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朝鲜族的爱国主义情结_朝鲜族论文

论中国朝鲜族的爱国主义情结_朝鲜族论文

略论中国朝鲜族的爱国主义情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朝鲜族论文,爱国主义论文,中国论文,情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575(2000)04-0006-07

中国朝鲜族是跨界民族之一。他们在从朝鲜半岛迁移、定居于我国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建立了对中华多民族国家的深厚爱国情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中国朝鲜族从朝鲜半岛的“故国情感”转变至现实的中国爱国主义情结,经历了一定的过程。我们探讨中国朝鲜族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将有助于提高朝鲜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历史使命感,使其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克服困难,再创辉煌。

一、朝鲜族的爱国主义情结

列宁曾经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就是说,人们对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感情是靠长期历史积累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跨界民族对自己居住国的感情也是如此。中国朝鲜族作为跨界民族,与生俱来便具有双重身份:既属于本来民族集团的成员,同时又是某在驻国的居民。这种跨界民族的双重性,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侧重点不一。如在迁移定居初期,作为本来民族集团成员的身份角色表现得浓厚一些;而在后期,随着适应了在驻国的生存环境,积极投入当地建设,把自己的命运与之密切相连,爱国意识就日渐变得更加强烈。

中国朝鲜族活动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但朝鲜族先民大量移居中国却始于19世纪60年代。迁入初期,朝鲜族人民虽然身居中国,但几乎没有人把自己视作中国人。他们只是把中国当作临时居住地而已。此时,他们无法割舍对故土的深厚情感,其民族意识也好,国民意识也好,都与朝鲜半岛密切相关,而对中国的事情则以“局外人”的心态旁观。然而,另一方面朝鲜族先民不管抱着何种心态,事实上他们在迁移、定居中国的过程中,也逐渐对中国这一新的居住地产生了爱恋之情。在建设新家园的过程中,他们潜意识或朦胧地表露出了作为中国“国民”的爱国主义情结。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开拓东北边疆,建设新的家园。起初,朝鲜族先民移居我国东北是被迫的。可是,在开发新土地中,他们表露了对新的家园的挚爱。朝鲜族移居之始,东北地区尚属人迹罕至的“封禁”之地。他们冒禁潜入,开垦荒地,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但是,朝鲜族先民不畏艰险,刨地拓荒,为开发和建设这块黑土地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据珲春招垦总局调查,1881年朝鲜族聚居的延边地区熟地面积已达27815垧;[1]1907年,延边地区和龙峪管辖的汉、满族人口仅264户,而朝鲜族人口则达5990户,其耕地面积有25501垧。[2]朝鲜族人民不仅披荆斩棘,开拓东北疆域,建设新的家园,而且积极试种水稻,普及水田耕作技术,为我国北方的水稻农业发展历史写下光辉的一页。据统计,至20世纪20年代,吉林省延边地区、吉林地区水田的100%和通化地区水田的85%,黑龙江省水田的100%,辽宁省开原地区水田的90%、兴京地区和沈阳地区水田的85%、抚顺地区水田的80%、丹东地区水田的70%,均是朝鲜族人民开发和耕作的。

第二,捍卫中国的主权,保卫自己的家园。当时,移居中国的朝鲜族先民绝大部分尚未获得中国国籍,地位也得不到法律保障,但他们仍以生命保卫自己的新家园不遭受侵害,并在此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国联系在一起。20世纪初,当日俄战争后日益膨胀起来的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垂涎于我国东北地区,加紧对东北地区的侵略之时,朝鲜族人民便自觉地举起反抗的旗帜,维护中国的主权与保卫自己的家园。1907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打着“保护”朝鲜人的幌子,悍然在延边地区的龙井设立所谓的“统监府间岛派出所”,以干涉中国内政。该所非法调查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取消以乡约为基础的中国行政制度,强行推行“都社长制”,还在13个重要村镇分设“宪兵分遣所”,派驻67名宪兵和警察,以监视和镇压朝鲜族人民。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挑衅,延边朝鲜族人民(占该地人口76.6%)纷纷起而反抗。他们依靠吉林边务公署,在各地以处死亲日走狗和特务、反对“都社长制”、拒绝纳税等形式,与日本帝国主义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同时,朝鲜族人民为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的所谓“保护”,掀起了加入中国国籍的热潮。1909年,当日本与清朝政府签定《间岛协约》,获得对延边地区的“领事裁判权”时,朝鲜族人民又掀起反对《间岛协约》的斗争。局子街(今延吉)朝鲜族反日人士联名上书吉林边务公署,严正申明“今垦岛之地乃中华之地,垦岛之民乃中华之民”,愤怒声讨日本侵略者强加于朝鲜族人民头上的“领事裁判权”。朝鲜族志士纷纷组织反日团体和义兵队伍,一面推进朝鲜族归化入籍运动,一面开展武装斗争,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18年,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签定《吉会铁路修筑贷款合同》后,延边和吉林地区的朝鲜族学生同兄弟民族学生一道,展开了反对卖国协定的集会和示威活动;1922年,朝鲜族同其他民族一起掀起反对日本修筑天图(天宝山-图们)铁路的护路保权运动;1928年,他们又积极展开反对日本修筑敦老铁路、收买天图铁路的斗争,使日本帝国主义修筑吉会铁路的阴谋迟迟未能得逞。

