江模式中的政府角色及其变迁》,《高举旗帜 创业创新——浙江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4-136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各级党委政府通过与时俱进的积极作为和持之以恒的改革创新,不断打造浙江发展的巨大优势。从20世纪90年代金华率先推出的“政务公开”、上虞成立全国首家行政服务中心,到新世纪温州开展的旨在改进政府服务的“效能革命”,从改革初期推进的机构改革、简政放权,到2013年全国率先推出“四张清单一张网”,再到最近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领先全国的“最多跑一次”改革,都体现了浙江党委政府与时俱进的科学作为。回顾浙江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到,浙江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人民满意”为最高追求,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持续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是推动浙江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坚强保障。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17页。 回顾浙江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可以说,始终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之路,是浙江发展的制胜法宝,正是依靠市场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浙江人民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才创造了浙江快速崛起、持续繁荣的奇迹。
三、党委政府与时俱进的科学作为和持续优化的有效治理,是浙江发展的根本保障
也有少数学者对于创客空间的开设,图书馆有没有资金、技术等能力建设创客空间以及如何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认为需要谨慎考虑。刘兹恒,涂志芳(2017)指出,图书馆应当保障最基本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其核心能力是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服务,而开设创客空间仅仅是为这种服务提供工具;从空间意义上来讲,创客空间不仅仅是一个供创客实践的场所,更应该是创客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中心、创业创新经验的共享平台;从服务目标层面看,创客空间最该注重对创客们创新意识的启迪、创新能力的培养;总而言之,创客空间同馆藏、技术设备、网络等一样,是图书馆整体的一部分。
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始终坚持市场化发展的改革路线,放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培育市场主体、培育市场体系、产权制度改革、强化竞争机制、政府角色转型等方面都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以市场力量为内生驱动的富有浙江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一是放手发展,率先形成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积极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大力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不论成分重发展,不限比例看效益”① 参见刘亭、朱磊:《从夹缝中冲出一个“大浙江”》,《今日浙江》,2013年第20期。 ,“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乡办、村办、联办、户办四个轮子一起转”② 参见刘亭、朱磊:《从夹缝中冲出一个“大浙江”》,《今日浙江》,2013年第20期。 ,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民营经济高度发达、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亮点,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广大“浙商”是浙江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主体力量和最可宝贵的资源;二是放开搞活,率先培育全面开放的市场体系。浙江是全国久负盛名的“市场强省”,不仅以专业市场为特色的商品市场空前发达,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等要素市场也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市场化发展的领先优势,浙江大力发展专业市场,涌现出义乌小商品城、绍兴轻纺城、永康科技五金城等各级各类市场,实现了“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兴一座城镇”的效应,同时,块状经济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专业市场与块状经济的互动,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③ 参见姚作汀:《高举改革开放大旗不动摇》,《今日浙江》,2013年第20期。 进入21世纪,市场意识敏锐的浙江人抓住了新技术革命的契机,兴办了全国最早的网上市场,涌现出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等著名的电商平台企业,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的领军者,在市场化力量的推动下,浙江再一次抓住机遇,走在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最前沿。三是以市场化引领城镇化。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浙江在全国率先实行户籍管理制度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敞开大门建设,联合农民造城,以“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龙港镇为代表的新型小镇迅速崛起。近些年来,针对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与集聚等现实问题,浙江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创建要求,鼓励建设主体多元化,建设资金来源多样化,以平等、开放的竞争机制引导民资、国资、外资等各类资金注资建设特色小镇,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浙江引领新常态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三是对家族制度也进行了批判。魏金枝还从经济制度与人类生活入手,对家族制度的产生及其罪恶予以的批判。他说:
如果说,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发展道路,遵循市场导向的改革路线,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是浙江发展的制胜法宝,那么,一个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有效政府的匹配与保障,则是市场化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因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嵌入在社会中,它的有效性离不开政治权力提供的秩序与制度供给的保障。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能单纯地归结于市场的力量,浙江成功的真正奥秘在于,把有效市场和有效政府科学地统一起来,把社会的自发力量与政府的自觉力量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协同发力、优势互补。简要地说,是有效市场和有效政府的科学结合与正确匹配造就了浙江发展的奇迹,这是浙江成功的核心经验。
曾先生表示,他本人有多次出国经历,英语交流也没有问题,瑞典媒体称中国游客“拒绝交流”,很可能是在自己出去找酒店期间,完全不懂英语的父母没有回答旅店工作人员的问题。
四、坚持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不断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以“文化之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认为,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① 参见吴向鹏、高波:《文化、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文献回顾与经验观察》,《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浙江之所以能在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缺少国家投资和特殊优惠政策的情况下,快速崛起,创造举世瞩目的“浙江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浙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浙江的文化传统非常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义利并重”的价值观念和“工商皆本”的文化传统,孕育了浙江人的经商意识和务实性格;先天不足的资源条件和人口密集的生存压力,造就了浙江人的自强意识和拼搏精神;对外交往的悠久历史和多样文化的相互激荡,塑造了浙江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百工之乡”的产业传统和尊师重教的文化积淀,哺育了浙江人的专业技能和聪明才智。② 参见陈立旭:《与时俱进地秉持浙江精神》,《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这些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在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滋润下被全面激活,形成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拨、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推动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构成了浙江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非常重视浙江发展的人文优势。2003年7月,习近平同志把进一步发挥浙江人文优势,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以文化之力赋能浙江高水平发展,从而不断增强浙江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人的“精气神”建设,提出不仅要坚持和发展“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而且要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精神,以此激励浙江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八八战略”提出之后的15年来,历届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持之以恒地加快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从2008年6月推出的《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到2011年11月通过《关于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再到2017年6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文化浙江”建设目标,浙江文化建设的发展谋划和部署不断深化,推动文化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务实、守信、崇学、向善”成为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以农村文化礼堂为核心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全国“范本”,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与科技、互联网、金融、商业、旅游、体育、时尚等产业深度融合,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力量,人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全社会文明素质不断提升,“最美”现象成为浙江风尚。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进入新世纪之后,浙江始终坚持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浙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浙江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提振了浙江人民的精气神,增强了浙江综合竞争的软实力,为浙江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文化强省和经济强省的同频共振,是浙江不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的深层密码。
五、与时俱进地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科学执政能力,是浙江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委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浙江实践紧密结合,坚持尊重群众首创与党的领导相统一,通过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成为浙江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省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中,不断提升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能力。改革开放后,浙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早发、先发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也率先遇到许多特殊的问题和困难,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浙江省委和各级党委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摆在首位,敢于领导、善于领导,使党的领导成为浙江推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省委和各级党组织按照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要求,把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机统一起来,围绕“四位一体”战略布局,深刻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规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浙江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党的十七大以来,浙江省委和各级党组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推进党的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委和各级党组织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净化政治生态,大力推进“清廉浙江”建设,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向每个支部和党员覆盖,推动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规则、清廉纪律、清廉文化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努力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清廉浙江。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推动党建实践创新,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为保证,不断完善领导体制,改进执政方式,努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地方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先锋工程”,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单独、联合、挂靠和村企合建等形式,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探索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现组织和工作“双覆盖”;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机关效能,增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努力提升执政本领,把党建落实于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事业之中,落实于“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之中,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全面推进“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的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各个方面的权益,为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保证。浙江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从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出发,适应不同时期的形势变化和任务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使党成为各项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所在。
作者余华,男,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杭州 310007)。
责任编辑:凌 雁
标签:改革开放论文; 浙江发展论文; 经验论文;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论文;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