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张彬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张彬

张彬

略阳县河道管理站 陕西 略阳 724300

摘要: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为了环境可持续发展而建设的民生工程,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虽然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水资源,但是还是会影响自然环境,打破周围生态平衡。为了能维持生态平衡发展,河道治理能有效打破这一破坏状态,并恢复周围环境质量,以求提升生物生长环境,并充分发挥生态水利的作用。但是目前为止河道治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会降低治理效率,河道治理作用降低,本文就河道治理提出解决方法,从而提升治理效率。

关键词:河道;生态环境;治理

引言

在正常状态下水利工程是建立在自然河道的基础上,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降低成本支出,但这样会打破自然环境的生长规律,造成生态系统失衡,同时施工过程中会有化学物品的影响,植物生长的营养会被破坏,河流的水质量也会降低,河道周围所有生物生长环境都会被破坏,长久以来,环境问题就会出现,水土流失、食物链破坏,环境恶化明显。为了能不打破生态平衡关系,维持河流周围生物的生长环境,就必须实行河道治理,从而来保障生物生长环境质量。

1、生态水利和河道治理

所谓生态水利是水资源利用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开发水利、发展经济,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服务。生态水利主要是生态水利发展模式与途径与传统水利发展途径对水的传统利用方式之间的区别,是在人口、 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下进行的,要满足世世代代人类用水需求,体现人类共享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公平原则,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应用系统方法和高新技术,实现水利的公平和高效发展,要求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水利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实现节约用水和缓解我国缺水的当务之急。

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治理时要从适宜生物栖息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工程对水文、水深、流速、底质、河道形态、断面形式及材料等多方面生境因子的影响,构建适宜生物栖息及繁殖的生境条件,保护生态环境。

2、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治理技术手段落后影响周边环境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兴起,使得我国水利建筑有了较大突破,但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水利工程的开发与治理依旧停留在传统思维模式中,而这些模式并不适合水利工程未来发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在传统思想的束缚下,建设理念的落后使得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并不重视河道治理工程,使得治理工程的工作人员也不重视相关工作,在加上治理手段也依旧没有得到改善,河道清理工作很多时候是处于应付状态,并不能真正保证河道的清洁卫生,致使河道周围环境遭到破坏。在长期的不健全治理过程中,周围的环境得不到保障,长时间以来使得河道治理过程中的问题日渐突出,这就违背了最初的目标,使得生态失衡,水土流失等问题突出,无法实现自然和谐发展目标。

2.2管理制度落后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必定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损害,为了保护环境,需要有健全的环保意识同时结合有效管理制度来约束,但是就现在的状况来看,很多企业并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责任制度也不明确,出现问题也没有办法追究问题源头。其次管理人员并没有健全的意识重视管理,使得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行为脱节,行动目标也不一致,容易出现失误。然后很多企业并没有完善的工作秩序和工作流程,施工人员在清理河道的时候只能依旧工作经验和个人主观意愿施工,每个人工作的过程不一致,缺乏制度性和统一性。最后,施工人员的素质并不高,没有进行过专业的技术培训,也没接受过专业教育,施工水平并不高,这也是影响河道环境的重要因素,使得河道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水利建设对河道环境破坏大

很多河道在治理的时候并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致使水利工程修建时候并没有按照保护环境原则去进行,忽略了对河道的保护,环境得不到保障。很多水利建设的时候常常会为了降低施工的难度,会随意将弯道修改,改成直道,这样是方便了水利工程的建设,但是会大大缩短河道的长度,降低河道的宽窄,严重时候会影响河道周围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道环境问题就会凸显出来,从而降低周围环境质量,久而久之河道周围植被多样性减少,植物生长就会受到威胁。加上河道结构改变以后,水温也会对河内的生物生长产生影响,改变其生态环境,同时周围环境的排污问题可能也会改变,直接造成环境污染,水资源受到破坏,最后影响生态平衡。

3、水利建设在河道治理中的策略

3.1明确河道治理步骤和目标

为了能进一步做好河道治理,充分发挥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作用,首先需要明确河道治理的目标,根据确定的目标制定接未来施工的蓝图,确定施工的大概状况,包括涉及的施工人数、设备、施工时间等,能让接下来的施工都按照设定目标有序进行;其次,确定有关河道治理的影响因素,第一是要确定河道周围环境,检查周围施工过程中是否影响居民环境、治理是否会影响天然资源、环境是否会遭到破坏影响生态平衡,第二要确定河道治理过程中涉及的资源应用,以求最大可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确保有效的资源能最大程度发挥它的作用;最后制定合理的治理步骤,根据需要治理的程度、距离、时间不同规范治理过程,并结合实际的状况制定适合环境发展的河道治理方案,以求实现生态平衡发展。

3.2 生态水利河道建设的治理方案

根据河道治理的通常原则,一般按照先上游后下游、先重点后一般、先城市后城镇的原则,以大局为重进行施工。首先制定的治理方案以堤防为主,一般最为保险的治理方案是以修建堤坝为主,接下来需要确定河道的水位及流量,最高水位以洪水期的流量来计算,并预留一定的水位,以防突发洪水冲击,枯水期河槽的设计无法预计时以设计流量为依据就行预留水位,这样能很好保证河道建设,最后在修建的时候需要注意在对干流和支流设计的时候要分区进行治理,确保主次分明,最后确定水污染治理的方法,虽然目前长采用的集中供水方法能及时进行处理,但是它并不能根治污染源,只是将污染转移,因此,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发展更多的治理方法,实现全方位发展,而不仅仅只是转移污染源,要从根本消除污染,实现根治。

3.3健全管理制度,提升施工人员技术

为了能确保河道治理的效果,确保施工效率,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约束治理过程。首先制定严格的施工流程,施工人员必须根据制定的清理流程规定施工,一旦出现问题及时汇报,通过技术人员研究讨论提出解决方法。其次,建立责任制度,将责任具体化,将责任落实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促进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施工责任心,提高治理质量,提升治理效率。最后,提升施工人员专业性,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进行岗前培训,让施工人员明确施工目标,了解施工步骤,避免发生拖延施工进度。

4、结语

为了能有效保证河道治理质量,应该积极吸收先进的技术人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宣传,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失误,影响治理质量。同时为了能提升河道治理质量,政府部门应当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和重视,促进全民建立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以求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苏尧.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纳税.2018(21).

[2]包智诚.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7).

[3]赵超.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05).

[4]田紫望,黄炯.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04).

论文作者:张彬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张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