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普外科;2原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麻醉科)
摘要:目的 探究围手术期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抽选我科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治愈49例,治愈率为98%,50例患者均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中,治愈37例,治愈率为74%,35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0%。可见,观察组手术治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
阑尾在小肠与大肠交界处,起于盲肠根部,外形似蚯蚓,又叫蚓突,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l/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阑尾对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作用。阑尾炎在临床上分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1]。急性阑尾炎是最多见的急腹症,以20~30岁常见,男:女为3:2。现抽选我科收治的10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围手术期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效果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科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6.7±1.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4.9±1.6)岁。症状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腹泻。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1)协助患者做相关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出凝血时间及心、肺、肝、肾功能等检查。
(2)病情观察及护理:①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腹部体征,注意腹痛的变化;②对症处理:取半卧位;禁食禁饮;静脉输液,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禁忌灌肠及服泻药;禁用吗啡等镇静止痛剂[2]。
(3)术前常规准备:①术前行药物过敏试验,遵医嘱带入术中用药;②按手术要求准备麻醉床、氧气及监护仪等用物。③术前更换清洁病员服;④术前备皮;⑤人手术室前排空尿液;⑥术前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患者、药物核对后,将患者送入手术室。
(4)心理护理:①介绍有关急性阑尾炎的知识,解释行急诊手术必要性、方式、注意事项;②稳定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焦虑;③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感受,解释腹痛原因;④了解患者和家属对疾病与手术的态度和心理承受能力,教会患者自我放松[3]。
1.2.2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①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②根据情况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心电监护;③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④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⑤观察有无并发症;⑥老年患者术后注意保暖,鼓励深呼吸,协助拍背咳痰。
(2)体位:先按不同麻醉方法安置卧位,血压平稳后,改为半卧位。
(3)饮食:①病情轻者手术当天禁食,术后第l日流质,第2日可进软食,逐渐过渡到普食;②病情重者术后禁饮食、待肠蠕动恢复开始进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食。禁食期间,经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和营养[4]。
(4)活动:手术当日即可下床活动。
(5)抗生素的使用:遵医嘱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6)术后3~5天禁忌灌肠及口服强泻药。
(7)并发症处理及护理
①切口感染:应在波动或渗液处拆除缝线,排出脓液,安置引流;定时换药;全身使用抗菌药物。
②腹腔脓肿:取半卧位;加强抗感染治疗;可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未见好转者,手术切开引流。
③出血:立即平卧位;给氧、输液、输血;必要时紧急手术止血。
④粘连性肠梗阻:尽早下床活动可适当预防;严重者需手术松解粘连。
⑤阑尾残株炎:严重需手术切滁阑尾残株。
⑥粪瘘: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持引流通畅;涂氧化锌软膏保护局部皮肤;全身应用抗菌药物[5]。
(8)健康指导:①饮食:进食易消化清淡食物,避免暴饮暴食;②活动:向患者介绍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意义,鼓励早期下床活动;③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出院后3个月再次住院行阑尾切除术;④出院后若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2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2.1治愈率
2.2护理满意度
按照满分100分进行评定,60~80分视为满意,80分以上视为非常满意,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3结果
3.1治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数(%)]
4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6]。
本研究对我科收治的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治愈49例,治愈率为98%,50例患者均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中,治愈37例,治愈率为74%,35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0%。可见,观察组手术治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中,患者情绪明显好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患者主诉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发生1例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出现的并发症能够及时处理,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郝玉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00.
[2]殷晓云.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临床疗效[J].特别健康,2017,(14):141-142.
[3]张晓敏.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3):267-268.
[4]陆美华.65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7):197-198.
[5]张秀萍.74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8).
[6]李华芹,肖红岩,安慧玲.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18):2875-2876.
论文作者:谢亚楠1,李琳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阑尾炎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阑尾论文; 满意度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