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4)
【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上对心内科科室收治的850例接受持续有创血压监测以及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5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临床恢复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这850例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幅度,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对心内科收治的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干预;持续有创血压监测;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257-01
引言
根据相关医学资料研究发现,在测量患者的动脉内压力时,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其中较为有效的是有创血压监测方法,有创血压监测是一种相对直接的测量方法。有创血压监测可以将人体动脉的动态血压变化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可以解除工作人员的压力,能够自行完成监测工作,同时监测结果的参考价值非常高,这种方法可以把监测到的数值借助压力传感器表达在监护仪上。作为一种重要的监测心脏循环的方法,有创血压监测能够有效地对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等进行连续的记录[1]。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50例实施心脏介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同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心内科科室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5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接受治疗和造影的患者各占二分之一,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850例患者中,男530例,女320例;年龄在35~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岁,患者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在临床上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对全部患者实施动脉穿刺操作,目的是为了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在对患有严重性血管疾病以及外周动脉炎的患者进行动脉穿刺时,应在患者的动脉内进行置管操作。动脉穿刺由医生和麻醉师执行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及时调节三通开关,一直到监护仪压力线的值显示0时结束,及时切断仪器电源,才能够确保患者的血压值的有效性[2]。在对患者进行动脉穿刺的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动脉测压管护理、监视仪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此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本组850例患者置管监测时间5~200min,平均置管监测时间(110.2±25.5)min;患者中出现皮下瘀血以及少许渗血症状的有33例患者,出现血管受压扭曲症状的有45例患者,出现皮肤感染症状的有21例患者,其余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3.针对性护理
(1)动脉测压管护理:确保压力传感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线上,一般是在腋中线第4肋间,以确保血压监测的准确性;监测前,对动脉测压管道各个接头的连接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确保压力袋不存在扭曲、渗漏等问题。针对出现肝素生理盐水渗漏的压力袋,需及时进行更换,以确保三通性能正常。(2)监护仪的观察与护理:护理人员应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操作前,应提前检查好所需仪器的性能是否正常,确保在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时使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在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的过程中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心率以及心律的变化情况,同时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如有异常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治疗[3]。(3)并发症护理:据有关医学研究资料显示,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操作时,由于操作过程不规范,长时间的置管留置以及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会增加患者血栓的发生率。为了降低患者血管堵塞的发生率,所以护理人员应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操作前使用规格适合的穿刺针对患者进行穿刺操作,及时更换无菌敷贴。
4.讨论
有创血压监测是经体表插入导管或监测探头到心腔或血管腔内直接监测血压的方法,避免了无创血压监测受袖带松紧、人工加压、肥胖、测压时肢体躁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持续有创血压监测直接感知血液内的压力[4]。有创血压监测能及时、准确反应心肌的收缩功能,便于医务人员及时、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预测疾病的发展及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抢救患者争取宝贵时间。但由于有创血压监测为侵入性操作,在置管期间要严密观察,正确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玉霞.心脏介入术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研究进展[J].转化医学,2015,6(2):90-92.
[2]李秀琼,心脏介入术穿刺途径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3(8):176-177.
[3]吴艳,王灵香,殷淑君.心脏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9):117-119.
[4]潘宁萍,黄海英.心脏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微创医学,2011,06(5):490-492.
论文作者:张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6
标签:患者论文; 血压论文; 动脉论文; 在对论文; 并发症论文; 针对性论文; 心脏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