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论文_李晓静

探讨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论文_李晓静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七中学 264317

摘 要:相对于初中生而言,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成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在这期间形成的习惯会极大可能成为学生终身性的习惯,所以教师有必要在中学教育中加强学生健康生活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物课堂 健康生活

初中学生健康生活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能够从教材内容中进行挖掘,并能够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意识的养成。

一、深入挖掘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健康生活意识

初中生物教材中蕴藏了诸多的健康生活方面的知识,这些相关知识的传递并不仅限于完成学生的最终考核,而是能够通过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所以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对生物知识有深入地挖掘探究,寻找其中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意识的有利素材,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意识。

例如,在学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和疾病的预防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空气状况为依据,比如,相对于北方而言,在冬季雾霾的情况会相对严重,教师可以以此为例,加强学生对于呼吸道系统的安全保护意识。

二、通过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相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除了心理的成长,身体的成长也格外的重要。相对于身体成长而言,合理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学时期的学生中不乏会出现一些减肥或者贪吃的现状,造成学生身高和体重严重不符,再者因为网络的普及促使着学生养成了晚睡晚起的坏习惯,这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都有着极大的危害。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能够通过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这对于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学习关注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心血管疾病的并发原因向学生进行说明,当然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并发原因都是因为不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造成的,所以教师有必要针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入地讲解,进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养成正确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疾病的发生。

三、通过生物教学树立学生的疾病防范意识

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如今的中学生大都有着较差的独立性, 因此不管是在个人卫生方面还是在学习中的集体卫生方面都做得不到位,这样的坏习惯也为传染性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其次现阶段的中学生有较强的懒惰性,不注重身体的锻炼,也使得自身的身体素质较差,很容易被疾病感染。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加强学生对于疾病的防范意识。

例如,在学习传染病及与免疫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传染病。比如,流行性感冒是如何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进行传播的,同时向学生讲解讲卫生与否对于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而且向学生讲解个人身体素质对于疾病防范的重要性。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针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以及卫生状况的改善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四、通过生物急救常识加强学生对应急救护的重视

在生物教学中,针对于教材中的知识,教师大都只是针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论的讲解,而并没有进行真实的教学演练,这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也只是在一知半解的程度。尤其针对于一些急救知识的教学,教师更要给予重视,从而加强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学习急救尝试中的人工呼吸或者胸外心脏按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除了要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外,有条件的可以为学生构建真实的操作情境,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演练掌握其中的技巧,进而加强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重视。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材中蕴含了众多的健康生活知识,上文仅针对部分内容给予了相应的建议。而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学生的成长还存在着众多的可能性,所以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还需要进行更深入地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学东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探索[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

[2]何成瑜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7。

论文作者:李晓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探讨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论文_李晓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