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内批评的作用_党内监督论文

论党内批评的作用_党内监督论文

论党内批评的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内论文,批评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党内,为数颇多的党组织和党员,之所以不愿批评、不敢批评、不让批评,或者虽然也开展一些批评,但批评的功效甚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党内批评功能认识不到位。因此,从理论上阐析工人阶级政党党内批评所固有的深化认识、评价功过、纠正错误、免疫防腐、增进团结、强化监督、教育同志和学会办事等方面的功能,对于我们在新时期完整正确地继承和发扬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经常、正确、有效地开展党内批评,以“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是十分必要的。党内批评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党内批评的认识功能

党内批评在提高全党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准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由于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着,社会实践也在不断前进着,而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共产党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主观认识和客观世界就很容易产生矛盾。如若我们的思想总是滞留在原地不动,或者将有限的认识当作万古不变的金科玉律,或者抱住本本不放,那就必然使自己的认识变成僵死的东西,使主观认识严重滞后于客观事物的发展进程。这就需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克服和消除片面的、孤立的、僵死的错误认识,克服和消除“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进而使党的认识和工作,时有发现,时有发明,时有创造,时有拓展,不断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推进。

由于党内同志的职责、年龄、阅历、文化及党性素养诸方面的差异,因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世情、国情、省情、县情、乡情等方面的把握,必然存在着高低深浅之别。这样,在日常工作、学习和党内生活中,就会发生一些必要的思想认识上的“交锋”。这种交锋,可使每个同志的认识,在相互补充、相互校正、相互磨合过程中,都得以深化和提高。此乃党内批评认识功能的生动体现。

党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扼制着党的领导效果。充分认识和发挥党内批评的认识功能,大力提高党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这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大而又深远影响。把“不争论”原则与党内开展的正常批评对立起来,是发挥党内批评认识功能的一个思想障碍,必须予以纠正。

二、党内批评的评价功能

工人阶级政党在认识和改造世界、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必然产生和遇到一系列功过、是非、荣辱问题。党内批评的评价功能,也便体现在明功过、辨是非、知荣辱活动的全程之中。比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充分肯定党和毛泽东伟大功绩的基础上,也光明磊落地批评了党自身以及毛泽东晚年的严重错误。《决议》这种评价性的批评,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严于律己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展示了我们党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进错的高度负责精神。

党内批评的评价功能,是批评主体自知之明、知人之明、断事之明的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表现。从领导过程或管理过程视域看,评价活动既是领导或管理活动的归宿,又是新一轮领导或管理活动的起始。当某个领导或管理过程终结之时,就要对领导或管理所获得的成绩和效果进行相应的评价,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下一轮的领导或管理活动提供依据,打好基础,以不断提升领导和管理水准。平时,我们的党组织或党员个人在总结自己工作时所做到的“一是一,二是二”,“成绩讲够,缺点讲透”,正是自觉发挥“明功过,辨是非”这一批评的评价性功能的结果。批评主体自知之明、知人之明、断事之明的素质和能力愈高,党内批评的评价功能也就发挥得愈好,两者成正比。

三、党内批评的纠错功能

任何政党和个人在自己的活动过程中,都不可能没有缺点和错误。共产党及其成员亦然。我们说错误是难免的,这不仅由人的认识局限性所致,还由各种政治微生物对党的肌体不断侵蚀所致。我们党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犯过严重错误,遭受过不少的挫折。犯错误并不可怕。问题是在党内要有一种及时发现错误、迅速纠正错误,防止今后重犯类似错误的机制。我们常说,失败为成功之母,错误乃正确的先导。这里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实行建设性的批评。通过批评,揭露缺点和错误,分析失误的环境和原因,制定改进的办法和措施。不然,失败还会重演,错误就不能转化为正确。所以,党内批评是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前进的战斗武器。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确保批评纠错功能的实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指出:“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就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揭露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进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列宁选集》第四卷,213页)列宁的论述昭示,任何一个郑重的批评,必须包括三个基本环节:一是自觉承认或揭露所产生的缺点和错误,二是具体地分析失误的原因和环境,三是积极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和措施。这里,自觉承认或揭露错误,是实行党内批评的前提条件;具体地分析失误的原因和环境,是提出改进意见和办法的必由途径;而只有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切实改进意见的批评,才是一次完整、科学批评过程的终结。只有三个环节俱全的建设性批评,才能全部实现批评的纠错功能。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项全新的探索性的伟大功业。在这项历史性功业行进中出现的失误、失算、失策甚至失败等差错的频率,往往高于常轨建设过程中的差错率。“大错误没有犯,小错误没有断,因为我们没有经验,没有经验就要摔跟头,今后也难以避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8页)。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党内批评的纠错功能,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没有断”的小错误,作“特别真切的观察,特别仔细的研究、特别透彻的了解”,并特别认真地加以解决,那么,今后我们党不仅可以避免摔大跟头,而且还可以把小跟头降到最低限度。相反,如果离开党内批评,小错就会铸成大错。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四、党内批评的免疫功能

