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陆地边疆文化_中国宗教论文

论中国陆地边境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陆地论文,边境论文,中国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说八十年代沿海开放独领风骚,那么进入九十年代,陆地边境口岸的相继开放使中国陆地边境地区由一条“冷线”变为诸多“热点”,由开放末梢变为开放前沿。沿边开放与沿海开放已成呼应之势。

文化在开放中转型。沿边开放后,边境地区“一线”、“二线”的通透性都大大增强。经贸流通无视文化选择。听之任之,势必损害边境贸易的外部环境,影响边境地区的长远发展。边境文化还是边境地区团结和和平的精神力量,其凝聚力是深层次的。中国陆地边境文化建设不容忽视。

一、边境区位:①边境文化在此生根

1.陆地边境地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类型,处于国与国领土的连接处,是国与国依陆地边界形成的带状区域。边境实质上是边界线的扩展。但是,边境并不依赖边界线而存在,它存在于有确定边界线的地方,也存在于边界不确定的寺方。特殊的边境文化氛围是其根本原因。

2.边境地区就好比围棋盘上的“边”和“角”,历来就是争夺最为激烈的焦点。以往边境几乎纯粹属于政治性或军事性的存在,作为划分国家的手段,是政治权力在地域上的限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边界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日益重要,边境的经济文化属性日益增强。

3.冯·霍希曼(von Hochmann)曾说过,一个国家当前富强与否不取决于它本身拥有的力量和财富,而主要取决于邻国力量的大小与财富的多寡。这十分深刻地从地缘政治角度表明了边境区位的影响。

4.边境地区因其远离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而在中心地域系统中处于不利地位。遵循距离衰减规律,经济发达地区推动效应至边境地区已严重衰减,边境地区受益很少。我国边境地区又多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和军事前沿,长期封闭,文化落后,形成了“边境经济低谷”。

5.由于口岸经济的特殊性,我国与周边国家陆地边境口岸之间存在着“口岸城镇结对现象”。(参见表1)对应的口岸城镇之间有不可割裂的文化联系。

6.在对陆地边境资源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边境优势论”。②其理论基础有三点:

1)边境具有政治军事作用和经济文化作用两重性;

2)地理梯度与地理趋稳性;

3)内陆国家和内陆地区的边境需求。

沿边开放以后,我国陆地边境地区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的前沿。边境的通透性增强,对内的区位劣势转化为现实的对外区位优势。边境是产品、劳务、人员、资本、信息等的栅栏。边境的开放降低了生产要素流动的成本。

表1 部分结对口岸城镇

中国陆地边境口岸城镇对应的外国城镇

绥芬河 俄罗斯 格罗捷阔沃

黑河俄罗斯 布拉戈维申斯克

河口越南老街

东兴越南芒街

畹町缅甸九谷

瑞丽缅甸组告 南坎

腾冲缅甸密支那

满州里 俄罗斯 外贝加尔斯克

二连浩特蒙古扎门乌德

同江俄罗斯 巴哈罗夫斯基

塔城哈萨克 乌恰拉尔

经济优势与文化优势是互相促进的。虽然文化进步和经济发展有着相当多的差异,但是边境经济的腾飞必将促进边境文化的发展。

7.由于沿边与沿海的宏区位不同,所以沿边开放与沿海开放存在着众多差异,包括开放基础、开放对象、开放形式、开放阶段等。陆地边境地区在开放中借鉴和学习沿海经验无可非议,但是必须警惕照搬沿海开放模式而不顾边境文化背景的倾向。沿边开放应有沿边特色。

二、冲突、选择与整合

1.在中苏关系紧张之时,从俄国人的角度,对阿穆尔来说中国人的存在感越来越强,直接感受到两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对抗。③苏联解体后,从周边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考虑,我国周边安全面临的威胁有所下降。这对边境地区的经济建设是有利的。尽管周边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是多样化的,矛盾和分歧是不可避免的,但要淡化之。另外,民族和宗教上的联系既有经济、文化交往中的好处,又存在着易受政治渗透、影响等不良因素。

2.孟母教子,“择邻而居”的故事说明了“邻”

之重要。虽然邻国非邻居,不可择,但确定对周边国家的边境开放和贸易政策却是可行的。事实上,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对此也都十分重视。经济互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深和完善经互会成员国合作的综合规划,对提出和解决国家之间区域性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④这些区域性问题包括接壤(边境)地域的发展问题,协调共同建设项目的法律与组织形式等。

3.长期封闭容易造成群体的狭隘抑或自卑心理,拒绝接受新事物,难于“更化”。如人们常说的蜀人的“盆地意识”、黔人的“夜郎意识”。在边境地区也有滇人的“边陲意识”、桂人的“死角意识”。沿边开放对这些“意识”的冲击有益于边境文化的进步。

4.陆地边境民族聚居区,既有炎黄子孙,有儒家传统的影响,也有着自己特殊的、历史形成的伦理结构。文化建设必须考虑这一特殊性。表现在城市规划中必须要有民族地方人员参加,也要向商贸人员征求意见。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将在此得到体现。

