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鹏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州 51064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解决城市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在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产生综合的效益。广州市拟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探索符合广州城市发展需要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
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LID;初探
1海绵城市的内涵
1.1背景
近年来,我国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多个城市频繁出现城市内涝,对城镇居民生活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2013年县级以上受灾城市数量达到234座(占全国城市总数35.4%),较2011年激增72%,城市受灾人口超过5000万,经济损失3146亿元,规模、经济损失程度和人员死伤均呈显著上升的态势。伴随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以城市排水(雨水)内涝为代表的水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保障水安全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布局,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资源,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1.2海绵城市的内涵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建设概念,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能适应环境变化并应对自然灾害,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的建设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建立起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低影响开发的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1]。
2广州市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意义
2.1广州市概况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国土面积7434.4km2,下辖11区。广州市濒临南海,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
2.2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广州市建设海绵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1)海绵城市建设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2)海绵城市建设是构建宜居城市的必然选择。3)海绵城市建设是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广州市海绵城市的建设,将实现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控制雨水资源全过程、提高水环境质量等综合效益。
3 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3.1试点范围
广州市拟选择天河智慧城核心区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区,试点范围20.69km2。天河智慧城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核心区域,是引领广州“生态统领、绿色之城”建设的先行区域,有火炉山、凤凰山、龙洞山及车陂涌,整体地形呈“三山一水”的格局,拥有“山、水、田、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典型的自然生态与城市交叉过渡的敏感地带,十分适合作为“源头减排”等低影响开发建设的试点区域。
天河智慧城核心区位于智慧城东南部,东至大观路,南至环城高速,西至华南快速干线,北至广汕公路,区位位置见图1所示。
图1 智慧城及其核心区区位示意
3.2构建思路
海绵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将成为智慧城解决雨水出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通过控制年径流,使城市成为可以吸、蓄、净、释的“海绵体”,提高城市的防洪减灾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智慧城海绵城市建设,以“水”为核心,遵循生态优先、规划统领等原则,做到“多规融合”,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
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与小区系统、城市道路系统、绿地与广场系统、城市水系及滨水空间系统等建设为载体,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及工程管理等各部门、各专业要统筹配合,突破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3.3建设目标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
参照《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综合考虑智慧城核心区的建设条件,选取80%作为试点区域的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35.5mm。80%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相当于控制年径流总量外排20%,接近达到自然状态下的水文循环。
(2)具体指标
根据智慧城核心区自身的水文条件、水安全要求、水资源状况、规划区域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提出的各地块绿地率、建筑密度等规划控制指标,提出各项符合自身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
智慧城核心区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指标见表1。
表1 天河智慧城核心区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指标
3.4建设系统
通过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及城市水系等四个系统的工程项目建设,建立起四个系统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支撑智慧城的海绵城市建设。
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及城市水系等四个系统的工程项目建成后,核心区范围内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调蓄总容积满足规划指标要求,届时将实现80%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目标。智慧城核心区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调蓄 汇总见表2。
表2 智慧城核心区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调蓄汇总表
3.5试点效益
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有效提高智慧城核心区内雨水利用效率,从径流源头上控制雨水污染,缓解城市洪涝灾害,从项目生命周期角度看,其费用效益比更佳,其推广和发展大幅度节约智慧城给水排水系统投资,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建设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推动智慧城核心区的可持续发展。
4建设策略与建议
(1)以天河智慧城核心区为试点,试点后推广至广州市全市范围,逐步实现海绵城市功能。
(2)海绵城市建设资金需求量大,积极申报海绵城市国家建设试点,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并在保障政府投入基础上,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推进公私合营(PPP)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3)统筹协调城市规划、水利、市政、园林、道路交通、建筑等专业,严格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设计、实施等各环节纳入低影响开发内容。
(4)编制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城市生态保护、土地利用、水系、绿地系统、市政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因地制宜地确定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制定广州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实施策略、原则和重点实施区域,有效指导海绵城市建设。
(5)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应纳入到城市日常建设管理之中,有助于总结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和问题。
(6)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在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已取得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深圳、福建等地也开始规划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雨水资源化利用与管理逐渐起步,国内外有关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
5结语
“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理念,是对传统雨水处置模式的创新,对于治理城市内涝有直接贡献。通过建设海绵城市防治内涝,有效地减少进入排水管网的雨水总量、单位时间内的雨水径流量,减轻排水管网压力,减少扩建排水管网的巨额投资,同时可以增加雨水下渗量,减少城市地面沉降现象,强化城市自然水系的循环,解决城市缺水难题、保障城市水安全。通过保存和修复城市植被、湿地、坑塘、溪流,可以明显增加城市“蓝”、“绿”空间,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人居环境,也为更多生物特别是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
参考文献:
[1] 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Z].北京: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
[2] 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Z].广州:广州市人民政府,2014.
论文作者:刘晓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1
标签: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雨水论文; 广州市论文; 径流论文; 核心区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