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究论文_张婷婷

环境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究论文_张婷婷

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有充足的土地资源,人们才有条件正常的生存和生活,才能开发利用其他的资源,才能发展经济。但是在实际中,人们过度使用土地资源,经济虽然发展快速了,但是人与土地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张了。土地资源是珍贵而稀缺的,所以要保证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下,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依旧不会受到负面影响,这也就是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使用了。本文主要针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究

1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土地资源是其他资源和能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各方面发展的基础,更是大自然生态系统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作为土地资源的可支配者,人类必须对土地资源加以保护。在实际的经济发展中,土地的利用和开发是必然的,但是要始终坚持一点,就是保证土地资源的生态平衡不要被打破,所以即使人们在保护自然并人工改造自然时,就要保证新建立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数量都是满足平衡要求的,总之要使生态系统看起来是平衡稳定可靠的。

借助于土地资源,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科技也有所进步,为了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还要将高科技运用到土地利用上来,可以开发新的具有代替性的资源来保证土地资源能满足人口逐年激增的现状。

土地资源利用率逐年降低,土地沙漠化、土地流失情况正逐年增多,这会对土地产出率造成负面影响,更会是土地资源使用失去可持续性。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人们过分注重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却没有对使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进而也就没有对土地资源浪费现象进行制止,更没有对土地资源退化作出相应的应急机制。所以土地资源要实现可持续使用,相关部门还要对国内的每一寸土地进行科学管理,使其使用合理。

2 我国土地资源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的浪费

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一系列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尤其是在城镇化建设方面,由于国家对土地资源利用没有进行长远性的规划,导致土地开发利用方面并没有完善的法律及保护措施,导致城市中的“造城运动”越来越频繁,较多耕地土地资源被无情的吞噬,较多盲目开始的项目出现了土地资源闲置的情况。上述一系列行为,都导致了我国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

2.2土地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

从我国的发展来看,较长一段时间对土地资源的开发都是采取的“掠夺性”的手段,导致我国土地生产的质量及生态都受到了破坏,其中土壤中较多的有机元素也大量的流失,这都凸显出我国政府并未重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出现了严重的土地撂荒、沙化、退化等严重的问题,耕地的数量及质量都在大幅度下降,会导致水土流失及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的情况。加之有些城市污染较为严重,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有效得到解决,那么很难保持国家的有效发展。

3环境“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3.1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3.1.1完善环境保护法规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以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保护为重点。虽然我国颁布了一些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但可操作性不强。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在一些领域,环境法律仍然空白。因此,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律、政策,加强环境保护执法监督,保护环境免受污染。有必要修改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增加环境保护的内容,包括制定专门的环境保护法。

3.1.2加大环保投资力度

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政府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各级政府要把环境保护的财政预算资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利用社会资本,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为中国的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投入资金。200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实施“促进治理奖”,加快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促进奖”的政策作出了全面部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据统计,在“国家实行以奖促近几年治理”的政策,中央政府共发行40亿元,由当地政府投资80亿元,支持6600多个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的工作,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3.1.3发挥政府部门行政作用

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建立环境保护的投入机制、监督机制和指导制度。政府应启动一个土壤污染和农业污染源全面普查,通过源头控制,加强项目审批、监督和监管,加强环保设施,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并积极防治工业污染的生态转移。在新的生态建设总体规划,把握和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的支持,积极引导人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同时,环保部门要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指导,农业部门也要支持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职能和职能,履行决策、监督、协调、服务等各项职责。

3.2落实企业责任

3.2.1提高自身环保能力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不能以营利为唯一目的,而是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自觉保护环境,以环境保护为天职。企业应建立环境保护的观念,环保意识,加强环境管理,优化发展布局,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大技术创新,不断采用新技术,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的新技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环境的污染。同时,加强对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严格科学地管理生产现场,尽可能从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控制污染。

3.2.2资金与技术支持

企业上缴的税收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地方政府着眼于城市或其他经济用途的建设投资的收入,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明显不足,因此增加政府投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此外,政府应支持企业筹集资金,直接投资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改造,对于此类企业,政府应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公司也可以提供新的环境保护技术,如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如塑料薄膜,促进综合利用畜禽粪便处理技术,提供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的经验,开辟一条新途径,秸秆综合利用,以保护环境,从企业效益,也可以获得良好的生产环境。

3.3强化社会监督机制

3.3.1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发挥宣传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和号召力,使公众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与每一个企业的责任。只有树立了环境保护的理念和思想,才能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各种新闻资源,有效地引导舆论。开展各种活动,环保宣传活动,在中小学课堂课程设置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生态节庆活动,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提高环保法规和意识,调动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

3.3.2发挥社会参与监督作用

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是建立新的环境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是由政府决定的。环境保护的过程是由政府领导的,环境保护的结果是群众共享的。公众在环境保护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他们与环境直接接触,他们是环境问题的受害者,也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他们的本地知根知底的环境状况,更有利于环境治理。因此,应实现环境保护参与的多元化,建立公众和生态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结果可以提高政府决策的准确性,降低政府决策的偏差率。

结束语

保护土地资源,使其实现可持续使用,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政府有关部门要肩负起责任,加强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监督,也有责任采取各方面的措施,来保证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曹霄琪.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4):110~112.

[2]张健,濮励杰.中国中部典型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1(05):16~22.

[3]牛兰兰,丁国栋.北京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05):175~179.

论文作者:张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7

标签:;  ;  ;  ;  ;  ;  ;  ;  

环境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究论文_张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