5.边境地区“天高皇帝远”,约束力弱,事实上有利于边境文化的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是边缘文化区的一个特征。

6.强调边境文化的民族性,才能弘扬民族精神。但如果把“民族性”看成是对他族文化的排斥,就太片面了。边境文化本身就是一个成分复杂的几经融合的文化。

7.“白”(海洛因)、“黑”(鸦片)、“黄(色情)在沿边开放中是很令人难堪的。对此问题应有清醒的认识。

1)这并非沿边开放的必然产物,历史上早已有之。玉石贸易和鸦片贸易在清朝就是非法边境贸易。当时曾有谕曰:“至于鸦片烟土,害人性命,是以天朝例禁最严,如有贩卖之人罪应斩立决。”⑤

2)应该为“斩立决”叫好,对这种严重危害必须严打。

3)“白”、“黑”、“黄”都是与边境文化建设相悖的。那种认为可以以此吸引旅游者的看法无异于饮鸠止渴,十分愚蠢而短视。

表2 中国陆地边境地区少数民族

注:基诺、赫哲、塔塔尔、满族、门巴、珞巴略。

三、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

1.提到落后地区时,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老少边山穷”的描述。“少”(即少数民族)的特征在中国陆地边境地区是十分突出的。居住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有35个,将近全国少数民族总数的2/3(参见表2)。

2.文化是只神秘的手,引导人们的思维和情感,是群体对外部环境的内部事务的综和。文化的这种群体性和中国陆地边境地区民族、宗教的多样性决定了边境文化的独特特殊。

3.文化要素是伴随着各民族的迁移逐渐扩散的。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经过原始人群、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发展阶段而形成,并且不断分化、迁徙、融合。近现代我国与毗邻国家边界的划定,确立了我国一部分少数民族沿边而居或跨境而居的格局。

4.民族“论言文,论信仰,论风俗,其同异不能别之以外观。然于其能否团结,实大有关系。同者虽分而必趋合,异者虽合而必求分。”⑥在边境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在共同地域上,共同劳动,有共同的经济生活,加之建国以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在语言、生活习惯、服饰等多方面已有很大的融合和认同。

5.同一民族跨境而居是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显著特征之一。在我国绵长的边境上,有30多个少数民族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有相似的特点(见表2)。尽管跨境民族可能有些在各国称呼不一,彼此之间也有或多或少各种各样的差异,但是他们有着亲密的渊源关系和共源文化,在语言、思维和行为方式上存在着文化认同。这对推动边境地区的相互交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6.由于近源和同一民族的缘由,跨境民族的通婚现象十分常见。当两国经济状况差距太大或者因为政治原因,也曾出现大规模的人口跨境迁移。如滇西南沿边一线贫困的少数民族就曾纷纷跑到邻国谋生。伊犁叛乱也是一例。

7.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常因民族和宗教的缘故而有一些特殊的风俗和禁忌。入国问禁,入境问俗。有禁有俗,才有神秘感,才有吸引力。

节庆礼仪是少数民族风俗的重要方面。如傣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节,彝族的火把节,回族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维吾尔族的肉孜节和古尔邦节,等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黑龙江畔的黑河人千百年来十分看重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赏龙灯,踩高跷,扭秧歌,冬天里的热闹。现在,在古老的“龙节”里,“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已注入新内容。

8.这些节日往往带有宗教色彩。陆地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寺区的宗教是很复杂的,既有部落宗教的影子,也有世界宗教的分支和流派,这些融入民族文化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宗教。宗教的传播往往与民族相伴。少数民族宗教大多受周边国家影响。

9.少数民族的宗教和文化景观是边境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

四、物质文化与城市规划:文化的外壳和空间扩展

1.边境城镇的建设开发,不应当只是一个拓展经济空间的问题,或者物质景观空间只重经济功能,而无视文化功能。文化功能并不是可要可不要的配角,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发展,意味着城镇居民大部分日常活动的舞台,并几乎占据“外来人”的全部视野,以满足个人和集体的种种文化需求。经济空间利润追求行为的短期性常常侵蚀和破坏城镇居民的文化生活空间。创造良好的文化空间,形成边境文化氛围,使居民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可以激励人们的建设热情。

2.建筑实体是城市物质环境中最直接、最强烈地刺激人们感官的元素,也是城市特色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一个小区,一个建筑组群,甚至一个体现地方民族特色的建筑单体都能给城市增添不少色彩。一定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特点增加了城市环境的感情因素,使人们不再觉得城市是个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的组合。

3.城市特色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和地域特点。“外来人”在为其准备的“公共空间”认识城市特色。外来人多,公共空间相应地就要多。要让他们十分自然地加入到地方文化氛围里去。

4.在边境城镇,常常抓一条街的建设来体现城市特色,并且与边境贸易紧密相连。1990年绥芬河市在中苏边境上从树国门,并沿边境建设一条国际贸易大街。集安的面积3.4万平方米的“仿古商贸街”已竣工。河口也建成“越南街”,长约200米,摊位700多个,2000名越商在这里出售藤织品、药材、热带水果等。⑦

