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耳穴疗法对于产妇产后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5 年5 月至2015 年7 月在本院妇产科分娩的840 位产妇进行研究,其中顺产590 位,剖腹产250 名.将顺产产妇和剖腹产产妇分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孕产次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治疗前自主选择治疗方法,治疗前均签署知悉书。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耳穴按摩,对于产妇的疼痛程度、泌乳情况、首次排气时间、睡眠时间以及产后并发症进行比较记录。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在对于中医学和产妇产后体质认识的基础上,对于产妇进行耳穴疗法,效果良好,可以作为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耳穴疗法;产后护理;疼痛指数【中图分类号】R27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050-02
分娩后产妇的身心发生一系列生理学变化。目前,我国的产后护理仍以药物为主。但从母乳喂养和新生儿健康的方面考虑,大部分药物并不适用于产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采用耳穴的特殊构造缓解疼痛,增加乳汁分泌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耳穴疗法,作为一种中国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应用广泛,对全身具有调节作用,且安全无损伤,避免了止痛药的副作用,值得在产后护理中进行推广。本文对2015年5 月至2015 年7 月在本院妇产科分娩的840 位产妇进行研究,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予以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妇产科2015 年5 月至2015 年7 月收治分娩产妇840 位。其中顺产590 位,剖腹产250 名。产妇平均年龄(23.9 ± 4.5)岁,最大41 岁,最小20 岁;初产患者10 例,经产患者30 例,平均产次(1.2 ± 0.8);平均孕周(38.8± 0.9),最长孕周41w,最短孕周35w;新生儿体重2500 ~4100 g;产前无感染、阴道炎、外阴炎,无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无滞产,产后出血量< 500mL,体重65 ~ 80 kg;所有患者中有流产刮宫史者31 例,流产次数大于2 次者16 例;怀孕期间定期进行产检积极备产者8 例,不定期产检者13 例,未产检者19 例。将顺产产妇和剖腹产产妇分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孕产次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治疗前自主选择治疗方法,治疗前均签署知悉书。
1.2 产后护理方法: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于顺产产妇,采取基础的护理方式,术后按照常规流程对产妇的手术切口用0.1 %碘伏溶液进行会阴消毒,2 次/d,指导其早期下床排尿。对于剖腹产产妇,术后去枕平卧并禁食8h,8h 后可进流质饮食,肛门排气进半流质,首次排便后可进普通食物。术后24 h 留置尿管,每日按时消毒伤口,并于尿管拔除后鼓励产妇下床活动。对所有产妇进行产褥期卫生知识宣教,母乳喂养,新生儿正确吸吮乳头,乳房护理及挤奶技巧等健康知识。
1.2.2 研究组护理方法: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耳穴疗法。于术后产妇回病房24h内辨证取穴,先用75 %酒精棉签轻擦耳廓进行消毒,以子宫、盆腔、神门、交感和皮质下等为主穴,用食指和拇指对压王不留行籽敷贴,将其对准所选耳穴贴紧并轻轻按压。若对气血虚弱产妇加脾胃两穴,情志不遂者加肝穴。按压直至产妇耳朵感到酸麻胀痛皮肤微红为度,每次每穴按压120 次,每日3 次,连续干预3 天,双耳同按。贴压前注意提前干燥胶布和贴压部位。
1.3 观察指标1.3.1 1. 一般资料由研究者填写。收集两组产妇的年龄、术前体重、学历、职业、产次、孕天数、手术医生、术中出血量、新生儿性别、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无月嫂和等一般资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1 疼痛程度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即1 条10cm 长的标尺,用数字0-10 表示不同的疼痛强度,两端分别代表无痛(0cm,计0 分)、最痛(10cm,计10 分),产妇标出最能代表自己当前疼痛程度的点,测量0 到标点的距离,即为相应的1.3.42 其他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产妇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睡眠时间以及产后并发症(乳房胀痛、肌肉酸痛、产后出血、排尿异常)发生情况。
1.4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 ± s )表示,两均值的比较采用t 检验;不同时间点的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双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2.1 两组剖腹产产妇产后疼痛指数比较对于两组剖腹产产妇的产后6h、12h、24h 和48h 的切口静息痛、切口翻身痛以及手术当天、手术第一天、第二天静滴催产素时宫缩痛进行了VAS 评分。
研究组于术后6h、12h、24h 的切口静息痛平均VAS 疼痛评分分别为2.53±1.15,2.96±1.25,1.99±1.31,对照组为3.20±1.23,3.55±1.26,2.65±1.26,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于术后48h 的切口静息痛平均VAS 评分为0.59±0.70,对照组为0.65±0.26,P = 0.81,P > 0.05,该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耳穴疗法对于24h 内缓解产妇切口静息痛具有良好效果。
研究组于术后6h、12h、24h 的切口翻身痛平均VAS 疼痛评分分别为4.53±1.15,4.96±1.25,3.99±1.31,对照组为5.20±1.23,5.55±1.26,4.65±1.26,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于术后48h 的切口翻身痛平均VAS 评分为2.59 ±0.70,对照组为2.65±0.26,P=1.17,P > 0.05,该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耳穴疗法对于24h 内缓解产妇切口翻身痛具有良好效果。
2.2 两组产妇泌乳情况比较在术后24h,48h,72h 以及96h 后对产妇泌乳量进行综合评分,可以得出结论:无论进行耳穴疗法,产妇术后泌乳量综合评分随时间变化而增加,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产妇术后24h 和术后48h 的泌乳量综合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72h 和96h,研究组产妇泌乳量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4 两组产妇其他观察指标比较研究组产妇平均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8.0±1.9;早于对照组12.3±1.7,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产妇平均睡眠时间为7.9±0.8,长于对照组平均睡眠时间5.3±1.8,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5 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肌肉酸痛、产后出血及排尿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中医学认为耳部经脉为全身经脉的影射,人体各部位在耳廓上均有其相对应的代表区域,随着对于耳穴的刺激,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活血止痛的功效。同时,产后疼痛主要来自于中医学意义上的经络损伤和气血不畅,通过刺激耳穴可以利用自身的调理作用达到止痛作用。
所取耳穴“子宫”、“盆腔”,可通过经络的传导反应作用于相关手术部位;“神门”和“皮质下”为止痛要穴,均能调节大脑皮质和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具有镇痛、安神、消炎等功效所以,褚穴为伍,可加强镇痛效果,具有缓急止痛之功用。另有研究表明耳穴压丸法术后镇痛起效快、维持时间长、效果可靠。在术后6h、12h、24h,耳穴疗法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 均< 0.05)。与梁永妃的研究结果相符。在术后48h,三组切口痛VAS 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了耳穴疗法镇痛的维持效应,王不留行籽耳穴贴除了按压期间立竿见影的"即时效应”,还可持续刺激耳穴产生“后续效应”的研究结果一致。
另外,现代医学的研究发现刺激耳穴还可以活跃神经中枢和脊髓灰质从而活跃整个神经中枢系统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另外,通过刺激耳穴,还可以调节孕妇气血,从而达到乳汁分泌的目的。中医学认为“无气血不能生乳汁”。本结果显示,耳穴疗法产妇产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乳汁分泌量较对照组充足,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在对于中医学和产妇产后体质认识的基础上,对于产妇进行耳穴疗法,效果良好,可以作为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1] 付希满 . 功法推拿[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7-125.[2] 明雅焜,任秋玲,徐雁贞,等 . 耳穴贴压加穴位按摩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4-5.
论文作者:沈春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产妇论文; 耳穴论文; 产后论文; 术后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切口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