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重要。人们各项工作的开展几乎都离不开计算机,它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而且还推动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专业培养和造就应当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专业性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大学计算机基础属于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必修课程,近年来,课程教学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问题;对策
1导言
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运用能力是适应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竞争协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迅速提升和发展过程中,高校如何有效进行计算机教学成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教学的关键。高校应立足于计算机教学的实际,从计算机教学存在的典型性问题的认知、研究方面入手,找出问题的成因,从计算机教学的实践出发,进行计算机教学的系统性变革和持续性创新,在策略、方法和对策上实现计算机教学改革,在实现计算机教学兴趣提升、内容丰富、体系调整、资源扩大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教学变革进程,使计算机教学更加适合学生发展、高校建设、经济建设的要求,从结构、机制和内容上改革计算机教学、创新计算机教学。
2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
2.1教学安排上的不合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多功能被研究开发出来。计算机技术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使得学习时间链条延长。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计算机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习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的划分,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不成正比例关系。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教学时间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计算机教学的进程。这就使得高校学生不能很好的消化计算机知识,无法实现“量”到“质”的完美转变。
2.2各专业课之间缺乏联系
在高等院校的学习过程中,各个专业课都与计算机技术运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某些高等院校常常会忽略了课程之间存在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之间的相关关系,使得各个课程都孤立存在着。学生的思维就会固定在一个区域内,不会将课程融会贯通,从而不能最大程度发挥计算机的作用。
2.3硬件设施不完善
管理制度的落后与教学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成为计算机教学的一重大问题。购买的机器设备等教学设备都成了摆设,只起了维护学校形象的作用,而没有起到任何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有的学校教学资源短缺,有的却闲置不用,教学资源的不平衡以及不合理利用成为计算机教学的阻碍。
2.4实践教学缺失
在接受大学教育的期间会很明显的发现,理论重于实践。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前提下,理论课教育占有很大比例,实践教学只占很小比重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实践与理论脱节,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想状态。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但是不能学以致用也是计算机教学的又一大重要问题。
2.5学生的学习消极被动
计算机技术的等级考试使学生向应试教育妥协,将理论知识学好,不加以学习,锻炼,墨守成规。不想办法拓宽视野,锻炼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以完成四年大学教育为己任,以不挂科为最终目标,以背重点为原则,坚持死记硬背,完成期终考试的学习使命。应试教育给计算机教育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阻力,也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不可逾越的消极障碍。在对计算机教学失去兴趣的学生会利用计算机玩网络游戏。例如,地下城与勇士,LOL,等等。在自控能力逐渐减弱的情况下,慢慢陷入网络游戏的漩涡中无法自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业。
2.6教师忽视因材施教
高校中不少教师忽视教学方法的变革,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缺少工作积极性,不能根据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水平上的差异而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某些专业老师急功近利,采取灌输知识的方法教育学生,只是“授之以鱼”,而做不到“授之以渔”。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只重视一味接受知识的灌输,却不注重知识是否能被消化。
3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策略和思考
高校想要提升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功能性和价值性,必须要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计算机教学主体的学习和认知特点,这样才能将计算机教学内化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系统、全面地培养和提升计算机素养和能力,为学生参与市场竞争、迎接职场挑战奠定基础和保障。高校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应从如下环节入手,这是把握教学改革基本的对策和方法。
3.1激发学生参与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兴趣
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优化计算机课程体系可以提升计算机教学的趣味性,这有利于计算机教学转变长期灌输和呆板的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计算机教学的兴趣,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前计算机教学改革中,要以方法和技巧的创新和运用为导向,引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分散学习、情境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教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计算机教学氛围中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核心技能的学习,真正建立计算机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的习惯,真正将学生从计算机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学习者,实现计算机教学创新改革的真正价值和系统目标,实现对学生计算机素养、技能、意识多个维度高效发展的有效教学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丰富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和环节
在计算机教学内容中,应设置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和环节,采取设立差异性的选修内容和课程方式,吸引不同水平学生对计算机教学的关注度,在增加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展计算机教学的可选择性和多样性,拓宽计算机教学的覆盖面积。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环节和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整合教材的外延关系,发挥计算机教学和专业教学的关联性,使计算机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学习,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在丰富教学内容和环节的过程中,计算机教学必须明确相应的目标,以此来进行计算机教学内容的重构和系统的调整,充分发挥大纲对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分清计算机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主次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切实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素养和技能的培养。
