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装配式建筑逐渐成为住宅建筑的主要类型,为建筑业主提供更为舒适、美观、节能环保的居住环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化发展进程。但在多数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阶段中,普便面临缺乏现场施工技术应用经验与存在诸多技术安全风险的问题。针对于此,本文对预制装配式住宅常用施工现场施工技术的主要安全风险及优化措施展开以下分析。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住宅;现场施工技术;安全风险管理
一、常用现场施工技术及技术安全风险
1.基坑施工技术
在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早期阶段中,需要在施工现场基坑区域中开展土方开挖作业,同时修建挡土结构、支护结构以及采取各项地下水控制措施,从而为地表建筑结构提供结构较为稳定、具有较强承载力的地基,避免在后续预制装配式住宅工程施工阶段中出现基坑不稳、建筑体滑塌等施工问题。在应用基坑施工技术时,也存在一定的技术安全风险,并以此为诱因引发各类施工安全事故与质量问题的出现。例如在基坑施工环节中,常见质量通病与安全事故有边坡失稳、围护墙漏水/流砂、基坑崩坍等。
2.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技术
与传统住宅建筑相比而言,预制装配式住宅的主要区别在于,可提前以工业流水线生产方式制造各类预制建筑构件,随后将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吊运、组装作业即可。因此预制构件吊装技术是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中的一项应用较为常见的施工技术。但在预制构件吊装技术应用过程中,受到人为(操作失误)、气候(强风作用)、设备(设备不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偶尔出现预制构件脱落、高处坠落等施工安全事故。不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对施工效率与进度造成影响),也有一定可能出现人员伤亡。常见安全事故为高处坠落与吊装事故。例如,所使用吊具与所吊运预制建筑构件二者的规格尺寸缺乏匹配度,预制构件在高空吊运过程中出现吊具变形损坏、预制构件高处坠落施工安全事故。
3.临时支撑技术
在预制装配式住宅工程施工阶段中,为确保所安装各类预制建筑构件的稳固性、安装角度与位置完全符合工程设计要求,不会在构件组装、混凝土浇筑作业环节中出现预制构件位置偏移等施工问题。因此需要灵活应用临时支撑技术,于施工现场搭建临时性预制构件支撑体系,确保预制建筑构件在一定时间阶段内的固定性。但在临时支撑结构搭建与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技术安全风险与隐患,有可能出现预制建筑构件与配套设施位置偏移等问题。常见搭建的临时支撑结构为吊装临时支撑以及现浇模板支撑体系。
4.构件堆放技术
在多数预制装配式住宅工程施工阶段中,企业为追赶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控制运输成本,普遍选择提前将所制作大量预制建筑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临时存储、堆放。构件堆放技术受到人为因素影响,部分预制装配式住宅工程存在构件堆放方式及位置不合理问题,地层预制构件承受过高荷载而出现开裂、损坏问题,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此外也有一定可能出现预制建筑构件滑塌、造成人员伤亡问题。简单来讲,则是预制构件堆放技术标准体系相对较为模糊,有待进一步细化完善。
5.其他施工技术
在预制装配式住宅工程施工阶段中,也将应用到结构防水防渗、大小梁施工、墙板及阳台板安装、预制柱安装、预制主次梁安装等多项现场施工技术,这些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技术应用经验不足、没有注重各项技术要点的问题,进而引发各类施工安全事故与质量问题的出现。
二、预制装配式住宅各项现场施工技术的有效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1.基坑施工技术风险管理
(1)制定合理施工方案。基于实际施工情况与工程勘察结果,针对性制定具有高度合理性与可行性的基坑施工方案,同时要严格遵循“随挖随浇、分层开挖”施工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需要提高不同工序步骤之间的衔接程度,最大程度降低基坑底部无支护暴露时间长度,预防围护墙变形、边坡滑塌等安全事故的出现。
(2)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在部分预制装配式住宅工程施工阶段中,受到降雨气候与地下水位升降因素的影响,地基含水量过高、土质较为软弱,在施工阶段中有一定可能出现地基过度沉降、建筑体坍塌等安全事故。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地下水位与基坑含水量进行有效控制。例如在某工程中,由于施工规模较大、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常规的轻型井点实际降排水效果较为有限,最终选择修建大口径深井。
2.临时支撑技术风险管理
(1)做好装置质量管理工作。多数临时支撑技术安全事故的主要成因在于,所配置、使用临时支撑体系中的装置实际质量低于工程施工要求,或支撑方案缺乏合理性。因此,需要重点对各类支撑装置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进场环节进行全面质量检测,装置存储环节中不定期开展抽样检测工作),并对相关支撑技术方案与质保资料进行审核、优化设计,对临时支撑结构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各项性能进行量化计算。
(2)选择正确支撑结构拆卸时间。在部分工程中,所搭建现浇模板支撑结构的拆卸时间过早,所浇筑混凝土强度系数尚未达到相应标准即提前开展支撑结构拆卸作业,进而导致混凝土模板缺乏支撑,出现模板位置偏移等施工问题。在临时性支撑体系拆卸环节中,需要基于实际施工情况而选择正确拆卸时间。
3.构件堆放技术安全管理
(1)明确构件堆放要求。应根据构件堆放技术实际应用情况与国家相关施工规范标准,对成品预制构件的技术标准/堆放要求进行明确。例如在吊运点需要加设软垫、在构件低层防放置马蹬等保护装置、不同种类预制构件的最大堆放高度等等。
(2)开展构件编号管理工作。如若不同种类预制构件进行混合堆放,将加大构件损坏问题与各类安全事故的出现概率。因此需要对不同种类的预制构件进行编号管理、分区堆放,对不同分区预制构件的堆放管理要求进行针对性制定。
4.防水防渗技术安全管理
在应用防水防渗技术时,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制定合理技术应用方案,重点预防各类常见施工质量与安全问题的出现。例如在墙板构建接头处内侧增设防水嵌缝、在上下板块构建拼缝区域 布置企口构造等等。以某工程为例,所制定防水卷材施工方案与流程如下:
清扫基层(提前对各处施工区域进行清理)—涂刷底胶(并等待底胶干燥)—涂刷黏结剂(将黏结剂均匀涂刷于防水卷材表层结构上)—黏贴卷材(对卷材接头区域涂刷胶体,待胶体干燥后对其进行黏结处理)—收头处理。
5.预制构件吊装技术安全管理
(1)人员管理。与其他施工作业相比而言,吊装作业的难度系数较高,因此需要做好人员管理工作,确定所配置吊装作业人员的从业资质与实际工作能力均符合岗位要求,杜绝无证上岗问题。此外也要对吊装作业流程标准进行明确,预防违规操作问题的出现。
(2)设备管理。定期对所配置、使用相关施工机械设备与吊具开展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对磨损过于严重(或是临时使用寿命)的设备、吊具进行更换。此外,在各次预制构件吊运作业开展前后,都需要对所需使用设备与工具的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与解决所存在设备问题。
结语:为进一步提高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施工安全,需要各施工企业深入了解各项现场施工技术所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灵活采取上述技术风险管理措施,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规范化、安全化、标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项兆勤.分析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几个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8(38)
[2]朱传建.预制装配式住宅现场施工技术与安全风险管理[J].低碳世界.2017(22)
[3]刘巽全,李琰,邱迪.上海地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风险浅析[J].建筑施工.2017(03)
论文作者:李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预制构件论文; 构件论文; 基坑论文; 住宅论文; 技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