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江泽民的政治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政治论文,江泽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须坚持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讲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这段话集中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这一根本问题认识上达到的新水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创造性继承,是江泽民同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群众观在政治观上的反映,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理论概括。学习和研究江泽民的政治观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全面落实“讲政治”要求,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更好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对政治作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诠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什么是“政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给出现成的定义,经典作家有关政治的释义,都是根据一定时期革命和建设的形势任务提出来的。诸如: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就是各个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等等。江泽民同志针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着眼于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一)坚持政治与经济的辩证统一,提出要从政治的高度认识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问题,特别强调政治对经济的保证作用
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着手,揭示政治的本质,经典作家们是一以贯之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就曾指出,“一切政治权力起先以某种经济的社会职能为基础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第222页。)列宁对政治与经济关系作出了更为完整表述,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同经济比较不能不占首位。”(注:《列宁选集》第3版,第3卷,第571页。)列宁之所以把政治摆在了首位, 是针对当时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军事斗争和严重经济困难而言的。在新生的政权巩固以后,列宁敏锐地把握了政治内涵的变化,提出:要“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注:《列宁选集》第3版,第4卷, 第571页。)遗憾的是,列宁的过早去世,中断了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政治与经济关系的理论探索。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毛泽东则创造性地提出了,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等著名论断。但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在政治与经济关系问题的认识上,发生了严重失误,片面强调了政治的统帅作用,没能把注意力及时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可以看出,由于经典作家们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为无产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作理论准备。所以,在对政治与经济关系的认识上,都非常强调政治的作用。而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执政党如何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都没有也不可能进行深入的探索。邓小平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初步回答,他针对十年文革“突出政治”造成的危害,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同时,又强调,“政治工作要落实到经济上去,政治问题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解决。”(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3页。)
江泽民同志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的有关论述,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了政治与经济的辩证统一。一方面,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指出,“经济是基础,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归根到底要靠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注:江泽民:《关于讲政治》,1996年7月1日《人民日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从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认识的角度,江泽民同志又对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正确地认识和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另一方面,特别强调政治对经济的保证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为经济服务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也没有离开经济的政治。”(注:江泽民:《关于讲政治》,1996年7月1日《人民日报》。)强调“经济发展需要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和充分的政治条件,否则经济建设也搞不好。”(注: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99年《求是》第14期。)
(二)准确把握政治的本质,提出要正确处理现阶段国际国内阶级矛盾,特别强调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意识形态安全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主体是阶级,政治的实质是阶级与阶级的关系,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的集中表现。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的科学发现时说,“马克思则证明,过去的全部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证政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政治。”(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0页。)列宁指出, “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注:《列宁选集》第3版,第4卷,第70页。)经典作家们之所以把阶级斗争定义为政治的核心内容,是从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考察与当时无产阶级革命的实际需要提出的。但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政治是否还表现为阶级斗争,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加以揭示。把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向前推动一步的是毛泽东,他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就提出,“现在的阶级斗争,一部分是敌我矛盾,大量表现的是人民内部矛盾。”(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57页。)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阐发了这个思想。但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毛泽东没有能够坚持这一正确思想,导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十年“文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及时把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阶级斗争问题上,“不认为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也不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确已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条件之后还会产生一个资产阶级或其他剥削阶级。”同时,也不否认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但是这种阶级斗争“仍然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或者说是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殊形式的遗留。”(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8页。)正是基于此,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等等一系列“两手抓”的思想,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对政治本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九十年代以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江泽民同志始终强调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要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现阶段国际国内阶级矛盾,提出“警惕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们的图谋,反对李登辉和达赖分裂祖国的行为,抵制封建主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都是政治。”(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61页。)其一,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反对任何形式的干涉中国内政、危害中国安全和分裂中国的图谋。其二,在意识形态领域里高度重视对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强调要“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牢固地占领思想政治阵地,使各种唯心论、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没有可乘之机。”(注: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99年《求是》第14期。)认为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其三,反对“空”讲政治,把政治斗争的落脚点放在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上。指出,“我们讲政治,决不是象境外一些报刊歪曲的那样,中国又要回到搞什么阶级斗争为纲,搞什么‘左’的那一套东西了,更不是也决不会去搞什么运动。”而是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有利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和各种形式的犯罪活动,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注:江泽民:《关于讲政治》,1996年7月1日《人民日报》。)
