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2医院 150080
摘要:目的 观察地佐辛在抑制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4月在我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注射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20min,实验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记录并对比2组术后1h、6h、12h、24h的VAS评分及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观察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首次要求镇痛距离术毕时间及PACU恢复期曲马多的使用量,同时观察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要求镇痛距离术毕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且在PACU恢复期曲马多的使用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h、6h、12h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 地佐辛可以安全、有效地抑制瑞芬太尼麻醉后引起的痛觉过敏。
关键词:地佐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
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亲脂性芬太尼衍生物,是一种新合成纯阿片μ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消除快,无蓄积,不依赖肝肾功能代谢,苏醒迅速,可控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宜临床麻醉输注给药,不论输注时间长短,停药后药效能够很快终止,而且无术后恢复延迟之虑[1]。瑞芬太尼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阿片类镇痛药,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随着药理及临床研究的深入,使用瑞芬太尼后所诱发的手术后继发性痛觉过敏正逐渐引起关注[2]。地佐辛是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镇痛效果强,在人体内吸收、分布迅速,半衰期长、清除慢,所以地佐辛镇痛起效快、镇痛时间久。本研究对全麻术中应用地佐辛抑制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进行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4月在我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年龄22~68岁,体重50~75kg,ASAⅠ~Ⅱ级,排除患有心、肺、脑、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有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及对两种研究药物过的敏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1.2方法
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BP、ECG、SpO2、HR,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4μg/kg,丙泊酚1.5~2mg/kg,阿曲库铵0.6mg/kg。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维持在45~55之间。手术结束前20min,实验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进行镇痛,对照组静脉注射等毫升量生理盐水。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术后1h、6h、12h、24h的VAS评分及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观察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首次要求镇痛距离术毕时间及PACU恢复期曲马多的使用量,同时观察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评判标准
疼痛评分标准 采用VAS评分:0分:无痛;1~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数值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各实验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要求镇痛距离术毕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且PACU恢复期曲马多使用量的统计结果也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使用量要少,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不同时间点VSA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术后1h、6h、12h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24h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
3.讨论
瑞芬太尼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超短效阿片类药物,易被血浆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与肝肾功能无关,与输注时间亦无关。瑞芬太尼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消除迅速,消除半衰期短的特点,具有独特的药理学特性,连续输注无蓄积作用,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短效阿片类药物。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在动物实验发现阿片类药物在治疗疼痛时也引起痛觉敏感性增加,增加先前的疼痛强度,即阿片药物引起的痛觉过敏。随后的临床病例和实验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果。近年来随着瑞芬太尼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现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后可出现痛觉过敏[3-4]。痛觉过敏的产生与阿片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关系密切,瑞芬太尼起效迅速,镇痛作用消退也快,其产生较强的术后痛觉过敏。
地佐辛主要作用于κ受体和μ受体,是κ受体激动剂和μ受体拮抗剂,激动κ受体可产生镇痛、轻度镇静和轻度的呼吸抑制作用。拮抗μ受体可对抗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5]。地佐辛是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镇痛效果强,在人体内吸收、分布迅速,半衰期长、清除慢,所以地佐辛镇痛起效快、镇痛时间久。本研究在手术结束前20min,实验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使其在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消退前产生镇痛作用。观察组首次要求镇痛距离术毕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且PACU恢复期曲马多使用量的统计结果也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使用量要少,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不同时间点VSA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术后1h、6h、12h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因此可以看出地佐辛不但有镇痛作用,还能抑制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地佐辛的临床使用比较安全。通过本研究表明,0.1mg/kg地佐辛可以安全、有效的预防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
参考文献
1.Sang H K, Stoicea N, Soghomonyan S, et al. Intraoperative use of remifentanil and opioid induced hyperalgesia/acute opioid tolerance: systematic review[J].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2014, 5.
2. Xia W S, Peng Y N, Tang L H, et al. Spinal ephrinB/EphB signalling contributed to remifentanil‐induced hyperalgesia via NMDA receptor[J]. European Journal of Pain, 2014, 18(9):1231-1239.
3. Wang, Yuan, Yuan, et al. PICK1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and Trafficking of AMPA Receptors in Remifentanil-Induced Hyperalgesia.[J]. Anesthesia & Analgesia, 2016, 123(3):771-781.
4. Wang Z J, Tan S Y, Xiao S H. Clinical Study of Dexmedetomidine and Ultra-low Dose Naloxon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yperalgesia after Remifentanil Anesthesia[J].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14.
5. 刘俊,徐越峰. 地佐辛应用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痛觉过敏观察[J]. 中国医疗前沿,2009,4( 24) : 15-16.
论文作者:吴雄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芬太尼论文; 术后论文; 痛觉论文; 时间论文; 阿片论文; 受体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