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基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罗牧青
(泉州市第六中学,福建 泉州 362000)
摘 要 高中地理侧重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运用,注重对地理问题和现象的解释、分析、评价和反思。文章以身边的真实问题情境为切入点,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去挖掘、关注、思考、探究,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达到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问题意识;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重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实施建议中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和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和探索问题,并构建与“问题”相关联的思维结构,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层次、循序渐进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形成合理的观点。可见,问题意识的培养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抓手”,没有问题意识的地理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不仅无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实现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呢?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高中学生具备一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和唤起强烈探究欲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学科能力主动完成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是习得核心商务词汇,注重学生掌握核心语法知识,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实施策略:1)词汇和语法学习是通过生动、灵活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词汇和语法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2)语法学习部分篇幅不宜过长,内容要精炼,例句要生动,以避免枯燥,吸引学生兴趣。
1.选择学生较熟悉、亲切、真实的照片素材来创设问题情境
选择教师或学生拍摄的旅游照片作为情境创设的素材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主动去思考地理问题的兴趣。例如,在复习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时,为了讲清该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笔者选择了天山的旅游照片,照片中显示天山不同坡向植被生长状况差异明显,为此,笔者设计以下情境和问题。
[案例一]
经检查统计结果显示,参与研究的患者中,有发烧、尿频、尿痛症状的患者70例,尿潴留症状的患者5例,无症状菌尿患者4例,败血症7例,见表2。
图1 天山(摄于2018 年7 月23 日)
问题设计:照片中山脉甲侧森林茂密,而与之相反的另一侧则植被稀疏,请判读甲的坡向,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该差异的原因。
图1 是一张拍摄于2018 年7 月23 日的天山图,蔚蓝的天空衬着群峰,地面上是红、黄、紫色的鲜花,格桑花格外绚丽。远处的雪山白雪皑皑,像似一颗白钻石镶嵌在群峰中,特别耀眼。近处的毡房炊烟已升起。
参考答案:甲坡的坡向为北坡。受西风(或偏北风)的影响,该坡地处山脉的迎风坡,降水(雪)较多,且地处阴坡,蒸发比较弱,土壤水分较好。
③请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阐述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使如何改变当地自然环境要素,最终使其实现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请用示意图表示出来。
在政策变迁过程中,传统媒体主要扮演党和政府的“喉舌”,呈现官方话语立场;新媒体则积极构建民间框架,推动非官方群体的自我表达。在媒介融合趋势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角色定位上也开始发生转变,主动对多方的话语进行整合,使双方的讨论能够符合政策理性,形成良性互动。
2.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资讯挖掘地理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②分析、讨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影响。
[案例二]
材料一 库布齐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过去的库布齐,黄沙漫天,一片荒芜;而今经过近30 年治理,沙漠里已生长出绿洲,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
图2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光伏发电项目(照片取自互联网)
图2 是一张拍摄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库布齐沙漠的生态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开创了沙漠治理的新模式,打造了沙漠蓝海。
材料二“板上发电、板间种草、板下养羊”的模式,极具创造力。在这里,光伏板提供清洁能源;光伏板之间铺设着喷灌系统,栽植着甘草、苜蓿、沙打旺、杨柴等,防风固沙,一举多得;光伏板下养殖优质绵羊和灰雁等畜禽,构成了立体生态产业体系。
客户方面考察了四项评价指标,企业创新技术战略的实施会增加相应的客户价值。本文选取积压存货的处理情况、用户体验的满意度、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公司对客户投诉处理的时间。
问题设计:
①请帮助设计光伏发电集热板的安装方位,并说明理由。
②光伏发电板是如何改善植物的生存环境?
