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主题与民族精神的交融——试论江泽民总书记的青年教育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总书记论文,民族精神论文,试论论文,思想论文,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面对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面对日趋激烈的以科技、经济为核心内容的国际竞争,面对在中国的社会变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远见卓识关注青年、重视青年,把青年和青年问题同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联系起来,创建了体现民族精神、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青年教育思想。
在对青年的判断上,相信和重视青年,寄希望于青年一代
改革开放的20年,是中国青年与社会同频共振的20年。青年既是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坚定支持者、积极拥护者和有力推动者,同时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曲折萦回的改革进程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80年代末,由于政治风波,社会对青年的评价和青年对社会的信任程度同步降低。如何看待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如何引导教育广大青年,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出发,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和当代青年的特征,做出了符合实际而又鼓舞广大青年的判断。
1.青年的主流是好的,当代中国青年是值得信任的。1989年11月,刚刚就任总书记不久的江泽民同志给北京医科大学的一名学生回信,阐述了他对当代青年的基本估价,他说:“我们年轻一代的心是纯洁的,主流是好的,青年中有一大批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人,他们代表了当代青年的主流。”江泽民同志对当代青年的这一基本判断贯穿在他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一系列论述之中,并日益成为全党关于新时期青年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2.青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全党全社会都要重视和关心青年的成长。江泽民同志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历史高度强调青年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告诫党的各级干部:广大青年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江泽民同志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1998年6月5日在与团十四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他要求全党全社会要从永葆中华民族生机与活力的高度,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热情关心青年一代成长。在干部选拔上,要把干部年轻化“当做体制改革的中心目标,选拔一些政治上好又比较年轻的同志,把他们一步步提升起来”(1994年12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培养出一批三、四十岁的优秀政治家、军事家、经济管理专家和外交家。在科技领域,“要重视跨世纪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努力为青年优秀科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派他们在关键岗位承担重任,使他们在实践中健康成长。”(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同志对青年的信任、重视,充分体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青年的希望,也构成了江泽民同志青年观的基石。
在青年道德教育上,突出民族优秀传统,大力倡导爱国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这是对青年进行教育的宝贵财富。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用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来教育青年。希望全社会都能保持和发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在民族优秀传统中,江泽民同志特别重视爱国主义、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他指出,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通过深入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青年认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要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艰苦创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性质和肩负的使命决定了党的艰苦奋斗的本色,也决定了党对青年一代的要求。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次伟大的创业,进行伟大的创业,就必须有伟大的创业精神。青年一代担负着面向21世纪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重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江泽民同志关于用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青年的思想在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施纲要》,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中得到贯彻和体现,为青年的思想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注入了极富营养的养素,并为广大青年所认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
在青年教育方式上,突出青年性和时代性,倡导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
70年代末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改革开放事业,打破了极左思想的桎梏,造就了中国社会思想与精神的大解放。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多元发展,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极左路线和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些已经不适应多元化的青年群体需求且缺乏时代特征。同时在实现党的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过程中,一度产生了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偏差,使青年和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一段时期呈现出滑坡的趋势。对此,江泽民同志在构建适应时代特征和青年特点的青年教育模式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思想。
1.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相统一。承认青年多层次结构和多层次追求的社会现实,针对不同层次的青年特点,采取务实的态度和手段,从合格公民教育入手,在把青年一代造就成为遵纪守法、勤劳勇敢的合格公民的基础上,引导更多的青年成为坚定的爱国者和具有崇高理想,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这一原则的提出,使青年教育更加贴近青年实际,更具有针对性,使青年教育工作的实践效果大大增强。
2.尊重青年与严格要求青年相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青年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亦日趋强烈。建立一种与市场经济和收入分配体制相适应,与青年利益追求和尊重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显得尤为迫切。对此江泽民同志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他多次强调指出,青年的教育要以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为基础,把对青年进行教育与帮助青年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充分尊重青年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尊重青年的利益和自我发展需求,同时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和引导青年,坚决纠正青年中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教育青年要把个人的追求同党和人民的要求统一起来,把青年一代造就成为既具有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又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多种教育形式和多样化教育手段相结合。改革开放中青年价值观的多元化,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手段和相应的教育形式。江泽民同志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关键是要有吸引力和实效性。形式主义的宣传教育,尽管也费了力气,但收不到效果,达不到目的。”(1993年在宣传部长座谈会上的讲话)因此,青年的教育要在明确宗旨和把握正确的方向的前提下,从青年精神文化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出发,充分运用大众传媒和文化设施,广泛吸纳青年和群众参与,创造更多能使青年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的精神产品和工作方法。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不仅为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适应时代特征和青年特点的青年教育工作模式的形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青年成才的要求上,强调学习和实践的结合,着眼于青年一代全面素质的提高
江泽民同志把青年的成才同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联系起来,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联系起来,对青年成长寄予殷切的希望。在江泽民同志看来,青年成才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学习,二是实践。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统一,共同推动着青年社会化的进程,共同决定着青年的整体面貌。
学习历来是青年的首要任务,在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和科技发展成为最强大的推动力的当今社会,学习对于当代青年来讲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1.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须加强政治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学习,要用邓小平理论构筑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柱,形成“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
2.要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必须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要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出发,使青年尽可能多地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以此确保中华民族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要培养青年健康的人格和丰富的精神家园,必须加强对青年的人文素养的教育。江泽民同志要求青年人的视野要广阔,知识面要尽量宽一些。倡导青年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用人类所创造的优秀的文明成果充实青年的精神世界,使青年一代拥有健康的人格、高尚的精神境界。
实践对于青年人的成才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以实践的方式对青年进行教育,在纪念北大校庆100周年的讲话中, 更进一步把“坚持书本知识学习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作为对青年一代的期望和要求。要求青年一代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要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正确地认识中国国情,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为民族强盛和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江泽民同志的青年教育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它融汇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时代特色和青年特色,是新时期做好青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