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乡镇企业产品质量的对策与建议_质量管理论文

提高乡镇企业产品质量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对策论文,产品质量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适应90年代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形势,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步入了“二次创业,再现辉煌”的新阶段。“依靠科技,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已成为乡镇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天津市津南区的同志们立足全区实际,深入调查研究,他们提出的提高产品质量的八条对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其他地方的乡镇企业可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现摘要发表如下。

——编者

近几年我区乡镇企业产品质量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产品质量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逐年提高,优质产品不断增加,经济效益逐步提高,然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乡镇企业产品质量问题仍然很突出,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乡镇企业产品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乡镇企业产品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一多一少”。产品质量一般达标的多,优质产品、名牌产品少。全区800多种产品,尚有无标生产的产品66种,占8%。从10个主导行业角度看,按国际一般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生产的产品约占14.28%,多数为国内一般水平产品。一些不合格产品和无标生产的产品造成库存积压,有些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影响了经济效益。

2、“一低一差”。相当数量的产品档次低,质量差。全区乡镇企业的产品中,一般化和低档次产品占多数。相当数量的产品设计落后,外观粗糙,款式不新颖,缺乏竞争力,只好靠强化销售手段加微利来维持生产。从市场销售看,畅销产品163种,占19.9%。平销产品628种,占77%,滞销25种,占3.1%。

3、产品质量工作存在死角。乡镇企业的不稳定性导致一些企业的领导变动频繁,一些企业翻牌快,致使质量管理工作难度增大,产品质量缺乏稳定的保证。

乡镇企业产品质量问题的产生有其主客观原因,是其整体素质的综合反映。

第一,偏。指导思想上一度盲目追求产值、速度、忽视产品质量效益。地方政府偏重考核产值,以产值论政绩,凭速度论英雄。这就导致考核注重产量、产值等指标,对利润及影响企业的产品合格率、设备完好率、资产增值率等考核不力。由此导致企业间互相攀比速度、盲目追求产值。一些企业热衷于外延扩大再生产,忽视技术进步和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致使产品质次价高,严重滞销,不得不降价出售,甚至出现销售越多亏损越大的恶性循环现象。极个别企业搞假冒伪劣,不惜用不正当手段促销产品,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第二,旧。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低,严重制约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从全区乡镇集体企业设备的新旧程度看,50年代的占2.48%,60年代的占5.18%,70年代的占21.61%,80年代的占68.1%,90年代的占2.63%,但从技术水平看,大多是六七十年代的水平。这几年虽加强了技术改造,但上述状况尚未彻底扭转。

第三,弱。一般乡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弱,质量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机构不健全,人员不齐,质检手段落后。有些企业尚无质量管理机构和质检人员,对生产的全过程缺乏有效控制。全区能满足全性能测试的企业仅170个,占16.07%。

第四,低。厂长经理和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较低,制约了产品质量的提高。

1、从厂长经理层次看,大多数人只具初中文化,高中文化水平的少,大专文化的更少。具有高中以上文凭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接受过岗位培训,素质较好的仅占20%,主要分布在国家二级企业及部、市级先进企业中。素质较差的约占10%。素质一般的约占70%,这些厂长经理文化技术水平大都不高,缺乏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开发新产品能力较差,效益不高,发展速度较慢。

2、从职工素质看,我区乡镇企业职工近10万名,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的职工占82%,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62%;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占职工总数的0.16%;中级工634人,占0.65%。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乡镇企业的提高与发展。

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育不成熟、法制不完备和监督力度小等也是造成乡镇企业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要外部原因。

二、提高产品质量的对策建议

产品质量问题需要全社会动员,法律行政措施并举,技术经济手段齐上,综合治理。建议采取以下八个方面的对策。

(一)端正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走质量效益型道路。要牢固树立“质量兴国”的思想,把“质量第一”作为企业的宗旨,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坚决贯彻执行“产品质量法”,以质量求效益,强化质量管理,实施名牌战略。扭转传统的以考核产值速度为主的做法,把质量工作列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强化法制意识,广泛宣传和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方面的法规。要致力做到并做好:乡镇企业法定代表人普遍接受一次质量法规教育,学习内容以《产品质量法》为主,兼学标准化法、计量法、国务院加强产品质量工作的规定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法等;由乡镇企业经委和技术监督局共同组织大中企业法定代表人学习贯彻质量法规,企业自行安排对职工的质量法规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津南报》等新闻舆论工具,宣传本区的名特优新产品。与此同时,对重点行业开展质量普查,加大对产品质量监督的力度及对不合格生产企业的整改力度。质量监督抽查应采取集中与经常相结合的方法,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形成强有力的社会舆论监督和法律监督,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