第三,积极开展民族自救运动,增强民族凝聚力。朝鲜族初期移民中,有许多人是朝鲜半岛被日本吞并后,不堪忍受日本的殖民统治或为了反对日本统治而移居中国的,故他们的反日意识特别浓。他们移居中国,一方面积极创办各类学校致力于民族的启蒙教育,另一方面则组织各种反日团体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1919年3月,东北朝鲜族人民掀起了一场以延边地区龙井的"3.13"反日大示威为中心的大规模的反日运动,并着手组织反日武装团体,开始进行武装斗争。1920年,朝鲜族反日武装取得著名的“风梧洞战斗”和“青山里战斗”的大捷,有利地打击了进犯延边地区,妄图“剿讨”朝鲜族反日武装队伍的日本侵略军。此后,各地朝鲜族反日武装先后成立“正义府”、“参义府”和“新民府”等团体,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当时,朝鲜族人民反日斗争由于自身的处境与时代的局限,其立脚点只放在朝鲜族的自救和朝鲜的独立,未能与处于同样命运的中国各族人民的斗争联系起来。但是,我们应该肯定的是,朝鲜族人民的反日斗争不仅增强了民族的内聚力,使之能够以整体的、团结的力量投入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而且更重要的是,客观上唤起了东北各族人民的反日觉悟,牵制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并使朝鲜族聚居地区成为东北抗日战争的主要根据地。

二、爱国主义对象由双重走向单一

朝鲜族人民通过移民初期的民族生存斗争和反日民族独立运动的洗礼,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朝鲜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得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后,他们的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不断得到升华,朝鲜族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明显地得到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对象也由双重逐渐走向单一。

1.朝鲜族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自觉地把本民族的命运与前途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与前途联系在一起。在长期而艰苦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实践中,朝鲜族人民认识到他们之所以遭受国内外反动派的压迫和剥削,并不仅仅因为他们是朝鲜族,而是因为他们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制度下深受压迫和剥削的劳苦大众。朝鲜族人民要翻身得解放,不仅要赶走外国侵略者,还要推翻直接统治和压迫本国人的东北军阀势力及其社会支柱——封建制度。而这种斗争,只靠朝鲜族本身的力量和“朝鲜民族的独立”是不能取得成功的。朝鲜族人民只有和处于相同命运的中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共同斗争,才能获得本民族的彻底解放。朝鲜族人民在这种共识下,自觉地调整民族内部关系,努力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积极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朝鲜族的中华爱国主义情感从中得到加强。

2.正确处理中国革命和朝鲜革命的关系,自觉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朝鲜族来自朝鲜半岛,最初在朝鲜民族爱国志士组织下,他们尽管在中国境内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但其目的由于局限在民族的解放和朝鲜的独立,故他们往往是孤军奋战,得不到其他民族的支持和帮助,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20世纪20年代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朝鲜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逐渐步入新的轨道。以东北为根据地进行民族独立运动的朝鲜民族爱国志士和民众在斗争实践中深切认识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反动派的压迫剥削下,中国各族人民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斗争目标,朝鲜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密切,朝鲜民族解放和朝鲜独立离不开中国革命的胜利。这样,朝鲜族人民更加坚定地举起“为中国革命而斗争”的旗帜,积极参加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并把它视为民族解放和朝鲜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在东北,朝鲜族人民的“革命热情尤其是反日的情感特别浓厚”,他们“不但成反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主要革命要素并为现阶段土地革命的主要动力”。[3]朝鲜族的革命斗争不再为狭隘民族主义所左右。朝鲜族人民以中华爱国主义为前提,积极投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阶段的斗争。

