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鹤峰县走马镇中心卫生院 445801
有机磷农药属于一种有机化合物,其能够对植物进行有效保护,防止病虫带来的伤害。此类农药的种类较多,药效以及用途较为广泛,能够轻易分解,在人体以及畜体内不会出现积累的情况,在农药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化合物。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品种对人体以及畜体具有非常强的毒性作用,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十分注意。有机磷农药能够通过人们的消化道以及呼吸道进行人体,此外从皮肤以及黏膜也能够有效进入。对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研究有效的抢救方法以及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抢救与护理显得至关重要。为了研究有效的方法对其实施抢救护理,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必要的抢救与护理后,临床获得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的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男:75例,女:55例;患者最小年龄为29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为(51.3±1.6)岁;患者中毒途径:110例患者中毒的方式为口服,服药量最少为7毫升,最多为170毫升,所有患者均于中毒时间小于10小时到医院就诊;30例患者中毒的方式为皮肤接触;有机磷农药的种类主要有:敌敌畏、敌百虫、内吸磷(1059)以及对硫磷(1605)等;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体现在:出现了恶心呕吐症状、汗多症状以及昏迷症状,还有部分中毒患者瞳孔出现了缩小的情况。
1.2方法
1.2.1抢救措施
①将患者体内的毒物有效清除;②对患者使用解毒类药物进行抢救。
1.2.2护理方法
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临床疾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积极配合临床医师对患者的抢救,患者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观察患者临床是否表新出不良反应的情况。一经发现,通知医师进行及时处理。
中毒患者使用阿托品等药物完成治疗后。临床会表现出口千以及咽喉发干的情况,此外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口腔护理,避免临床出现感染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中毒患者,临床通常会表现出昏迷情况,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必要的皮肤护理,有效保证床铺的安静整洁,避免出现褥疮的情况;针对患者的饮食,要求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食流质食物(富含热量并且容易消化),避免对患者的胃部造成巨大的压力;患者在采用阿托品等药物完成治疗后,临床往往会表现出尿潴留的情况,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认真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定期做好患者尿道口路的消毒工作,对其尿道口进行仔细观察,缩短为患者留置尿管的时间,成功防止患者临床出现感染的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8.0完成本次实验的数据分析与统计,利用方差法表示组间比较的情况,利用卡方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患者完成急救以及住院治疗后,对比B1组与B2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针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对其实施急救以及护理措施未改进之前,中毒患者平均住院的时间为8天,急救措施以及护理措施有效改进后,患者平均住院的时间为3天;在临床死亡患者的例数方面,B2组死亡患者6例。B1组没有出现死亡的患者;在临床治愈率方面,B1组高于B2组患者非常明显(P<0.05)。
3、讨论
有机磷农药具有非常大的毒性,会对中毒患者体内诸多器官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患者中毒后,中枢神经系统以及患者的呼吸功能表现出衰竭甚至死亡的情况,临床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在对患者实施急救以及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分析能够发现,对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针对其体内毒物进行及时的处理显得至关重要,临床主要采用洗胃的方法。在对患者进行洗胃时,应该对患者临床生命体征表现给予仔细观察,防止患者在洗胃过程中出现呕吐窒息的情况。因为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临床病情较为严重,所以有效对阿托品指标进行控制显得至关重要。针对护理人员,要求其需要对患者血压情况、脉搏情况以及呼吸检查的情况给予密切观察,一经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此外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口腔异物进行及时处理,避免患者临床出现口腔感染的情况。
在本次的对比研究中,B1组患者完成急救与护理后。在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患者临床的死亡人数以及患者临床治愈率几方面,均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P<0.05)。从而证明,针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选择有效的抢救方法以及护理方法对其实施抢救与护理,患者临床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成功凸显了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巧珍.69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7(25):105-106
[2]陈明菊.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0(25):435—436
论文作者:向芳丽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患者论文; 农药论文; 情况论文; 有机磷论文; 方法论文; 对其论文; 阿托品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