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5)和急诊组(n=45),对所有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对所有急诊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急诊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分诊时间、心电图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总抢救时间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少,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效果优良。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抢救;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200-02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加强对患者的抢救,减少患者心肌梗死时间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方式。本院对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实施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并将其抢救效果与常规急诊护理实施了对比。以下就具体护理内容实施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实施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诊断等综合诊断符合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标准患者;首次发病患者;患者家属自愿参与护理研究。排除标准:心肝肾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患者;心功能不全患者;认知障碍或难以配合研究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5)和急诊组(n=45),常规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6.9±8.7)岁;急诊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7.1±8.8)岁。对常规组与急诊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对比,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可实施比对。
1.2 方法
对所有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病情监测,并严重按照医嘱对患者实施护理过程,并辅助患者实施各项检查,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按照医嘱对患者实施对症用药。对所有急诊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1)院前抢救:急诊电话接诊人员在接到急诊电话后,需及时通知相关出诊人员,急诊护理人员需及时准备好各项急诊设备,并在5min内出诊,在赶赴现场途中采取电话与患者家属联系,并及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实施急救,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并及时通过电话安抚患者情绪,促进患者配合;到达现场后护理人员需及时对患者实施吸氧,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实施对症输液;为患者连接各项器械,实施生命体征监测。(2)转运护理:转运过程中及时对患者实施情绪安抚,并严密监测患者面色、呼吸、瞳孔等状况,避免输液管扭曲,实施不间断抢救;及时与医院取得联系,报告患者病情,促进医院做好接诊准备。(3)接诊护理: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在患者入院10min内完成安置,在2min内完成病情评估,4min内完成静脉通路建立,并实施标本采集,5min完成心电图监测。(4)抢救护理:及时按医嘱辅助患者实施各项检查,并在患者确诊后,按医嘱对患者用药,为患者实施术前准备,并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做好心肺复苏准备[1]。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分诊时间、心电图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总抢救时间状况,均以入院时间为计算起始时间;对比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取SPSS 19.0软件行数据处理分析,相关治疗时间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抢救成功率用率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急诊组患者抢救成功44例,常规组为35例,急诊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χ2=8.389,P<0.05。
2.2 急诊组患者分诊时间、心电图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总抢救时间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少,P<0.05。见表。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严重心血管病症,是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极易出现心功能下降、心力衰竭、休克、死亡,且当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发病率正逐渐上升,且其逐渐向年轻化方向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早期病情较轻,是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因此,及时改善患者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状况是挽救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在常规急救护理中,患者从发病至入院,再至抢救的时间较长,使得许多患者在抢救前就已经死亡[3]。本次研究中,急诊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说明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改善急救效果,挽救患者生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是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将院前出诊、院前转运、入院接诊及抢救过程等各环节紧密关联,加强各环节的交接,以尽可能缩短各环节时间来缩短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进而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心肌梗死程度,进而提升患者抢救效果,减少死亡率;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时,在各个环节均将抢救作为护理基础,使得急诊过程与抢救过程融为一体,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升抢救效果;此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各环节中均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配合,也减少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4]。
综上,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效果优良,可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升患者抢救效果,运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刘红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236-237.
[2]赵静.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7):1919-1921.
[3]薛雅瑜,徐琼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3(32):3637-3638.
[4]董琴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8):108-110.
论文作者:潘怡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时间论文; 常规论文; 流程论文; 效果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