通过照片展示,学生清楚地看出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容易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不同坡向为什么会有此差异性?”“是什么因素的差异导致的?”等这样的问题在学生的心里油然而生。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旦被唤醒就易转化为学习动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效率都会大大提高。
参考答案:
①朝南或南偏西20°之内。理由:库布齐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朝南有利于获得较多、较强的太阳光照;南偏西可使太阳能发电量的峰值出现在中午稍过后某时,这样可增大冬季发电量。
②光伏组件板遮蔽阳光直接照射地表,可有效减少地表水的蒸发;光伏组件还可降低风速,改善植被生存环境。
参考答案:
③光伏发电项目改善了植被的生存环境,栽植药材、牧草和牧羊等,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产生经济效益;牧草、药材又能防风固沙,产生生态效益;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产生社会效益。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旅游化发展研究——以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区为例 …………………………………… 刘军林,陈国生 1·041
图3 库布齐光伏项目促进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图
3.挖掘社会热点材料中的地理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传授书本知识和案例,应该引导学生去关心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用身心去感悟时代的变化和唤起学生主动去承担新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去挖掘社会热点中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用地理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指导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方法和学科知识进行探究,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笔者从新闻报道、报刊杂志中挖掘出社会热点,从地理的视角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成为2018 年的新闻热点,于是,笔者利用这一时政热点,设计如下问题情境。
[案例三]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澳门,全长55 公里。其中“海中桥隧”长35.578 公里,海底隧道长约6.75 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
图4 港珠澳大桥(照片取自互联网)
问题设计:
①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需克服的自然障碍。
2.片形吸虫病。牛片形吸虫病一般呈慢性经过。犊牛患病症状较重,成年牛一般症状不明显,但感染严重、且营养情况差的,也会引起死亡。感染严重的病牛体温升高,精神萎顿,不愿走动,偶有腹泻,触诊肝区敏感,很快出现贫血。有的几天内突然死亡,不死的转为慢性;慢性病牛进行性消瘦,被毛粗乱,贫血,有时黄疸明显。在颌下、胸前和腹下发生水肿,严重时波及四肢,行动缓慢,耕作无力,食欲不振或有异嗜现象,不时出现腹泻,周期性卡他性肠炎和瘤胃弛缓或臌胀。母牛不孕或流产,泌乳量降低。
地理学科的特点是“生活即地理”,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丰富课程资源。教师可依托网络信息资讯,从中捕捉到好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在复习人教版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这章内容时,笔者从网络平台信息中挖掘出地理问题,创设以下问题情境。
Lars Jensen表示,“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暂时并不能看到事态有升级和扩大的趋势,所以我认为目前没有理由大惊小怪。”
从我们对莱考夫量尺隐喻思想的阐述可以看到,量尺隐喻很像对象建构隐喻,但是莱考夫指出,二者是不同的。物理线段是非常特殊的“建构对象”。他们是线性的,并且是连续的。量尺隐喻是有数字标明长度的线段(物理线段)的混合物,莱考夫称其为数字/物理线段混合物(Number/Physical Segment blend)。[2]70
①珠江口台风多,对大桥的稳定性及行车安全设计上有较高要求;海水腐蚀,影响大桥结构和使用寿命;珠江口基本上为冲积地质,淤泥较厚修建难度大;
②缩短港、珠、澳三地间和珠江口两岸间的运输距离,提高交通通达度;利于发挥城市辐射作用;利于城市间的内部联系、分工与协作和优化城市群的内部空间结构。
在那之后,按照计划的进行,将由频繁的登月任务开始搭建起月球上的基础设施——比如说,搜寻到能作为燃料使用的水资源。接着会开始月球的工业化,建造起“支撑月球平稳发展的平台”。iSpace公司有66名员工和位于3个国家的公司总部,在第一轮融资中,获得了大约9 500万美元投资——这差不多比此前的所有太空探索公司的首轮融资都要高。该公司的一个赚钱想法是将顾客的载运物加到公司未来的月球车和着陆器上。
二、高中地理课堂活动问题设计的策略
课堂问题要真正能启发学生去思考,使学生能将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达到思维培养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活动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1.问题设计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问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学生易理解和主动建构知识,能引发探究的欲望。实践证明,只有符合学生认知的问题情境,学生才能主动探究和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问题情境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一味追求问题的难度,结果是学生遇到问题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思维受阻,达不到教学目的。
2.问题的设计要体现进阶性
地理问题的进阶性是指在课堂核心内容的基础上,从区域要素之间的关系入手创设相关联的进阶的问题串,将每一个问题都设计成学生能自主进行综合思维的阶梯。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简单要素到复杂要素,这样的问题设置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学生的思维易于开启,有利于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例如,在案例二中笔者设计的三个问题,遵循了学生思维的进阶性。由“帮助设计光伏发电集热板的安装方位”到“光伏发电板如何改善植物的生存环境”再到“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是如何改变当地自然环境要素,最终实现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问题由浅到入深,循序渐进,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启,思维过程得以持续,思维品质得到培养。
3.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地理学科逻辑
