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民主观走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_政治论文

树立正确的民主观走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_政治论文

树立正确的民主观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发展道路论文,树立正确论文,民主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结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追求;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之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民主无论作为观念,还是作为制度,最终都是由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当然,民主的观念和制度,也会对社会的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动或者相反”(李铁映:《论民主》,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进一步讲,作为观念和制度层面的民主,同样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无论是观念还是制度层面的民主,都应是具体的、现实的、相对的、发展的,而不是抽象的、空泛的、绝对的、静止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无论在思想、理论方面,还是在制度、政策方面都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民主发展观对于各项方针政策和各种制度的安排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树立正确的民主发展观,拨开“民主”问题上的种种迷雾,已越来越有利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决心,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一些突出问题,从而为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构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一、树立科学的政治发展观

1.科学的政治发展观的含义。

政治发展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社会政治结果。政治发展过程一般包含着两个重要方面的涵义:即政治发展、进步或政治倒退、衰败。政治进程是永无止境的,只不过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阶段,政治发展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要求。

与经济发展一样,政治发展是可以被衡量和考察的。我们用民主(公平、权利、自由)、效能(效率)、秩序(稳定)来对政治发展进行考量。这几组变量分量相同且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和谐与否反映着政治发展的程度。政治发展即表现为一定时期、一定社会政治进程中民主、效能与秩序三者的协调发展。因此可以说,民主、效能、稳定三组价值追求,共同构成政治发展的全部要义。

科学的政治发展观要求政治发展的进程及其表现应当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强调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社会发展的进步性、经济发展的合理性和稳定有序性,在政治发展中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国际经验,特别是战后第三世界一些国家的政治进程也证明,不考虑民主、效能、秩序的协调,不兼顾政治与经济的互动,民主进程不会一帆风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民主、人权等指标并不能保证经济增长。忽视保证经济增长的秩序和政治效能方面通常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政治崩溃和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然而遗憾的是,抽象的自由、民主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往往成了最为诱人的字眼,对她的崇拜不仅使得人们往往置效能和稳定于不顾,甚至常常将民主、自由置于政治发展、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之上,使得人们趋之若鹜。

2.正确的民主发展观是科学的政治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民主发展与政治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民主是政治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追求民主是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

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是完全一样的。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江泽民同志谈到,世界上的民主,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由本国的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并且都是随着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然而,某些西方学者,利用他们的国际政治话语霸权优势,常常鼓吹“普适的”、绝对化的民主。他们甚至引用达尔文的自然进化理论,力图证明,人类总是为争夺权力而争斗,民主是一种人的本性的体现,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参见从日云:《当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7—68页)。我们认为,也许民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一定时期,一定社会条件下,民主应当是具体的,是促进或表示一定社会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数据或指标。西方学者提出的以西方社会为样板的民主指标更不能成为考察他国政治进程的样板和模式(美国政治学家达尔认为,民主统治有7个基本特征:选举产生的政府、自由公正的选举、普选权、对竞选公职没有限制、言论自由、信息选择自由、结社自由)。在此,民主概念的片面,就像是市场概念本身并不能代替经济增长或生产衰退一样。民主指标并不完全等于政治发展或政治不发展。对政治进行定性的、或是量化的民主分析,都不能全面反映该社会政治发展的全部,更不能揭示政治进程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这应成为我们研究政治以及民主问题的出发点。

树立正确的民主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必须以科学的政治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着是否有利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逐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否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四个基本标准。这既是科学的政治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体现。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必须牢固坚持“四个有利于”标准,同时,关注最大多数人利益的整体实现,关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

3.科学的政治发展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政治保证。

提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中国共产党清醒地把握了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清醒地把握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新时期政治发展目标与路径的认识。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的政治发展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乃至自然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发展的过程;政治发展进程内部,民主、效能和稳定三者之间也应是一个协调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既对政治、社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又蕴含了对经济、文化方面的更高要求。和谐包含了政治与经济、经济与社会、社会内部的区域与阶层结构、社会与自然以及当前与长远的发展要求。从中可以看出,我们所讲的和谐社会的政治特征,实际上也包含着对民主、效能与秩序这三个要素的发展要求。