3.朝鲜族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朝鲜族人民不仅积极参加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而且在各个革命时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土地革命时期,朝鲜族中的革命积极分子不仅大量加入中国共产党,而且积极开展反封建的减租减息斗争。至20世纪20年代末,东北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还不健全。1928年中共满洲省委正式建立后,特别是在共产国际“一国一党”原则指导下,朝鲜族早期共产主义者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使党在东北地区的力量得到迅速壮大。1930年前后,东北地区的中共党员由300名左右猛增至2000多名,其中朝鲜族占90%以上。[4]当时,南满地区农村200名党员中,朝鲜族为193名;东满地区农村党员636人,618人为朝鲜族;在北满,中共汤原中心县委领导下的50名党员中,朝鲜族达45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朝鲜族人民积极投身于土地革命,在东满地区先后掀起了“红五月”斗争、“五卅”暴动和“八一”吉敦起义等,还建立了东北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药水洞苏维埃政府。在南满、北满地区,朝鲜族人民也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减租减息斗争。

在抗日战争时期,朝鲜族人民不畏艰险,坚决抗击日本侵略者。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入侵我国东北地区。朝鲜族人民同仇敌忾,与各族人民一道站在反对日本侵略军的前沿,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朝鲜族地区抗日情绪高涨,各地纷纷组织反日游击队抗击日本侵略者。后来,这些游击队发展壮大,成为东北抗日联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者周保中同志所说:“1932年所建立的坚强的东满游击队和1933年所建立的强大的磐石游击队、珠河游击队、密山游击队、汤原游击队、饶河游击队都是由革命的朝鲜族同志所创建的。后来它们发展成为抗日联军第一、二、三、四、六、七军。第五军里也有不少优秀的朝鲜族同志。”东北的抗日根据地最初也主要建立在朝鲜族聚居地区根据地的朝鲜族人民不仅从人力、物资等方面全力支援抗日游击队,还与之并肩作战,有力地粉碎了日军接连不断的“讨伐”,成为东北抗日游击队伍的坚强后盾。在长达14年的东北抗日战争中,朝鲜族人民浴血奋战,无论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还是在敌人的血腥刑场上,都表现出中华爱国主义的强烈情感,为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重大牺牲。如抗日战争时期,在延边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共有2726名,其中朝鲜族为2560名;这一时期,在吉林省牺牲的革命女烈士有398名,其中朝鲜族女烈士为397名。

在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族人民踊跃参军参战,积极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朝鲜半岛获得光复,一些在中国参加反日斗争或居住的朝鲜人开始回国。但对大多数朝鲜族来说,他们在与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疆域和反对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已深深地爱上了这一国度,中华热土已变为他们的生存之地,他们的命运已经和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当中国革命的命运面临两种选择时,朝鲜族人民毫不犹豫地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三年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族人民一方面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起而建立巩固的东满、南满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土地改革运动,积极支援解放战争;另一方面,朝鲜族聚居地区掀起参军热潮,出现许多送子、送夫参军,兄弟姐妹争相报名参军的感人场面。据统计,当时东北解放区参军的朝鲜族青壮年共有62924名,占朝鲜族人口的5%;人口只有60多万的延边地区,参军的朝鲜族青壮年近3.5万,占该地参军人数的85%,另有10余万朝鲜族青壮年参加了地方公安部队、武装民兵队伍等[5]。参军参战的朝鲜族指战员与兄弟民族指战员一道,在解放长春战役、新站—拉法战斗、“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中南、大西南及海南岛等诸多战场上,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涌现出“钢铁八连”、“金成范连”、“金铜元班”和“独胆英雄”金天德、特等功臣韩国和、特大功荣立者朴龙云等闻名全军的战斗模范集体和战斗英雄,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述,30年代以后朝鲜族人民在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中,逐渐把本民族的命运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密切联系起来,在共同的斗争中建立和加强了与汉族等其他民族的血肉联系。朝鲜族人民在历次革命运动中,都表现出极大的革命热情。他们不惜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统计,在政府注册的14740名革命烈士(占吉林省烈士总数的41%)中,朝鲜族占92%以上。仅占吉林省人口3%的延边朝鲜族中出现如此多的烈士,在其他地区、其他民族中是很少见的。

三、中华爱国主义的确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阶级压迫剥削制度的终结,由此我国各民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朝鲜族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多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与其他民族一道开始登上新中国的政治舞台,充分享受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和民族平等权利。从此,朝鲜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有了质的飞跃。

