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论文_邓道楷,禹航,梅中余,祝鲜民

浅谈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论文_邓道楷,禹航,梅中余,祝鲜民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以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出发,从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强化人员管理、加强建筑材料质量管理、提升技术管理水平等几方面,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重点和方法,从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制度;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主动力的建筑行业已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而同时受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人们对基础设施和房屋建筑质量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增加,建筑行业只有迅速响应市场,将质量管理作为现场施工的根基,才能在时代转折的进程中站稳脚跟。而作为施工企业产品的形成地,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结合施工现场工作实际经验,将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企业应建立公司级和项目级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各层次、各阶段质量目标的实现。

公司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重点是依据ISO9001国际标准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成立质量管理部门,建立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要求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和考核,确保质量体系在公司级、项目级上有效运行,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最基本前提。

项目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重点是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负责,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建立以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执行公司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图纸会审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实体样板制度、工序和停止点报验制度、实测实量制度、材料进场验收制度等。

2.落实质量管理制度

落实质量管理制度是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最重要的措施。项目应成立质量管理部门,由专职质量员提前将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对项目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培训。

(1)落实图纸会审制度

在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中,技术管理水平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在开始施工前,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领会设计意图,明确质量要求,可应用BIM等新技术提前对图纸进行消化和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寻求解决方案,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因设计图纸问题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和造成返工。

(2)技术先行,落实技术交底制度

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在开始施工前提前组织编制项目策划和专项施工方案,对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重难点进行分析,可引进先进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施工设备,并在相关施工方案中结合工程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深化,以制定出实际可靠的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及操作规范等,并组织主要管理人员进行方案论证,从而在基础上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方案编制完成并完成论证后,及时向公司技术管理部门和监理单位或甲方报审,待方案审批通过并完成审批流程后,应组织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还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方案验收,以确保现场施工质量满足方案要求。

(3)实体样板制度

样板是一种样板楷模,建筑工程的样板在施工中能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在实体样板制度中应制定需实施样板的工序和分项工程目录,提前在施工现场制作实体样板,制作完成后报请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和监理单位或甲方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挂牌展示。样板要体现设计要求,达到指定的质量等级,必须完整连续体现施工工艺及工序或效果,把抽象的设计要求和繁复的质量标准、规范、规程等具体化、实物化,使全体施工人员,尤其是操作工人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对照施工和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工序和停止点报验制度

严格落实执行工序和停止点报验制度是实施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全过程控制的重要措施,每一工序或分项工程完工后,班组必须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自检记录并报请施工员进行自检,施工员自检合格后填写报验单报请专职质检员进行验收,专职质检员验收合格后填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或“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记录”向监理或甲方报验,对重要工序或质量停止点应报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进行验收并留存验收记录和影像资料,经上述各方全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否则,谁在未报验合格前擅自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由其承担责任并处罚。只有严格执行工序和停止点报验制度,经过各方对每道工序和停止点的重重把关验收,才能保证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全过程可控。

(5)实测实量制度

落实实测实量制度,依据规范和设计要求制定实测实量方案和奖罚细则,应用PDCA循环工作法,由专职质检员及时组织施工员和班组长进行实测实量并对实测实量结果进行统计,对实测实量结果优秀的班组进行奖励,对实测实量结果不达标的班组进行罚款,并根据实测实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对优秀的继续巩固成绩,对不足的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后续施工中加强对不达标的班组进行交底和检查,在重要工序中加强旁站和验收。

3.强化人员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作为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主体,其素质高低决定了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的优劣。要建立竞争机制,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竞争淘汰的同时,不断引进优秀管理人才。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考核,并制定相应奖罚制度,激励管理人员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提高质量风险预防、识别和控制能力。要严格落实质量责任追溯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

一支质量意识强、服从管理的施工队是工程项目达成质量目标的最根本保障,在选择施工队时应对其进行调查和考核,择优选用。要建立约束和考核机制,对施工质量不满足考核要求且无持续改进的班组,应对其做退场处理,并建立公司级黑名单,对淘汰退场的班组不再选用。要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做到有失必罚,有功必奖,定期开展班组对标活动,引导班组取优弃劣,持续改进。要严格落实培训制度,为免流于形式,应主要以现场讲评和每日班前会等方式对施工工人进行培训,达到人人懂质量,人人管质量的目的。

4.加强建筑材料质量管理

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源头,对工程质量的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涉及到从施工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全面的跟踪管理。因此在建筑材料的选用、采购、验收和使用环节,都必须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严格的检查,从而将建筑材料质量问题彻底消除。

(1)考核并建立供应商合格目录

企业应对材料供应商进行提前考核和评估并建立材料供应商合格目录,项目在选用和采购时在合格目录中选择供应商可大大降低采购到不合格材料的风险。

(2)落实材料进场验收制度

工程项目应坚持落实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在材料进场使用前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样品封样,避免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和“走下坡路”的风险。在材料进场时,现场材料员应组织项目施工员、质检员对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在自检合格后报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并填写和确认材料进场验收记录,由项目试验员进行取样送检,在验收合格且试验结果合格后方可将材料投入现场使用。材料进场后应严格执行成品保护制度,避免材料在现场存放、转运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影响工程质量的质量缺陷。

5.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建筑施工现场项目部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在熟悉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后,淘汰和限制使用能耗高、生产工艺落后、质量差的材料和工艺,积极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改进施工技术,引进施工效率高、施工质量更有保证的新技术,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在积极更新、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同时,应健全材料采购、检验和监督机制,完善新技术和新工艺验收制度,保证材料新、技术新和工艺新的同时,质量能够有保证。

6.结束语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核心原则,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不仅是对企业负责,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全过程动态管理,涉及面广、杂、难,因此,应加强各方面、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使工程项目的质量得到保证,使施工企业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峰.《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黄有良. 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J]. 中国西部科技,2006(10):26-28.

[3]王存辉.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三原则[J]. 山西建筑,2009,35(12):216-217.

论文作者:邓道楷,禹航,梅中余,祝鲜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论文_邓道楷,禹航,梅中余,祝鲜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