先进的理论是正确的行动的先导。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的指导。同样,只有树立正确的民主发展观,以科学的政治发展观统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才能走出一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之路。

二、民主化的误区及其后果

多少年来,民主是一个被广泛滥用和扭曲的概念。民主寄托了人们所有的美好理想,被无限引申和套用,得到了过高的评价与关注。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民主问题一直为人们所苦思冥想。新世纪以来,在种族对抗、文明冲突的国际大背景下,受美国国际战略驱使,一些国家和地区又在“民主、自由”的幌子下开始了政治上改朝换代行动。在所谓新一轮的“民主化浪潮”中,人们钟情于民主、追求着民主,却时常忽略了政治进程中与民主同样重要的秩序、效能等指标。许多国家,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民主化发展上走过许多弯路,其中很多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吸取。

回溯历史,环顾国际,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在追求民主的同时,往往存在着一些思想上的误区和现实的陷阱,其表现为:

1.将民主与西方现行的政治模式简单等同,将“民主”模式化。

一些国家的政治势力在认识上往往将西方政治形式理想化、模式化,误将民主制度与西方的政治制度简单等同,将民主化视为西化过程,甚至于将西方富裕的物质生活认为是民主化的结果,认为只要移植西方民主形式即可自然而然地达到西方式的物质富足,因而将民主化作为普世的药方,极力主张全盘西化。譬如,在原苏东国家经常表现为:目标极端化,将市场与计划、民主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手段激进化,否定历史,抛弃传统,打碎一切。割裂政治文化传统,拒绝过渡,非黑即白,搞政治“休克疗法”,企望置敌于死地而后生(阿·弗·卢金:《民主化还是帮派化?——西方学者对俄罗斯变革观点的演化》,[俄]《政治学研究》杂志2000年第3期,第62—63页)。实际上,近一个世纪以来,包括拉美、非洲在内,人为移植而来的西方民主模式很少给各国人民带来真正的民主、自由、平等和幸福。

2.将民主概念过于片面化、“意识形态化”。

有些人则将民主与反共主义、民族主义等同起来,甚至将“民主”与某些国家中的自由派或改革派势力、个别反对派领袖人物联系起来,认为支持市场化、自由化、西化的改革派、反共派别、激进势力、分离主义头面人物即被冠以民主头衔,成为“民主派”。十多年前,曾任总书记、第一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叶利钦、谢瓦尔德纳泽等,摇身一变,与阿卡耶夫等成为“民选总统”,拥有国家权力后,民主斗士变成了权威主义的统治者,完全背叛了民主原则,成为挥舞民主大旗欺世盗名、哗众取宠的“典范”。

3.过分强调民主的普世性,忽视民主化的多样性、现实性和发展的阶段性。

往往误认为,只要移植西方社会的普选制度、政党制度、言论自由、三权分立等民主模式,民主便会成功,将民主化进程简单化。实际上,民主政治建设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是在处理种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民主的发展程度与其所处的历史阶段是不能背离的,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由本国的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并且都是随着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对于西方社会来说,民主与普选可能是美酒,但对某些发展中国家来讲则可能是毒药。民主的发展,不能只凭人们的良好愿望,脱离民主赖以存在的基础,脱离国情盲目发展,只能导致民主发展的倒退。

4.将民主抽象化、庸俗化,将“民主化”作为政治斗争的手段。

用抽象的民主概念去圈定社会。以定性分析代替定量分析,忽视对特性和实际进程分析,如政治满意度分析、冲突分析、精英分析等。认为民主化就是政治放松、绝对自由,忽视公平与平等。将民主化进程强调为搞民主化意味着要搞大规模的政治改组,搞政党斗争,投票选举,全民公决。实际上,民主要求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成熟的政治文化,也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妥协、协商。