(三)强化质量责任制,严格奖惩制度。经济责任制度。经济责任制必须以保证与改进产品质量为目的,实行“标准、考核、奖惩”三位一体。同时,坚持国家或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的质量否决权,企业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劳动者个人实行质量否决权。此外,推广成功的实践经验,如各级产品抽查与厂长百分奖挂钩,在评选先进工作中行使质量否决权,实行质量责任工资制。

(四)强化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要继续全面推行质量管理,其核心是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八个方面:确立质量目标,建立质量机构和网络;健全质量责任和质量责任制;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和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搞好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点;开展标准和标准化工作;抓好质量信息和信息管理;抓好计量工作。

鉴于乡镇企业规模小、企业层次比较少、管理水平较低,其质量保证体系不宜简单套用国外国内先进的模式,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目前比较适宜采用“双向联动式”质量管理模式。(见图)

所谓“双向联动式”,一是从管理过程看,不仅有设计与制作的顺向控制,而且有通过信息反馈系统实现对产品制造全过程的逆向控制和监督,从而确保产品质量合格。二是从组织系统看,所有与质量控制有关的职能部门都要尽其质量职能,从而构成一个强有力的严密的质量管理系统。这样的模式可以将质量体系八大内容落到实处,避免现有的乡镇企业单向监控,少环节分割式管理的通病。待将来各种条件具备,乡镇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的基本模式,功能基本齐全,体系构成较为严密,且比较灵活,根据不同行业特点,稍作变更,即可满足要求,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该模式可以降低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不合格率和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优质品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该模式已受到乡镇企业的肯定和欢迎。

(五)加强人才培养,优化和提高整体素质。

1、每年培养200名左右高等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中等专业技术人才,2000名关键岗位职工。这一规划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乡镇企业的文化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

2、强化针对性培养,即分别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的企业厂长的普遍性培训,对经各级质量监督部门查出有问题企业的厂长进行强制性培养,对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企业操作工人进行相应培训的全员质量培训。

3、深入持久地进行质量教育。

4、继续搞好人才引进工作。

(六)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制定质量攻关计划。加大投入、有计划有重点地改善技术装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是当务之急,要克服制约技术进步的两大瓶颈:人才与资金。为此,必须加快完善科技进步机制,全面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主要是:优化环境催化机制,改善市场攻关规划,加速科技进步,也要加强分类指导,对起步早、基础好的企业,着重普及和发经较先进的技术,骨干企业着重发展国内领先、具有80年代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建企业都要力争高起步,走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的路子。

(七)深化改革、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产品质量工作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要以改革为动力,以明晰产权为重点,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目前乡镇企业产品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企业政企不分,原有的灵活机制开始弱化。二次创业二次飞跃离不开重塑主体,再造优势。实践表明,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等转制企业为壮大集体经济展现了广泛前景:各种生产要素得到较好组合,使资金、设备、人才、厂房等要素有机结合,质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通过经济纽带把企业股东与职工连结在一起,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强化了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分散的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基金,缓解了资金短缺矛盾;有利于使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增强企业活力,有利于培养现代企业家和现代职工队伍。

(八)优化外部环境。

1、加快质量立法,健全质量法规体系,强化法律监督。各级政府要切实解决质量监督部门的检验经费问题,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

2、加强舆论监督。“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在人民群众中播下了“质量兴国”的种子,产生了积极影响,应当继续发挥报纸、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介的作用,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定期与不定期公布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抽查产品的结果,表扬优质服务,打击假冒伪劣,促使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

3、加快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发展国际贸易,这也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质量监督的基本形式。

4、自觉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全局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

(收稿日期 1995-06-01)

标签:;  ;  

提高乡镇企业产品质量的对策与建议_质量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