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建筑业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17年建筑业产值超过21万亿元,解决了5536.9万人的就业问题。但绝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人员流动性大,凝聚力不高;企业普遍缺乏战略思维,观念落后,不重视技术创新,长期沿用落后的施工工艺,并采用劳动力密集型模式进行粗放式发展,又不提高工程管理质量,以致施工效率低下,“三超”严重,同时浪费了大量资源、能源;且建筑施工企业往往进行恶性的低价竞标,致使市场份额越做越小,经济效益越来越差,而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也日趋艰难。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认真研究建筑施工技术,并加强建筑工程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1建筑工程重点施工技术分析
1.1桩基技术
目前,国内桩基技术主要包括灌注桩技术与管桩技术。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混凝土管桩由工厂制造,每一根管桩在出厂前都经过了多道程序的检查,强度高,承载力强,抗弯性高,比灌注桩施工更易实施机械化施工,且管桩吊装方便、接驳迅速,施工速度高,在施工中又不会产生污泥、废水;但采用锤击法沉桩,噪音与振动较大;混凝土灌柱桩在施工时则不会产生噪声与振动,也不会造成地面隆起、侧移,还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实际桩长、桩径、桩顶与桩底高程,加大承载力;灌注桩可适用于各种软硬岩层、土体,灌注桩的配筋率也低于管桩,造价比管桩便宜30%~60%,施工设备也较为于简单、轻便,但施工工艺复杂,施工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在施工中还会出现泥浆渗流与填土堆积等问题。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现场实际条件选择桩基技术。
1.2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是主要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与寿命。现代混凝土技术包括大体积混凝土技术、高强混凝土技术、钢管混凝土技术、型钢混凝土技术、免振捣混凝土技术、清水混凝土技术、预制混凝土技术等等。但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技术与清水混凝土技术在国内推广得并不顺利,国内建筑施工主要采用现场湿浇,搅拌混凝土后在施工现场即时进行浇筑,在施工常用的是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可采用分层浇筑,浇筑后需采用振动棒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在振动界限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并进行为期14天的养护。
1.3深基坑支护技术
现在城市里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它们的建筑高度也在不断上升,与之相应的是,高层建筑的基坑深度也在不断加深。因此,必须对深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支档,进行加固和保护。这就需要应用卜鲁姆法、盾恩法、相当梁法等极限平衡法进行基坑设计,应用弹性支点法解决变形问题,还要应用有限元法,让平面、空间、土体与结构共同发挥作用。常用的基坑支护结构有放坡、土钉墙、重力式水泥土墙;支挡、拉锚式围护墙;拉锚式支锚体系或内支撑支锚体系。施工企业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在非软土地区,一般采用复合土钉墙;在软土地区,需要以水泥土搅拌桩进行支护。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存在问题
2.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计图纸质量有待提升,图纸审核及管理不够细致,使得施工技术在图纸与实际施工中的差距较大,对建筑工程总体质量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第二,施工预算环节监管不严,没有针对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预算,导致施工成本不断上升,为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埋下了巨大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建筑工程现场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尚未落实。工程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过于重视工程施工效率及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造成责任制难以落实日常施工中,不仅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工程专业性及规范性,更使得工程质量难以从根本上得到保证;第二,现阶段关于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地方政府部门在设立工程现场管理机制时缺乏前瞻性目标,导致部分工程管理人员法律意识较为薄弱,现场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增大;第三,施工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升。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涉及工种多,施工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大,部分施工人员缺乏一定的施工技能及理论基础,使得因人为操作失误造成施工事故发生的问题屡见不鲜。
3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3.1强化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提高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技术管理的实际需要,结合施工管理人员在技术管理方面的整体表现,实施好针对性强的责任机制,强化施工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促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得以高效开展,从而全面提升管理水平;(2)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过程中,也需要积极开展针对性强的专业培训活动,且在激励机制与奖惩机制配合作用下,科学培养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逐渐提升建筑工程实践中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3.2切实落实岗位责任
首先,要顺应建筑行业施工管理的国家发展趋势,响应国家号召,全面实行项目经理制度,不仅要将建筑工程项目经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保证其具有建造师资格以及较高的技术素养、管理水平,同时也要重视项目经理的职业道德素养,保证其能够对工程现场管理负责。其次,还要在正式施工之前对项目的内部组织结构进行明确,并制定系统的施工组织方案,使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能够清晰的确定下来,并与工作责任相联系,真正实现权责统一。最后,施工单位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包括项目经理在内的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违反工作制度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从而对各岗位人员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
3.3规范企业管理制度,层层落实的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是一个漫长的工序流程,其包含的施工步骤之多,且建筑施工的细节均会影响整体的建筑质量,因而要严格按工序流程进行施工,并且要建立起相对应的监督体系,落实好企业管理工作。同时施工监督监管体系的健全也能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频率,以确保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是一项协作能力十分高的工作,其不仅需要相关的管理制度保障,同时要建筑工作人员给予全力的配合,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水平,同时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3.4做好安全设施建设
对于安全设施方面的问题,施工企业施工现场管理需要从细节入手,首先,要按规定设立安全警示牌、设备机具标牌、料场标牌,并保持清晰、完整,以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则必须佩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佩带安全带并正确使用。其次临边防护栏杆搭设必须符合要求,建筑物周边的栏杆应悬挂密目式安全立网,而施工通道口则要搭设双层防护棚,两侧沿栏杆用密目网封闭。最后,预留洞口要有可靠的封盖措施,脚手架搭设和安全网的悬挂同样需要相关规定执行,并定期进行检查。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对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影响,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应针对工程施工各个阶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现场质量控制方案,切实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的专业性及规范性,以此为促进地区间城市化发展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夏忠澄.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J].居舍,2017(22):45-46.
[2] 李鹏.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J].住宅与房地产,2017(18):146-147.
论文作者:王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现场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