5.患民主形式崇拜症,特别是将普选与民主化进程等同起来。

极力鼓吹“第三波”的亨廷顿将“选举”作为缔造民主的重要特征,称“全民选举最高决策者是民主的实质。”实际上,在政治生活中选举是必要的,是民主的重要表现,但并非是实现真正民主的充分条件,更不是过渡时期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唯一最佳方式。如果民主仅仅简化为投票权,而不管人民是否真正行使了管理国家的权力,民主就成了一种虚饰。

西方学者极力推崇的“普选、全民公投”等形式在世界各地的政治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在西方国家,各政党之间的竞选纲领中很难发现有原则上的差别,不同之处往往集中在税收政策、就业政策等方面。其影响和实际执行的结果是普通选民可以感受到或预见到的。然而,在国际上一些国家,急忙推行普选往往犹如一场“政治赌博”。公民投票时就像是在下“赌注”,一些党派和政治领袖往往不吝许诺,让普通选民在政治制度、社会发展方向等问题上进行选择。其选择的后果不仅普通百姓无法预料,而且连政治家也“心中无数”。因此,选民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选择,投票时只能凭借自己的情感和直觉。不是用脑、甚至不是用心,而是用脚去投票,成为“没有选择的选举”。选举过程中金钱政治、媒体攻讦,丑态百出,丑闻不断。

6.将民主绝对化、口号化。

一些人过分迷信民主,赋予其超越时空条件的绝对价值,认为它是包治百病,能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万应灵药。他们将民主自由等目标扩大化,认为民主化即政治发展。误认为民主是唯一的和终极的,不顾甚至抛弃“稳定、效率、秩序”等政治价值指标,追求最大限度、所谓绝对的“自由”。忽略了民主的真正含义,就有可能打着民主的旗号反对民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在这些极度追求“民主”、“自由”的国家里,被某些西方学者欣喜地称为“第三波”的民主化潮流潮起潮落,来去匆匆。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这里的人民由“渴望民主”变为“厌倦民主”,渴望稳定、秩序,成了对民主崇拜者最大的讽刺。

三、树立正确的民主发展观、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之路

民主发展是复杂而艰辛的过程。邓小平同志曾殷切告诫“一定要向人民和青年着重讲清楚民主问题”。国际上,错误的民主发展观不仅没能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民主,还常常被某些国家所利用。他们打着“推行民主、民主改造”的旗号,掩盖自私的战略目的,谋求地缘优势或军事霸权,造成国际上一些地区冲突不断,政治动荡。在国内,错误的民主观同样会影响我国的政治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因此,我们要从思想和认识上澄清笼罩在民主问题上的迷雾,破除西方的“自由、民主”神话,消除“民主万能论”、“民主无用论”,走出“民主恐惧和民主崇拜”的思想误区,树立起科学的民主价值观和民主发展观。

我们认为,正确的民主观主要应包含有以下几个基本思想:

1.破除“民主万能论”,强调民主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发展过程,民主必须是因地制宜的,要符合社会政治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

首先,民主应是具体的,单一的民主化并不是一剂包治百病的救世良方。在政治发展进程中,单纯追求所谓的“自由”、“民主”对政治发展是有害的。实践表明,片面地追求所谓民主化和自由化不能带来政治发展,还可能阻碍政治发展,最终有害于民主的正常进程,就像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并不能自动带来经济发展一样。

其次,民主的发展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必须与其赖以存在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列宁曾明确指出,民主的发展要有一定的“度”,要掌握好一定的“火候”,一定要为生产建设服务,民主的发展超过了限度,则会走向反面。民主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正确处理好民主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2.抵制“输出民主论”,强调可以相互借鉴,但不能强力输出民主,完全照搬是有害的。

民主是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政治模式或准则。各国的民主是由内部生成的,不是由外力强加的。一切民主,无论观念、制度,既有普遍性、社会性,也有特殊性、阶段性。即使形式上相同,也存在本质上不同。在历史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民主理解不同,所建立的政治制度也有差别。即使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民主制度也有差别。因此民主建设必须立足本国的历史,必须与国情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国际历史经验表明,一些人对西方的民主制度抱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简单移植别国模式往往得不偿失。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吃尽了照搬西方政治模式的苦果。在非洲,由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的终结,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的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接受或被迫接受了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实行多党制的政党制度。然而,这些变化并没有给非洲带来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相反,几乎不少国家都爆发了独立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动荡,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危机四伏,甚至还发生了无休止的内战。