首先,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朝鲜族获得了真正的民族平等权利,这极大地焕发了朝鲜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朝鲜族自朝鲜半岛迁入以来,在所谓的“双重国籍”下,一方面深受日本的殖民统治,另一方面还受清朝政府和东北军阀的民族压迫和封建剥削,处于“有籍无国”、“有国无籍”的悲惨境遇。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朝鲜族的中国国籍,赋予民族平等权利,使朝鲜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更加激发了朝鲜族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次,党和国家的正确的民族政策,尤其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使朝鲜族的爱国主义信念进一步增强。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1949年9月底,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意义的《共同纲领》中,正式宣布“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规定。1952年9月3日,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精神,在吉林省延边地区建立了“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实现了朝鲜族人民盼望已久的自己“当家做主”的夙愿。1958年,又成立了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同时,根据聚居地区的大小,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建立了许多朝鲜族自治乡和自治村。在朝鲜族聚居地区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使其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平等地位和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力,极大地激发了朝鲜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朝鲜族人民的主人公意识和国民意识大为增强,从而更加坚定了爱国主义信念。

这个时期,朝鲜族的爱国主义情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确立了新的祖国观。作为跨界民族,朝鲜族在对待“祖国”的问题上,有过模糊认识。特别是抗美援朝时期,由于中朝两国的朝鲜民族之间频繁的双向流动,使一些人在祖国问题上抱有模糊认识,未能分清故国、母国与祖国的区别。1955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就祖国观问题展开了一场公开的讨论,基本澄清了朝鲜族中存在的“多祖国论”、“民族祖国”、“法律祖国”等模糊认识,进一步树立了明确的祖国观。

(2)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积极投入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朝鲜族人民在党和国家正确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原则指导下,积极参与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把朝鲜族聚居地区建设成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对发展的地区,成为当地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

(3)发扬民族团结互助精神,争当民族团结模范,并把本民族内聚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边疆地区的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

(4)努力继承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复兴和发展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光彩。

四、爱国主义思想的发扬光大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下,朝鲜族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趋于更加成熟,其内容也增添了新的时代特征。如今,顺应改革开放,积极参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已成为朝鲜族爱国主义思想的主旋律。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每个中国国民都以此为自豪。无论哪个国家,其综合国力都是凝聚国民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教文卫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中国的日益繁荣昌盛,使生活在这里的朝鲜族人民更加切身地感到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提高了他们作为中国国民的自豪感。

第二,改革开放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8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倾斜措施,促进民族地区迅速发展,努力缩短与东南沿海的发展差距。在兄弟民族的大力支援下,朝鲜族地区经济文化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取得显著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党的富民政策和民族平等政策,保障了朝鲜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更加坚定了朝鲜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第三,在改革开放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朝鲜族再次明确了自己的位置,增强了作为中国人的意识,其爱国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乘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成千上万的朝鲜族群众以探亲、劳务、留学、旅游等形式,踏上出国之路。中国朝鲜族在同国外朝鲜民族的接触交往中,既看出同一民族的某些共同特点,但也发现了同一民族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及不同价值观念下所产生的心理、文化等方面的相异性。尤其是,数以万计的朝鲜族“打工族”在国外所受的非人待遇,以及在人格尊严等方面发生的碰撞,使中国朝鲜族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同国外朝鲜民族之间的区别,使他们更明确了作为中国人的使命感和归属感。

第四,在如今中国朝鲜族群体中,当年移居中国的第一代人口已所剩无几;人口的大部分属于在中国出生的第二代以至第三、第四代或第五代。他们虽然与朝鲜半岛有着割舍不掉的故国情思,但对中国怀有更浓厚的感情。他们视中国为自己的祖国。尤其是新中国出生的一代,其作为中国人的意识和自豪感,远远超出祖辈和父辈。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频繁,朝鲜族的民族自我意识和民族认同感得到加强。他们对自己民族的前途也予以极大的关注。在新形势下,这是民族群体对自身的存在、发展和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对民族自我发展坐标的重新定位的表现。在现阶段民族发展过程中,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其本身不应遭受非议。只是作为跨界民族,在与其他国家的同一民族的交往中,由于存在族缘、亲缘、语缘等方面的相近性,在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容易产生模糊认识。特别是,难免有国外一些别居用心的人在“泛民族主义”旗帜下,利用民族感情对中国朝鲜族进行渗透。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重视。我们要经常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和正确的祖国观教育,广泛地宣传朝鲜族人民同其他民族一道携手开发疆域和共同保卫、建设祖国的光荣历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五、结语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朝鲜族人民积极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个阶段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在这过程中逐渐把民族的命运和中国的前途密切联系起来。中华爱国主义思想便在朝鲜族中深深扎下了根。新中国建立后,朝鲜族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历次政治运动的严峻考验,更加趋于成熟。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朝鲜族的爱国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可以说,爱国主义是中国朝鲜族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具特色和富有时代感的优良品质。

〔收稿日期〕2000-04-30

标签:;  ;  ;  ;  ;  ;  ;  ;  ;  

论中国朝鲜族的爱国主义情结_朝鲜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