3.3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变革
课程体系变革是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专业转变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创新、完成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高校要以课程体系建设为突破口,认清计算机教学改革大方向和大趋势,从计算机人才成长、培养的总规律入手,对课堂教学、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性变革和渐进式调整,使计算机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整合,进一步提升计算机教学的时代性和功能性,真正通过计算机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可采取动态可变式课程体系创新,设置活动课程和动态课程,提升计算机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这是值得借鉴的重要路径和方法。
3.4扩展计算机教学外部资源
计算机教学改革要面向学生实践能力和计算机素养两个环节,应突破高校校园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制约性,引入外部资源和支持。高校可以组织学生进入计算机市场,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投入市场服务,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内容、结构和实质,通过市场化服务建立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大方向,做到对计算机市场资源科学而完整的利用。高校可以在课业允许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服务小组,为社会、居民和企业解决计算机相关难题,给予学生充分了解现实、了解服务的机会,进一步提升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
3.5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对于大部分非专业的学生来说,受教师教学方法、计算机自身的限制,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计算机的学习是很困难的。这也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是很高,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做到在教中学和在学中做,能使得学生更直观、更及时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激励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更多、探讨更深的计算机知识。教师可以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公认的一种很直接的教学方式。
加强师生交流,由于受时间的限制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这也使得师生在课上的交流并不多。但是教师可以积极应用QQ、微信、微博、短信等工具来辅助教学,积极与学生之间进行相关问题的交流。这样不仅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而且还能增加师生之间的友谊。受教师的影响学生可能会更加喜欢这个教师,从而对这门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3.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一直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教学环节中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保证教师的福利以及“五险一金”,保障教师的基本利益;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先进的计算机知识,并将其融合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保证教学资源的充足,教学设备的齐全以及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从而更好地开展计算机教学;鼓励教师在计算机领域进行创新研究,并鼓励将其带入课堂教学中去,以此带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计算机技术教育工作者应当努力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要学会创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做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面对挑战与风险,我们有理由相信,高校计算机教学在解决了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之后,一定会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培养出真正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服务的改善,宽带服务迅速普及,未来高校计算机教学需要进一步与无线网络、移动通讯等新技术相结合,在优化教育教学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数字化作为基础,以互联网为纽带的网络化革命给很多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教育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也置身于这场网络化革命中。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完善及网络用户的快速增长,使高校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网络化时代。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技术教学管理水平,计算机教学的网络化也是时代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需要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研发功能更加全面、易用性更强、效益更好的教学应用软件,使多数高校在吸收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本校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积极探索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将之视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开发出较为综合、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
4结束语
总之,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是学生与社会接轨的纽带,它的重要性自然就不言而喻了。而实训课程则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培养出专业性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把实训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实训不但能让学生掌握比较强的实操能力,而且还能推动职业院校未来的发展,同时推动计算机教学往更高的层次发展,计算机专业自身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应对其进行有效实训,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后的就业竞争中更好地适应。
参考文献:
[1]高昆.基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发展对策的分析[J].科教文汇(旬刊),2015,13(21):63-64.
[2]侯畅,孙新竹,陈岩.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5,07(11):15-16.
[3]戴伟敏.浅析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9(03):107-108.
[4]张拥华.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方向与途径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5,11(03):178-179.
[5]赵宪明.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实用技能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5(24):6675-6676.
论文作者:曹轩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5
标签: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教学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学生论文; 高校论文; 教师论文; 课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