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机制论文,评价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的提出
8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理论界的热点问题,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虽然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已由开始的理论构建逐渐转到实践运用即如何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上来,但是,如何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落到实处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是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应试教育”能否转向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素质教育最初是基于80年代“应试教育”现象提出来的。之所以会造成“应试教育”现象,当然因素众多,但与潜在的以“应试水平”、“升学率”为主导地位的评价观念及其评价机制不无关系,至少说,这种评价观念与评价机制在“应试教育”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教育评价学的角度,我们知道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在对任何教育活动进行认可与否的判定时,都必须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应试教育”的实质是把考试当作教育过程的杠杆,把考试结果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价值尺度,这当然是片面的,我们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如果单纯从教育教学方面改进,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评价观念和评价机制,那么素质教育的各项活动最终仍有可能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确:“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不在教育内容上,而在如何评判教育,在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来判断教育和教育质量的问题上。如果单纯从内容上区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话,势必会抹杀过去一切教育活动的成效,况且我们的教育目的始终是要求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是由于评价观念及其评价机制的偏差而造成了“应试教育”现象。因此,要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二、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应具备的特点
1.全面性。“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单纯注重少数“尖子”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单纯重视与考试有关的学习科目,忽视与考试联系不大的德、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忽视学生个性、兴趣、能力的培养和教育。素质教育作为面向未来的教育,应在全面发展的要求下,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应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建立全面的评价目标体系,并以此为指导,使教师和学生以全面发展为导向共同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二是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如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鞭策,使之更上一层楼;对较差的学生进行鼓励,使其树立起“赶”、“超”的自信心,消除其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因素,使全体学生都具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
2.教育性。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逐渐由过去的重视发挥鉴定功能的管理性特点向重视导向、激励、改进功能的教育性特点转变,正如教育评价的一句名言,教育评价应由过去的“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转变为现在的“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作为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从一开始就应体现出这种精神。“应试教育”之所以受到人们的责难,就是因为它不问青红皂白,把升学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并以此作为奖罚的依据。这就必然会把学校、教师和学生引向狭隘的办学道路上。而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以科学目标体系为导向,引导人们不断向既定的目标靠拢;以评论结果反馈为手段,促使人们改进各自的工作,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而不懈努力。
3.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一般来说,通过教育和培养,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应有一个统一要求,但并不是说对所有地区、所有学校、所有学生的要求都是千篇一律的,实际上是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也可以表现出灵活性的特点。例如对同一班级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我们就不能作硬性一致的要求,既不能让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学生向低标准看齐,也不能对程度较差的学生以高标准要求,这样都会影响学生主体性、积极性的发挥。同样对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由于各学校、各地区情况有所不同,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但是应该认识到,不论如何灵活,都应该有一个限度,即应以基本标准为准绳,不能无限地拔高标准,更不能无原则地降低标准,应在统一性基础上进行适当地灵活处置,作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的结构
1.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根本区别之一是在如何看待考试这一问题上。“应试教育”片面地把考试的功能无限夸大,导致了“考试中心”,教育的其他因素都围绕考试转。由此有人在批评“应试教育”时,把考试也大加贬低,好像考试是“应试教育”的罪恶之源,实际上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从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发展历史考察,考试具有其他测量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决不能取消考试,相反我们还应更好地对考试加以研究,使其在新的条件下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里有一个如何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考试的问题,从教育评价的角度看,考试作为测查学生的学习水平,了解教师教学质量,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手段都是其他手段难以替代的,但它并不是唯一手段,它只是众多评价手段中的一种。具体来说,我们不应把考试结果作为一个僵死的终点,而应把它作为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和学习的起点,使它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活”起来。这样考试才真正发挥了手段的作用。在对待考试这个问题上,学校不应把考试结果(包括升学考试结果)作为奖罚教师的唯一依据,教师也不应以考试成绩使学生定格,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以平常心看待每一次考试结果。目前开展的会考评价研究和高考评价研究都试图从对考试的分析研究中得出一些科学的信息进而指导中学教学,这也是把过去注重考试结果、注重升学率转向注重考试分析,为改进教学服务的尝试。总之,有一个正确的考试观,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前提。
2.建立完善的目标体系。建立目标体系是进行教育评价的基础,也是进行价值判断时的依据。从教育评价历史发展来看,也正是把教育目标引进测量活动中,才有了教育评价的产生,可见目标体系在教育评价中的重要性。因此,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制,首要的一点是建立完善的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具体来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借鉴国外的先进成果。在确立目标问题上,美国教育评价专家布卢姆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享誉世界,他的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共分为六大类,15个亚类,对学生从知识的掌握到高层次能力的获得都有很详尽的论述,而且已被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所吸收和采用。有人研究,这一目标分类学的另两个领域为我国德育过程和体育过程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另外,这一目标分类体系的层次性、通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第二,吸收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并考虑我国长期以来确立教育目标的传统。素质教育问题从理论上探讨了近十年的时间,虽然时至今日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和结构,但是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共识,即素质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实际上与我国长期以来所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内涵是相通的。从上述几方面考虑所建立的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既考虑到了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又考虑到了长期以来我国确立教育目标的传统,这样建立的目标容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一个目标结构都只能适应当时的特点,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变迁、素质教育的研究必将深入,素质教育目标体系也将随之不断地调整。
3.形成有效的实施机制。评价的实施机制是使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素质教育顺利实行的关键。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具体地应做如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应做好思想的宣传发动工作。在评价开始前应大力宣传,使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评价的有关思想、观念深入到每一个与评价有关的人心中,让他们了解评价内容和评价操作程序,这样可以有效地消除评价实施过程中的阻力,也便于消除因评价心理因素干扰造成的消极影响,使评价的功能得以正常的发挥。其次,应建立常设的评价组织机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的建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评价活动,而是一个多方面、连续不断的过程,它既包括对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价,也包括对老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某一方面或全面评价,而且每一次的评价结果既是上一次评价活动的结束,同时又是下一次评价活动的开始。在整个评价过程中也几乎涉及到学校的各个部门和因素。因此,应在学校设立一个常设的评价组织机构,并指定一名校级干部负责,统一协调与评价有关的各项工作,防止在评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扯皮现象。再次,利用多种手段开展评价。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最大区别是如何看待考试的问题,素质教育作为建立在批判“应试教育”基础上新的教育模式,就必须处理好如何对待考试问题,否则就会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如前所述,考试作为收集教育信息的重要手段,决不能因实施素质教育而弃之不用,而是应该加强考试的研究,努力提高考试质量,重视考试后结果对教学的信息反馈,以利于改进学校教育,而不是把考试结果作为奖惩教师的唯一依据,这样就可以变消极为积极,还考试以本来面目。但应认识到考试在素质教育评价中只是众多手段的一种,因为它只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而教师其他方面的工作和学生其它各项素质的情况却无法从考试中获得,还需要借助于其他方法,如对学生品德发展情况是很难从考试结果中分析得出的,而应采用班主任教师日常观察记录、任课教师座谈以及同学之间互评等手段获得,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测评则可以编制或利用已有的心理量表测评为基础,辅以教师观察、谈话来了解,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协调使用,其结果才能更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最后,应该重视评价后的信息反馈。评价结果得出后并不意味着评价过程的结束,而应该依据评价结果分析教学成败和质量高低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改进建议,并把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评价对象,使评价结果变为真实具体的行动,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使素质教育的运行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建立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