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回首长征50周年:聂荣臻的长征情结:“我们赢了!”_红军长征论文

长征精神代代传——回顾长征——50周年:聂荣臻的长征情结:“我们胜利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结论文,周年论文,精神论文,聂荣臻论文,代代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的眼前似乎又浮现出20年前,父亲积极地参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活动的一些情景。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前后,一些单位和媒体自然想到要专访我的父亲。因为像父亲那样长征时已是相当一级的领导干部,而当时还健在的老同志已经不多了。父亲对关于红军长征的纪念活动积极支持。他说,这是教育年轻一代继承发扬革命传统的大好时机。

1984年11月,《经济日报》报道,记者罗开富为纪念红军长征50周年,正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路线作徒步采访活动。父亲看了非常高兴,当即让办公室转告《经济日报》社的负责同志,要大力支持罗开富记者的采访活动。父亲说:“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行动,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红军长征虽然是50年前的事,但长征精神和意义是长久的,就像一座永远照耀我们前进的灯塔。多少年来,我们正是继承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从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的。所以,我们把今天建设四化的艰巨新任务称作新长征!我曾表示过我还要尽量发挥余热,参加人民的新长征,长征已经成为团结鼓舞我们战斗前进的响亮口号,我希望记者多多报道长征途中的新人新事。”这应该说是父亲对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的主导思想吧。

泸定铁索桥

事情也真凑巧,这一天新华社记者李尚志也为纪念长征50周年,拟去原中央苏区江西瑞金等地采访,希望父亲对老区人民说几句话。父亲当即请记者转达他的问候和希望。他说,瑞金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点,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首都。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央苏区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牺牲,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回想过去的艰苦岁月,至今仍深深地怀念和感谢他们,得知新华社记者将去瑞金等地采访,特请转达我对老区人民的问候和祝愿。祝老区人民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征程中,继承光荣传统,立志改革,夺取新的胜利。

这一天,两位记者宣传和纪念长征精神之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也是在这期间,著名作家魏巍刚好从长征路访问回来。11月27日来看父亲,汇报他一路所见所闻。其中谈到,他在湘江看到烈士遗骨暴露荒野的事,父亲深感不安。立即让办公室写信告诉总政余秋里主任。父亲说:“近听魏巍同志去长征路访问回来后说,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封锁线时与国民党军激战的地点,至今仍有烈士遗骨暴露荒野。听后心里很不安。湘江一战,中央红军损失巨大。但正是由于先烈们用生命顽强地阻击住了国民党军对渡河点的进攻,才使中央军委纵队得以渡过湘江,摆脱险境,免受更大的损失。为此,建议在湘江西岸脚山铺附近修建‘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把烈士遗骨收集起来,妥为埋葬,以慰忠魂,教育后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得知父亲意见后,很快妥善处理了,并决定着手修建纪念碑。

1984年12月,四川省委为纪念红军长征的业绩,请父亲为《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写一碑文。父亲慨然应允,碑文写明 1935年5月29日,红军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重大胜利。碑文写着,“飞夺泸定桥,是毛泽东同志在安顺场根据当时的情况决定的。”“先头部队是沿大渡河西岸北上的二师四团。他们受领任务后,立即紧急开进,一边走一边消灭沿途碰到的敌人,第二天一昼夜竟强行军240里,按时赶到泸定桥并组织了22人的突击队,冒着东岸敌人的火力封锁,在铁索桥上边铺门板,边匍匐射击前进,奇绝惊险地夺取了泸定桥。”“一师和干部团不断击溃和消灭河东岸沿途的敌军,对四团夺取泸定桥起了策应作用。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成功,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反革命迷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父亲在推敲这一碑文时,回想着当年战斗胜利的情况。他说,那时我和伯承同志率领红一师和干部团,在强渡大渡河以后,沿河东岸北上,歼灭和击溃了多股敌人,有力地策应了两岸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行动,所以当我们29日午夜赶到泸定桥时,心情非常激动,我俩在四团团长杨成武的陪同下,站在桥中间,伯承在桥上连跺三脚,大声说:“泸定桥啊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父亲也激动地连说,“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这说明飞夺泸定桥的艰险和重大意义,以及红军夺取后的振奋心情。此情此景,使我们对红军的伟大心生敬佩之情。

1985年4月,文化部编写了《回顾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会师五十周年》一书,请父亲题词。父亲即书:“回忆老长征,更喜新长征。长征复长征,幸福更幸福。”父亲的这一题词,明显地看出他在回顾长征的光荣史时,不仅有怀旧的深情,更有创新的改革愿望。所以才说:“回忆老长征,更喜新长征”。父亲喜欢新长征不止这次题词中提到,1978年3月的全国科学大会开会时,父亲就题诗:“二十余沧桑足堪训,奋起攻关新长征”。粉碎“四人帮”后,他对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寄希望在新长征上。1980年1月,在广州正赶上他的旧历生日,于是自题一诗:“八旬在广州,好似更年轻,行行重行行,长征复长征。”也是表示他热望用老长征的精神开拓新长征的征程,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1985年9月,《人民画报》请父亲写一篇关于红军长征的纪念文章。父亲即写了一篇《史诗般的红军长征》的短文,他深情地说:“红军长征打破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征服了自然界的艰难险阻,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长征是逼出来的,但红军在长征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名扬中外,被称颂为英雄史诗。……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展望面临的四化大业,深切地感到革命理想的可贵。对于生长在红旗下的青年一代,尤其重要,因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重任将主要落在他们的肩上。重任在肩,必须有革命理想,才能不负所望。”这是父亲的感言,他多么希望我们青年一代,继承红军长征精神,实现革命创业理想,把革命和建设的接力棒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使我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从纪念红军长征,到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活动,一直持续近两年。1986年秋,父亲先是应中国摄影家协会要求,为大型画册《中国——长征》写了个前言——《让全世界人民了解长征》。前言中说:“翻开这本精美的摄影画册,我看到在昔日不毛之地的金沙江渡口,已经矗立起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攀枝花钢铁厂。洛河畔的吴起镇,原来只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镇,如今却发展成逾万人的新兴城镇。……读文赏画,我激动不已!”这本画册主要是向国外介绍中国红军长征路途的今昔变化,体现出长征精神的可贵。父亲很赞赏画册编辑思想,把长征精神“出口”到国际上去。

9月13日,为纪念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50周年,父亲接受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联合采访。他除了回答记者的提问外,还表示了向参加过长征的英雄们祝贺,同时向在长征中牺牲的英雄们表示深切的悼念。接着,9月17日,《解放军报》发表了父亲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会师50周年所写的文章《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着重论述了长征胜利的原因:一是党的领导,特别是遵义会议后纠正了错误路线,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二是参加长征的红军都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能战胜一切困难。三是毛泽东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父亲这一总结性的论述给红军长征纪念活动添了重彩的一笔。

父亲热衷于长征的宣传,目的就是要把党的优良传统传给后代,让长征像一座灯塔,永远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不论老长征还是新长征,都是克服艰难困苦,夺取更大胜利的同义语。他说,过去长征的历史和经验不能忘记,但是一定要与时俱进,让它跟上时代,继续为现时的革命和建设服务,它就是新长征了。所以说,长征精神永放光芒!这是父亲纪念红军长征的本意,我永远记住它,并以此迎接伟大的长征胜利70周年的纪念。

标签:;  ;  

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回首长征50周年:聂荣臻的长征情结:“我们赢了!”_红军长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