问题的设计应考虑地理学科逻辑,即所设计的问题要体现地理逻辑思维规律,这样的问题设计利于学生的学习。例如,在案例三中笔者首先展示西北区域图,通过区域图让学生明确“在哪里”,接着通过分析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再进一步拓展,引导学生去探索全球荒漠化的分布及成因分析等等。本节课按照区域认知—区域中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探寻可持续发展策略来设计,由“点”到“面”符合地理学科逻辑和学生学习的逻辑。
1.3观察指标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对溶栓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变化情况及心电图改变情况。①经检查心电图明显的导联ST段2h降低超过50%以上;②患者的胸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③患者在2h内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峰值出现时间提前;上述4项指标中,患者符合2项或两项指标代表溶栓成功;但其中符合①和③不能判定溶栓成功。观察两组患者在溶栓和出现的不良反应。
4.问题的设计要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问题的设计要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要放眼学生的发展,以学生要达到的素养目标来设计问题。学生在问题驱动下,通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从人地协调的角度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测、解释或评价。例如,笔者在案例一中所设计的问题体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该问题体现的素养如表1 所示。
表1
三、基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实施策略
基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是新课程的要求,这样的教学可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生地理素养的养成。为了完成这个培养目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教学策略。
1.基于学生地理问题意识的培养的课堂导课——激发引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先针对授课内容设计几个问题,先引发学生去思考。例如,在学习“荒漠化的防治”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中国及世界荒漠化的分布及土地面积,再引导学生去思考,“中国及世界荒漠化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说荒漠化是地球的癌症?”“荒漠化该如何治理?”等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不仅能激活课堂的学习气氛和兴趣,还能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实验结果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当教材中的检测方法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其他实验中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有没有方法可以借用。例如,在“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实验中,实验结果需要观察果汁的澄清度。平时的实验中,学生一般用肉眼观察,各个试管中的果汁澄清度差异很不明显。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到:在“亚硝酸盐的测定”实验中曾经使用过分光光度计来测量吸光度从而推测亚硝酸盐的含量,若在本实验中也使用分光光度计来定量检测,将定性试验改为定量试验,就可以明确地比较出不同实验组中的果汁澄清度差异。
2.基于学生地理问题意识的培养的教学过程——知识建构
教学过程是整堂课的核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或合作探究的“主战场”。教师将地理问题意识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问题驱动学生自觉思考。例如,在“荒漠化的防治”教学中,笔者通过知识建构,把一系列的问题贯穿其中,让学生走进探究的世界里,愿意身临其境,主动探究,从而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学习氛围,在此氛围下,唤醒学生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去解决真实情境下的地理问题,最终形成知识建构(图5)。
图5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知识构建图
3.基于学生地理问题意识的培养的教学总结——思维建模
教学总结,既是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和概括,也是教师对学生整节课是否能进行正确思维的评价和总结。教学总结让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基于问题解决的桥梁,有利于教师把脉学情和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也利于将问题意识培养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并帮助学生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思维建模,这样便于教师把握学生思维的误区和不足,并由此来调整下阶段的教学重点和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指导学生分析与探究“港珠澳大桥建设需克服的自然障碍”这一问题后的总结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维建模(图6),这既是有利于学生形成解题策略并能迁移运用,也是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问题。
图6 港珠澳大桥的布局因素思维导图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问题意识是综合思维的起始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该思维的起始点,把问题意识渗透进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活动问题的设计及其有效实施,通过问题意识培养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并最终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翟小铭,郭玉英,李敏.构建学习进阶本质问题与教学实践策略[J].教育科学,2015(31):47-51.
[3]陈芸先.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8):35-36.
基金项目: 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学名师校长培养工程专项课题“基于社区参与的地理休闲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XDL-2017005);福建省“十三五”中学地理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养基地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地理休闲教育的价值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7DTRDL006)
(责任编辑:曾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