(三)重视政治的管理职能,开创了无产阶级执政党政治运作实践的新领域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认为,政权是政治的核心,围绕着夺取和巩固政权的斗争,是政治的基本内容,但同时也并不否认政治的管理职能。恩格斯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一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19页。)按照恩格斯的设想,管理与服务职能的行使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前提,是维持政治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列宁也曾说过,“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方式、任务和内容。”(注:《列宁文选》第2卷,第407页。)但在无产阶级政治的长期实践中,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政治的这种管理和服务职能一直没能得到无产阶级政党的应有重视。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突出贡献,就是在政治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上,对无产阶级执政党如何利用政权管理国家进行了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讲政治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创新和发展。
把“讲政治”作为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题中应有之意。我们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这是决定社会主义在中国巩固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要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切实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特别需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顾全大局,团结协调。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只有讲政治,才能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总揽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注:江泽民:《关于讲政治》,1996年7月1日《人民日报》。)
把建立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保证政治运行的决定因素。建立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领导全国人民把社会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需要。”(注:江泽民:《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96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江泽民同志在分析当前某些干部政治观念模糊、政治素质下降的原因时指出,根本的症结在于不学习,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头脑里缺乏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他提出“提高干部素质,关键是要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素质。没有这个政治的灵魂,就会迷失方向,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清醒的和合格的党的干部,不可能成为一个清醒的和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注: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99年《求是》第14期。)
把“讲政治”作为认识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事业,又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如果不善于从政治的高度、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认识当今国际局势变化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审时度势,正确决策,就难以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也难以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鉴于此,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善于从政治上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在事关方向、事关原则的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注:江泽民:《在优秀县(市)委书记表彰会上的讲话》,1995年7月1日《人民日报》。)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同时又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的情况下,如何既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又要保持头脑清醒,政治方向坚定这样一个现实问题,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内涵。
二、针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赋予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特定的内涵
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阶段鲜明提出“讲政治”的论断,赋予了政治特定的内涵。他在优秀县(市)委书记表彰会、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中央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以及在各地考察工作时,都反复讲这个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它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注:江泽民:《关于讲政治》,1996年7月1日《人民日报》。)纵观江泽民同志关于讲政治的一系列论述,可以看出,江泽民同志所说的政治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和主权完整。国家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政治,就是要维护祖国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就是要坚持主权不受任何干涉,不听命于任何国家和利益集团。应该看到,我们是在巨大国际压力下发展社会主义的,特别是美国和西方大国,本质上都不希望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统一和强大,不会放弃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同时,在国内李登辉分裂祖国的可能现实存在着,民族分裂势力也会不时地兴风作浪。江泽民同志告诫全党:“西方敌对势力要‘西化’、‘分化’我们,要把他们那套‘民主’、‘自由’强加给我们,李登辉要搞‘台独’,我们不讲政治行吗?不警惕不斗争行吗?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注:江泽民:《在优秀县(市)委书记表彰会上的讲话》,1995年7月1日《人民日报》。)
(二)开展同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无产阶级的政治,就是要用先进的思想教育群众,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无产阶级政党。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说要讲政治、讲大局,就包括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680页。)他反复强调,只有开展同一切错误思想的斗争,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证政治上的坚定,才能分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同私有化的界限,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议会民主的界限,辩证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界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消极颓废的生活方式的界限,才能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树立大局观,增强纪律性,维护中央权威。就政治的管理职能而言,它又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追求政权系统的高效运作是政治的内在要求。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而又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政治就是顾全大局,就是要以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反对任何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小集团主义:“大局要靠自觉的纪律来维护”(注:江泽民:《在优秀县(市)委书记表彰会上的讲话》,1995年7月1日《人民日报》。),政治就是团结协调,严守政治纪律;政治就是维护中央权威,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反对阳奉阴违,搞任何形式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讲政治,不是以政治代替经济。讲政治,绝不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更没有任何意思要去以政治代替经济,恰恰相反,而是为了创造更加充分的政治条件和提供更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确保全国人民一心一意把经济搞上去。”(注:江泽民:《关于讲政治》,1996年7月1日《人民日报》。)他指出,我们不能搞空头政治,讲政治必须与中国的实际联系起来,“要使政治同经济、政治同各项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保证经济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更好地更有秩序地进行”(注:江泽民:《关于讲政治》,1996年7月1日《人民日报》。)