恩格斯将批评视为“工人运动生命的要素”(《马克思恩格斯全卷》37卷,324页)。免疫力,原意为生物对某种病害不感染的特性。分自然免疫和获得免疫。党内批评所以成为生命要素,具有很强免疫功能,道理有二。其一,党内批评本身是种抗菌素。哪个地方、哪个部门的党组织内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空气愈浓厚,各种政治微生物和经济病毒,就愈难侵蚀党组织和党员的机体。久而久之,那里的党组织和党员就形成了“自然免疫”力。其二,党内批评的警诫作用,使未犯同类错误的组织和党员,引以为诫,获得了免疫力。正是党内批评所具有的“自然免疫”和“获得免疫”的双重功能,使它能够抵制并战胜各种机会主义的毒素,以及党内小资产阶级的市侩习气、意志薄弱、萎靡不振等“遗传病毒”对党的机体和工人运动的侵染。

在党内,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也还比较严重,有的正向着党的领导机关、政府的特殊职能部门和中高级干部蔓延。党内外的这种状况表明,只有在党内尤其是领导班内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不断增强党的免疫机制和能力,才能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永保我们党的机体健康。

五、党内批评的团结功能

当某些组织和个人的行为违背了党的纲领路线、指导思想、为人民服务宗旨和民主集中制等根本原则时,党内和谐一致的平衡状态就会被局部甚至被整体地打破,党的团结就会遭到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对这些和党的原则相背的错误为进行有力批评和必要的斗争,坚决捍卫党的团结原则,才能维护和巩固党的团结。党内团结并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而是有坚定原则性的团结。离开有原则的党内批评,便不可能有真正的党内团结。党内批评的团结功能还体现在它的解决党内矛盾能力上。党内矛盾是一种客观存在。工人阶级政党同任何事物一样,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解决党内矛盾,既不能用“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办法,也不能听之任之,让党内矛盾积聚、激化,而只能采取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唯一正确的武器,加以缓和和化解。党内矛盾经常产生而又不断解决,这是增进党的团结,促进党的发展的原动力。坚持把党内批评作为解决党内矛盾、巩固党的团结的根本方法,正是工人阶级政党对于自身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的结果。

六、党内批评的监督功能

党内监督的实质是党从人民利益出发,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切实有效的党内监督离不开党内批评。没有党内批评就没有党内监督。因为“监”的实质是判断,“督”的实质乃制约。进行党内监督,首先必须对被监督对象的功过、是非、正邪,作出客观、公正、明晰的判断,然后才能对其过、其非、其邪进行制约,使其违犯党的要求和党的行为得到矫正。显然,“监”和“督”所要做的工作,也正是评价性批评和纠错性批评所必须做的工作。换言之,批评的监督功能,是批评的评价功能和纠错功能的综合。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在党的事业和党的领导中,具有特殊地位作用。因而,作为批评评价和纠错功能综合的批评监督功能,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

党内监督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双向监督,和同级党组织之间、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党员同志之间的相互监督两种基本类型。无论是下行监督、上行监督或平行监督,如果离开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公正的而不是偏私的党内批评,那么,这种监督只能是形式的、不起作用的。因此,充分认识党内批评的监督功能,强化党内监督过程中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意识,把党内批评和党内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即“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实行党内监督的有力武器。”将党内批评与党内监督如此明确地联系起来,把前者作为后者的“有力武器”,这是对党内批评监督功能深刻揭示和科学表述。当然,完整意义上的党内监督,还包括对党内权力结构的规范、权力行使的制约和制衡等强制性的内容,即所谓的“强制性监督”。但党内监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制性监督和自律性监督的统一。而且,随着党内监督体制的健全及其正常运转,从强制性党内监督向自律性党内监督的转换,将是党内监督的一个良性发展趋势。作为自律性党内监督有力武器的党内批评,其功能将得以更充分的发挥。

七、党内批评的教育功能

党内批评的上述六种功能,均可包含在广义的教育功能之中。

党内教育,就是按党的要求培养人、塑造人的工作,是使人明白道理的活动。使人明理和培养人的教育工作,主要靠正面教育,也要仗赖批评性教育。党内批评教育功能最直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治病救人”,即对于工作中犯错误的人,采取规劝方法,使其翻然改进,弃旧图新,并使未犯类似错误的人们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增强免疫能力。党内批评教育的功能,还通过间接的其他途径广泛地辐到党的自身建设过程中。比如,在整风学习中,贯彻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能收到更好的党内教育效果。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如能在正面灌输工人阶级的政治自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严肃批评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用,那么,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明理育人”的教育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八、党内批评的善事功能

我们将通过批评,学会办事,称作批评的善事功能。列宁是非常注意和强调这一功能的。他指出:“我们要从错误中学习。在这方面,正象在所有方面一样,我们说我们要通过自我批评来学会办事。”(《列宁选集》第3卷,605页)

