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论文_杨秀川

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论文_杨秀川

杨秀川

山东港基景华市政园林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建筑工程的需求也随之逐步增加,同时工程施工技术也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融合,为建设出高质量、高品质的建筑工程,其施工单位应充分重视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本文主要对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筑基础施工;常见问题;质量控制;措施

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特点

(1)地基基础埋置深度的特殊性与标准型。高度建筑等工程其基础的埋置深度是较大的,在使用桩基条件的过程中,桩基的埋置深度大多是控制在整个建筑物高度的1/15。当建筑物所在地处于天然的地基环境时,建筑物的基础建筑的埋置深度控制在1/12。

(2)建筑主楼与裙房基础连接的差异化。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大多数高层建筑为了提升利用率与质量,往往进行裙房的设置。往往裙房的楼层高度与高层建筑的主楼有着很大的差距,很容易出现地基基础沉降的差异问题。所以,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大对不均匀沉降等问题的考虑,以更好的消除建筑工程基础沉降的差异。

(3)深基坑施工环境与安全控制的局限性。在城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受到施工环境、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给建筑工程的施工造成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的时候,提升临近建筑物的安全管理与施工质量,成为一项重要的管理任务,这也对深基坑施工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高层建筑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的时候,需要做好施工区域基础土层稳定性、土层的力学性能、形变范围的分析。以此来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二、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

基础工程对于建筑,特别是目前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可以说,基础工程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高层建筑整体施工水平。在进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基础工程施工质量。要把基础工程质量控制作为整个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中的重点来抓,严防各类质量病害和缺陷的发生。一般来说,基础工程施工中常有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等问题发生。要保障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就要从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开始。下面就来认识下这些问题:

2.1基础轴线位移

所谓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建筑基础从大放脚砌到室内标高零点(±0.00)处的部分,该部分与上部墙体二者轴线不在一条线上。建筑工程内部横墙是轴线位移的多发区域。发生轴线位移,导致基础与上部墙体重心偏离,对整栋建筑受力情况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基础轴线位移的原因主要是横墙基础施工定位不准造成的。由于在建筑基础施工中,外纵墙和山墙先施工,横墙后施工,横墙施工时,其基础槽中线被纵墙基础挡住,不能通过吊线法进行定位找中,从而使得轴线发生偏差的几率大幅增加。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槽边控制桩没有受到充分保护,被人员或车辆碰撞离位,也会导致轴线位移。

2.2基础标高偏差

基础施工中,在进行室内地平(±0.00)处的施工时,时常会发现各部位标高不一致。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无法对上层墙体的标高进行控制。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基础工程下方由沙土和混凝土组成的基层标高不准。

2.3基础防潮层起不到应用作用

基础防潮层是基础的重要组成之一,对于防止地下水向上渗入基础,避免建筑墙体受潮浸润发生损坏有着重要保障作用。在进行防潮层施工时,前期清洁工作没有做到位,浇水不足,致使防潮层的砂浆和基面粘结强度不够,或者是在表面抹灰时没有抹实,没有做好后期养护,导致防潮层干缩过快,强度和密实程度均达不到设计要求,甚至出现裂缝,就会造成地下水上渗,使防潮层失去应有功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在进行防潮层施工时如果没有做好保温措施也会导致防潮层失效。

三、加强建筑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3.1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施工单位要提前组件管理机构,明确人员责任,根据施工需要制定各类切合实际的制度规范。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施工现场的日常监督管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现场施工活动进展顺畅有序。要严格履行施工规范和安全制度,确保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精神落到实处。具体到实际工作中,一要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在项目建设前期,施工单位根据施工需要购置足够的原料、设备,安排施工人员,施工正式开始前,根据施工计划详细检查现场原料是否准备齐全,人员是否到位,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技术人员要认真检查施工计划和设计图纸是否准确无误,发现与施工现场不符的要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二要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每天施工开始前,项目部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清晰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三要做好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施工质量验收检查制度,每一道工序完工后都要按照设计标准认真检查,如果检查不达标必须予以返工处理,直至达标。检查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

3.2加强基础施工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有着广泛的应用环节,基础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增加了较大的难度。这是因为大体积混凝土需要大量的水泥、面积大,水泥水化后所产生的热量,很容易就使得混凝土的表面出现裂缝问题。因此,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第一步,要做好水泥的选择,要选取水化热相对比较低的水泥产品。在施工的时候通过添加石块、冷却水管预埋等措施,减少水泥裂缝的出现。第二,要重视对基础施工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期养护与保温工作,让混凝土能够实现缓慢的降低温度,从而最大程度上缩小混凝土内外部之间的温度差。在基础施工的过程中,要按照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大小、形状等,在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的位置使用钢筋来增加其抗拉性能,从而让混凝土在最大范围之内承受收缩应力。

3.3切实做好施工测量工作

建筑施工属于工程学的领域。每一道工序的正常、准确实施,离不开科学、规范的测量作业。基础工程特别是承台桩施工作为建筑施工的起点,在测量要求上更是严格,国家相关规范对承台桩位允许偏差值进行了明确规范和严格限制。为保障各项施工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必须在进行施工的同时,同步开展测量作业。规范的测量操作,准确的测量结果,是基础工程施工减少施工隐患,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

3.4严格管控桩基施工质量

作为基础工程的基础,桩基施工时基础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必须予以严格管控。桩基吊桩作业中,要严格控制桩与桩架的垂直方向的距离,不能超过 4 米,偏吊距离要控制在 2.5 米以内。吊桩作业动作要慢速进行,桩体稳定。为固定桩身角度和位置,要用多条缆绳系在桩身,相互拉扯以达到固定桩身的目的。要正确选择桩帽和衬垫,确保与桩型、桩架和桩锤相适应。打桩时初始阶段要采用小落距进行击打,桩锤瞄准桩头中心竖直击落。套送桩时,要保证送桩、桩锤和桩三者中心在同一轴线上。

结束语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作为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需要加大对基础施工的全程质量监管。要按照建筑基础施工技术的使用效果,通过使用不同的基础施工方式与措施,来提升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规范性,促进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的提升。为建筑工程的安全、高效、科学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香远.浅谈施工项目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9.

[2]樊桂花.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1(04).

[3]罗泽亮.浅析房屋建筑施工中基础工程的施工要点[J].房地产导刊,2014(08):97-98.

论文作者:杨秀川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论文_杨秀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