(五)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社会主义的政治基础是工农联盟,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党和各级领导干部行使的公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必须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注:江泽民:《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4月1日《人民日报》。)改革和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加强。
(六)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首先,政治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江泽民同志反复告诫全党,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绝不能怀疑和否定党的领导,在这个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上必须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其次,政治就是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要以“三个根本”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要把反腐败作为“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常抓不懈;要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再次,政治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特别是要造就一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注:江泽民:《在优秀县(市)委书记表彰会上的讲话》,1995年7月1日《人民日报》。)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群众观是江泽民政治观的两个基本支点
不同的时代,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政治观。但是无论什么样的政治观,其根本的出发点却是相同的,都是为本阶级的政治实践服务,都是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离开这两点的“政治观”,只能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空洞的而不是实际的政治观。江泽民政治观也概莫能外,其根本立足点是社会主义跨世纪建设的实践,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讲政治,就是要坚持尊重群众,尊重实践这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注:江泽民:《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96年6月24 日《人民日报》。)
(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是江泽民政治观的显著特色
江泽民同志坚持实践的政治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要为实践服务,要具体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二是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政治素质。
政治具体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所谓不问政治、远离政治,是不可能的。所以,讲政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江泽民同志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把讲政治的具体要求落实到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体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上,贯彻到党内生活里去。”(注: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99年《求是》第14期。)是不是做到了这一点,“不能光看口头上说得怎样,口号喊得怎样,关键是要看行动,讲政治这就是很重要的政治。”(注: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地改造主观世界。他精辟地指出,“理论能否联系实际,不仅是个学风问题,而且还是个政治问题,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注:江泽民:《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1998年2月18日《人民日报》。 )一方面,要通过学习理论来提高政治素质。无论对党还是对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所以,“学习是个前提,不学习,政治上就不成熟。”(注:江泽民:《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4月1日《人民日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增强分辨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提高政治素质。江泽民同志要求领导干部要深入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到党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政治素质。
(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是贯穿江泽民政治观的一条主线
江泽民政治观的根本切入点就是群众观点,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很多,诸如:“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政治。”“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最根本的利益。”政治上的清醒,其中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时刻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倾向”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从这个意义上讲,江泽民政治观也可以说是群众政治观、人民政治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江泽民政治观上的反映。
群众观点是江泽民政治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政治之所以不同于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一种形态的政治,主要在于它是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政治基础的。而党又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这就决定了党必须也必然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江泽民政治观的内在要求,就是要树立群众观点。他强调,“想问题办事情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江泽民:《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96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不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注: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
江泽民群众政治观是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辩证统一,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对待群众的态度,也就是群众观;二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也就是群众路线。没有坚定的群众观点,就不可能在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反之,没有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就无法把群众观点表现出来。江泽民同志在优秀县(市)委书记表彰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党的领导,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汲取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创造,接受人民的监督。这里既有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现在,推进改革和建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不少,好办法从哪里来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我们头脑里固有的,归根到底是来自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富多彩的实践。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同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谁就有力量、有智慧、有办法,就能够经受考验,战胜困难,做出突出的成绩。”
标签:政治论文; 江泽民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时政论文; 阶级斗争论文; 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