经验和错误是良师。从自己痛苦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从自己所犯的错误后果中学习,可以使人的思想变得更加深刻和成熟,并成为一种如列宁所说的“不犯重大错误同时又能容易而迅速地纠正错误”的聪明人,进而把事情办得更顺心、更成功。对整个党来说,通过经常认真的党内批评,在党内形成一种不犯大错误并能及时察觉、迅速矫正小错误的自我修复机制,学会更有效更出色的办事本领,此乃党内批评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境界。可以说,党内批评的善事功能,是党内批评的认识、评价、纠错、免疫、团结、监督和教育诸功能的综合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极其重视共产党人的自我批评。恩格斯称之为“工人运动生命的要素”,说这是令敌人惊愕的党的巨大内在力量的表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471页)列宁强调:“自我批评对于任何一个富有朝气、生气勃勃的政党都是绝对必要的。”(《列宁全集》第8卷,421页)斯大林认为,共产党人“需要自我批评就象需要空气和水一样。”(《斯大林选集》下卷,7页)之所以如此,正是由党内批评这多方面而又深刻的功能决定的。

党内批评功能全面、充分的发挥,有赖于党内批评的质量。而党内高水平、高质量的批评,又取决于批评自身的科学性、批评主体的觉悟程度以及批评环境的和谐程度。批评自身的科学性,已在前文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中作了阐析,在此无需复述。批评主体素质同批评质量成正比关系,不言自明,于此也不再赘言。这里侧重分析一下批评环境问题。在我党的历史上,有两种基本的错误倾向,都干扰破坏着党内批评环境的和谐性。一是取消积极的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和平的自由主义。它使腐朽庸俗的作风滋长蔓延,使党和革命团体内的某些组织和个人在政治上腐化起来。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着重剖析和批评了这一倾向。另一种是机械的过火斗争。这种“不讲求适当,不讲求分寸,不讲求适可而上”的党内斗争,助长了家长制,影响党内民主集中制生活正常秩序的建立,阻碍了党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有的甚至在政治上严重误伤党内同志,使宗派主义盛行起来。刘少奇在《论党内的斗争》中,着重剖析和批评了后一种倾向。第一种倾向取消思想斗争,当然说不上党内批评及其功能的发挥;第二种倾向本身是一种劣质的党内批评,它败坏了党内批评声誉,破坏了党内批评的正常功能。

在与这两种错误倾向斗争中,我们党积累、总结了一整套正确开展党内批评的经验、原则和方法,继承和发扬党的这些经验财富和理念财富,是营造党内批评良好氛围、和谐环境的保证。其本身,也是党内批评质量的表征。我党创造、总结和积累起来的一整套党内批评的原则、方法,主要有:

——批评的正确立场。党内批评必须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为人民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决不能站在某个集团或个人私利的立场上进行所谓的批评。只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才是客观、公正、真诚、坦然、有益的党内批评。

——批评的完整目标。深化认识、公正评价、修正错误、免疫防腐、增进团结、强化监督、教育同志、学会办事,巩固党的组织和提高党的战斗力,是党内批评的基本目标。进行党内批评,要围绕这些目标进行。不应也不能把批评仅仅滞留在揭短亮丑这一初级、浅表的层次上。党内批评不是盲目而是有明确目的的。目标愈明确,推动党内批评的动力就愈大,批评的功效就愈高。

——批评的实事求是态度。对人、对己、对事、对组织的批评,都要从事实出发,客观地反映和表述问题的性质及程度,说话要有证据和分寸。批评过程中发现尚未弄清的问题,要进行调查,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对不合实情的批评,要及时修正。

——批评的正确方针。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成员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先进部分。因而,党内矛盾不只是人民内部矛盾,而且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部分间的一种矛盾;这种矛盾的本质,是一种思想性质即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思想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党同党内少数异己分子及腐化分子的矛盾不属我们通常指称的党内矛盾范畴之列)。党内矛盾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党内批评只能和必须实行正确的方针,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增进团结。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科学的方式方法。一是批评要注意政治,注意大的方面。二是批评要及时,不要老是爱好事后的批评;批评的主要场所在党的组织生活会上,不应在会外或非组织的场合对党员或党组织说三道四。三是批评要和风细雨。对待思想政治上的毛病,决不能采取鲁莽的态度,而必须采取同志式的充分说理和情深意切的方法,态度。四是要允许申辨和反批评,并通过国家立法和党内法规来保障党内批评的正常开展。

总之,在世纪转换之际,只要我们在党内批评自身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上多动脑筋,在提高批评主体素质上真下功夫,在营造和谐的批评环境上多作努力,那么,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指出,21世纪开初,我们党内的批评质量必然会显著提高,党内批评的功能必将随之更全面、更充分地显示出来。

标签:;  ;  ;  ;  ;  

论党内批评的作用_党内监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