各国的政治发展道路只能根据本国的经济文化状况、传统、民族、宗教、风俗来确定,而不应将一国的模式强行推销给他国。拉美国家历来是美国政治民主的试验地,长期以来特别是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不遗余力地向这些国家输出其制度模式。但是,近年来,这些国家的发展普遍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反思浪潮和“脱美”倾向日益明显。

实践表明,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必然祸国殃民;强迫仿效,往往适得其反,只是掩盖或满足某些国家战略私利。

3.破除“民主速成论”,强调民主发展的阶段性和复杂性。

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有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其民主发展都应当因地制宜,应符合特定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条件。

民主建设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超越历史的发展阶段。任何民主的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民主的发展从来就不能脱离社会的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都要受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公民素质和人民政治生活的习惯等制约;民主应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经济基础与民主是一个互动的、相互作用的辩证发展过程,要循序渐进、逐步发展。既要有长远的发展战略,又要有近期阶段性目标。政治体制改革带有强烈社会性、政治性,一定要谨慎。民主政治建设应采取渐进式改革方式。在原来的苏联和有些东欧国家政治经济改革,由于采取激进的“休克疗法”或剧变方式,造成长期社会动荡,经济发展滞缓,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留给世人惨痛的教训。

4.破除“民主崇拜和民主恐惧”心理,强调民主发展的顺序和维度。

几百年来,人类社会的民主进程充满了艰辛和曲折。包括英、美、法等国在内的几百年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虽相对完善,然而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打上了深深的资本主义“资本自由和金钱民主”的烙印。

民主化进程应有其成长、发展的顺序和维度。民主发展是有序的,应是逐步推进的。恩格斯在论述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所作的变革时曾经指出,整个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以及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无限发展的思想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是无限发展的思想,也是与时俱进的精髓。如同世界上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民主的发展、建设、进步,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存在的。

加强秩序、国家权威与维护民主、保障自由并行不悖。法治、稳定、经济发展,与发展民主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经验表明,转轨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需要高效、有力的政治保障,需要有效的法律、社会规则及文化体系来维护。无论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都是人民利益关系,利益结构的调整过程。如果步骤不当、方法不对,利益关系调整不妥,就会引发、激化社会矛盾,影响政治、社会稳定,破坏发展大局。任何可能造成社会失控、无序、破坏社会稳定的措施都不可贸然实施。

5.破除“民主普世说”,强调民主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形式选择性。

世界各国情况的多样性,决定了民主发展模式的差异性、各国人民争取和发展民主的道路的多样性,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文化和价值体系,都是该民族气质和性格的自然表现,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是自我圆满的,而西方的政治模式并不一定能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西方的民主道路不是能适合所有国家的理想选择。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说明,民主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终极的民主模式。因地制宜的民主形式才富有生命力,外部强加的民主模式往往只能是华而不实的“自由外衣”,“普适的民主”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政治宣传口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发展。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主要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国家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城乡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民主行政能力显著增强,司法民主体制建设不断推进。国家领导制度、立法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决策制度、司法制度、人事制度和监督制约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指引下,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不断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

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了人民以国家和社会主人的身份充分发挥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占世界约五分之一人口的这个东方大国的人民,在自己的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这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应当强调指出,中国政治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在正确的民主发展观下取得的。中国政治发展成就增强了我们的政治自信,也增加了中国道路对世界的吸引力。虽然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不少难题和问题,也需要借鉴世界政治文明所取得的一些有益的成果,但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2005年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问题。会议强调坚持和完善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抄、照搬别国政治制度的模式,从而为我国今后的政治发展指明了方向。

政治发展和民主建设要求有科学的正确的政治发展观作为指导。因此,研究和确立科学的政治发展观和正确的民主发展观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理论意义和十分迫切的实践价值。

标签:;  ;  ;  ;  ;  ;  ;  ;  ;  ;  ;  ;  

树立正确的民主观走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