5.由于规划和管理上的混乱,建筑形式常杂乱无章,风格迥异的建筑参差相间。一座是古典风格,一座是蓝色文明,好象戏台上两个“角”对峙,其中一个顶戴花瓴、着朝靴,一个穿西装、扎领带,十分滑稽。因此,规划不应只局限于土地使用方面,还要加上建筑形式管理这一条。

6.边境小城镇的传统特色和现代风味如何统一?摈弃僵化的保护观,这个问题是完全可以操作的。

1)可以内外有别,分别作文章。

2)各自形成组团,突出效果。杂乱穿插是最忌讳的。

3)既要有规划管理的“硬”的一手,又要有开发倾斜,运用经济杠杆的“软”的一手。

7.小城镇的个别标志性建筑所起的作用往往是超乎寻常的。畹町市裕丰大厦十层高的楼顶上,球形水塔被漆成深红色,这一造型设计和色彩选配就暗示着“太阳当顶”(畹町的傣语语义)的含义。黑河的大黑河岛上,具有民族特色、黄琉璃瓦覆盖的大牌楼,也是成功的例子。

8.结合城镇所在的自然地理条件,整体考虑,就将特色落到了实处,给人的印象更强烈。黑河、绥芬河、瑞丽、畹町都较成功。前两者突出了白山黑水、寒地边关景色,后两者则融入南亚热带自然景观。

9.保护古建筑和特色建筑,人们往往只注意建筑本体,事实上更重要的是本体视域内的景观保护。这要落实到城市规划上。⑧

10.在决策当局、土地投资者、有关居民和规划部门对目标土地使用和开发问题发生矛盾,各执己见时,可以请知名的专家、学者进行调解。这样就使得物质文化景观保护更具科学性,也有利于监督和管理。

五、走向市场经济的边境文化:旅游及其它

1.口岸经济是非常态发展的。严格地说,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是直接来自边境贸易,而是来自第三产业,包括旅游业。边境贸易通过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积累资,通过促进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完善基础设施,进而促进工农业发展。

2.边境的自然风光是迷人的。“孔雀之乡”瑞丽就如一首歌描述的那样:“茂密的大青树掩映着傣家竹楼,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弯弯河水碧波荡漾。……”在畹町,山后峡谷中流淌的江水也被利用起来,作热带原始森林漂江游。载着旅客的竹排悠然而下。导游把沿江两岸的奇峰异石和古树枯藤都编成美妙的故事,讲给游客听。这些传说起到了宣传作用,让边境文化渗透到游客心中,显示了文化的魅力。在陆地边境地区发展旅游大有作为。

3.边境少数民族地方的地名很有趣。如凭祥,壮语含义为一个商贸市场,商旅进行商贸食宿的地方。如能借题发挥,加以宣传,实可取商贸和旅游两得之利。瑞丽则有三种解释,一说傣语“好吃好住”,二说缅语“金色的水”,三说汉语“吉祥美丽”。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4.有一些地区建起不少“民俗文化村”,将民俗文化集中在一起,给旅游者、研究者一个集中的展现,是很好的形式。但是,“民俗文化村”毕竟只是民俗文化的一个舞台,真正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之源在“村”外。将游客引入村,再引出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5.一般将第三产业划分为流通、服务、文化、公共四个层次。边境地区在沿边开放以来的第三产业扩张,其内部四个层次的表现是不同的。第一层次,即流通部门的扩大贡献最大,第二层次,即服务行业基本持平,而第三、第四层次则比重下降。在各边境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公司里面,很少有主要从事文化艺术经营活动和服务、引导文化消费的文化公司,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6.边境地区地方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设施和节目水准亟待改善,否则就等于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文化建设阵地,“窗口”的作用更是无从谈起。

7.娱乐和消费文化对提高陆地边境地区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有着不可抵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娱乐和消费文化并不是从低层次来理解的,它最接近市场。每个人都离不开娱乐和消费文化环境。

8.边境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都集中在经济方面,文化建设方面的极少,甚至没有。边境文化要想活跃起来,进入市场,也应有相应的优惠政策。

9.在陆地边境地区,解决温饱、摆脱贫困、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几乎同时提出,已无阶段性。因此边境文化发展具有跳跃性,发展战略不可单一化。这在制定边境地区文化发展战略时是要考虑的。

注释:

①李向荣《论边境区位》

②胡兆量《边境优势论与边境口岸建设》《城市问题》1993.3.p30-31。

③〔英〕斯图尔特·柯尔比著《苏联的远东地区》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地理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1.p2。

④〔苏〕H.H.涅克拉索夫著《区域经济学(理论、问题、方法)》许维新 许晶心译,东方出版社1987.9.p53。

⑤档案,录副,民族类,维吾尔族次,1458-3,转自《新疆地方历史资料选辑》p330-331。人民出版社1987。

⑥吕思勉著《中国民族史》《中国学术丛书》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11.p6。

⑦《新华每日电讯》1993.9.11.第二版。

⑧李向荣《边境文化建设不容忽视》《黑河日报》1993.10.15.第二版。

标签:;  ;  

论中国陆地边疆文化_中国宗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