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薛丽萍

常州市中医医院213100

【摘要】目的:评价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用于子宫腺肌病诊断价值。方法:取自医院收治的8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仅用经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42例: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评价不同诊断方法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优势显著。

【关键词】腹部超声;阴道超声;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为一种女性良性疾病,发生率约为8%-62%,临床表现为痛经加重、经量增加及延长,部分可能会导致患者不孕[1]。随着女性分娩年龄推迟,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情况明显增加。关于该疾病的诊断,临床主要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常用的方法为经阴道超声、经腹部超声两种,但研究表明两种诊断方法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为进一步明确其诊断价值,本次研究,分别给予患者单纯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检查,评价其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自医院从2017年5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84例子宫腺肌病, 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已婚,出现不同程度的经量过多、下腹部不适、痛经等现象,检查结果为子宫均匀增大或出现局限性结节隆起,B超检查子宫明显增大,所有患者均获得知情权。随机双盲法分两组,对照组42例,年龄为22-50岁,平均年龄为(37.55±2.00)岁,病程为4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2.28±0.62)年;观察组42例,年龄诶20-48岁,平均年龄为(37.50±2.03)岁,病程为5个月-5岁,平均病程为(2.30±0.64)年。2组基本资料相似(P>0.05),组间可进行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单纯腹部超声检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置探头频率为3.5MHz,叮嘱检查前需先饮水,保持膀胱充盈,指导患者取仰卧体位,,探头放于耻骨联合出,检查横、斜、纵三个方向,纵切检查子宫底折返处、膀胱子宫,横切查看子宫横径。了解子宫大小、宫腔以及附件、肌壁回声,同时观察病灶数量、位置、是否有包块,全面扫查后获取准确资料。

观察组则应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具体内容为:腹部超声检查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阴道超声检查方法具体内容;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体位检查,探头上涂抹耦合剂,套上避孕套,之后放入到阴道内,设置超声探头频率5.0-9.0MHz,探头置入阴道内,并紧靠阴道穹隆部位,观察子宫、卵巢、盆腔、子宫肌壁血流,仔细观察病变异常处,并观察记录病变区域血流动力学指数。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诊断误诊率、漏诊率、准确率。②对比两组子宫动脉血流指标,包括动脉搏动指数、动脉阻力指标以及血流量。

1.4统计学分析

整理数据录入数据库分析SPSS20.0。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5.24%,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73.81%,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对比

观察组的动脉阻力指数、动脉搏动指数大于对照组,血流量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子宫腺肌病在妇科疾病中比较常见,是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而导致的病变,可在子宫肌层弥漫生长,也可出现局限性增生,随着经期生理反应变化,导致子宫出现扩增,子宫壁增厚,并诱发多种疾病出现,影响女性患者身心健康[2]。而且随着剖宫产手术、人流手术的广泛应用,该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因此临床应早期确诊患者疾病,这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子宫腺肌病的疾病与其他妇科疾病有相似处,合并白带异常、腰酸、下腹疼痛等,因此临床容易漏诊或误诊,不利于疾病早期治疗,因此临床需要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当前临床关于该疾病的诊断方法包括腹部超声、阴道超声,腹部超声探头频率低,成像范围大,可清晰显示子宫轮廓、盆腔渗出等,但空间分辨率差,不能准确显示基层病灶结构,因此不能用于区分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而采用阴道超声探头频率高,可准确显示宫壁肌纤维走向、宫壁微小囊腔,可充分显示宫壁细微结构,而且这种诊断用于诊断肌瘤、肌腺瘤价值显著,可用于诊断子宫腺肌病。虽然经阴道超声探头频率高,但穿透力低,针对子宫增大情况的诊断效果不如腹部超声的诊断效果,因此临床认为需将两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3]。研究表明,观察组联合诊断后准确率为95.25%,对照组单用腹部超声诊断后准确率为73.81%,结果表明,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而且两组动脉阻力、波动指数以及血流量情况对比,组间差异显著,表明联合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可更准确显示子宫内壁结构以及细微结构,诊断价值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乐儒, 彭松. 子宫腺肌病联合治疗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 2015, 31(6):841-843.

[2]史精华, 金力. 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5,50(9):709-711.

[3]许莉华, 严玮, 张薏. 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性科学, 2016, 25(5):48-50.

论文作者:薛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2

标签:;  ;  ;  ;  ;  ;  ;  ;  

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薛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