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的导学系统(一)——低年级教材中的导学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科书论文,人教版论文,课程标准论文,语文论文,措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凡语文教科书的构成,都包括课文系统和练习系统。而此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 编写的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在构建课文系统和练习系统的同时,精心构建导学系统,以 引导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形成人教版课标语文教科书的一大特色。
导学系统与练习系统相互配合,其主要功能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唤起学生 主动学习语文的愿望;使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目标,实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效应;依凭课 文和其他语料中的语言训练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发现,使学生习得方法,养成良好语言 习惯;加强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总之,导学系统 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引、导、帮、扶的作用,既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又能提 升学生语文学习质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低年级教材中的导学措施
1.在课后练习和每组教材后面的《语文园地》中,设计了大量的“我会认”“我会读 ”“我会说”“我会写”“我会填”“我会连”“我会猜”“我会想”等图标,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
2.在文中或文后,用“吐泡泡”的形式,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或进行某一方面的学习 引导,既灵活,又实用,对导思、导学、导行起到很好的作用。
(1)关于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的。
如,在《爱迪生救妈妈》一课“爷爷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一句旁边 ,吐出一个泡泡:“我知道‘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在《泉水》一课相关句子旁边 ,吐出泡泡:“‘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用这种办法提示学生在读课文时,注意理 解重点词语。
又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诗歌最后一句“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 就出现在哪里”的下面,吐出泡泡:“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在《最大的“书” 》一课的课题下面,吐出泡泡:“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以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 、读懂课题、注意标点的用法。
(2)关于了解课文内容,发表读后感受的。
如,在《春雨的色彩》一课之后吐出泡泡:“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风娃娃》 一课之后,在泡泡中写道:“风娃娃,我知道人们为什么责怪你:“在《三个儿子》一 课后吐的泡泡中提出问题:“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在《蓝树叶》的 课后吐出泡泡:“我想对林园园说……”用提问或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了 解内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3)关于联系生活实际,从课文想开去的。
如《称象》一课,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吐出泡泡:“我再想想,还有没有更好 的办法呢?”在《我是什么》一课,学生了解水的三种形态及其变化后,在泡泡中用问 题引导:“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丑小鸭》课后,在泡泡中引导学生联系课 文内容(丑小鸭变成了漂亮的天鹅)展开想象:“丑小鸭这时候会想些什么呢?”在了解 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表达个人想法的能力:
(4)关于由对课文的“知”引导到“行”的。
如《看电视》是首儿童诗,讲的是一家人看电视互相让频道的事,在这篇课文后面吐 个泡泡:“我爸爸妈妈爱看什么节目?以后我要留意。”《浅水洼里的小鱼》讲的是“ 我”把海边浅水洼里的小鱼放回大海的事,在文末吐出泡泡:“看到小动物受伤了,你 在乎吗?你会怎么做呢?“《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是让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在这篇课文 之后,用吐泡泡的形式做了这样的引导:“我也能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样做,从“ 导行”这一更高层次,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5)关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
如在《语文园地》中,陆续用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课外自主识字。像认姓名用字 、认电视屏幕上的字、认食品商标上的字、认招牌字、认其他教科书中的字、认课外书 报上的字以及自制生字卡。以期学生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其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习 惯。
再如,利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的泡泡,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说写句子、编讲 故事、写话、写日记,进行扎实的、基础的语文训练。
又如,结合所学的识字课或阅读课文,鼓励学生搜集谜语、谚语、名言以及其他图文 资料,试编谜语、拍手歌,个人或合作开展观察、调查活动。像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 》,在课后的泡泡中引导学生了解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读了关于爱护环境的课文 《美丽的小路》,在课后练习中,三个小伙伴分别在泡泡中说:“我们周围的垃圾是从 哪里来的呢?”“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以期通过合作 调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语文学习同生活的联系。
3.在《语文园地》里《我的发现》栏目中,先是引导学生发现常用的识字方法,接下 来引导发现词、句、标点运用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渐渐习得并积累一些学习 语文的方法。
如陆续引导发现利用汉字象形、形声、会意等特点,运用加、减、换偏旁(部件)等方 法识字。像在一次《我的发现》中,给出平——评、方——访等9组字,又给出油—— 邮、线——钱等4组字,在下面的泡泡中说:“今天,我发现了两种识字的方法。你知 道是什么吗?”意在通过给出的字组,让学生自己发现利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 旁”这两种方法认识生字。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引导学生发现汉字、汉语中多音、多义、反义、褒贬义的现象以 及词的不同结构方式,以便学生准确地理解,正确地运用。如,通过“照相——照相机 ”“图书——图书馆”等词组,引导发现加一个字,词义发生变化。通过“奶牛——牛 奶”“图画——画图”等若干组词,引导发现颠倒字序,词义改变。通过给出分别含有 “回头一看”“回族”“有一回”的三个句子,引导发现同一个“回”字,在不同的语 言环境中字义是不同的。此外,还有引导发现:“AABB”的构词形式;标点不同,同一 个句子句意可以不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子表达,等等。
未完待续
标签:课程标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