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学生”的两种策略:测试前和面试后_确定位置论文

“读懂学生”的两点策略——前测与后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读懂论文,两点论文,策略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教育工作者,人人都渴望做一个能“读懂学生”的智慧型老师,对于学生的一言一行能洞察秋毫,课堂上学生抛过来的“球”随时可以接住并“弹”回去,课堂中师生对话妙语连珠,动态生成精彩纷呈。但课堂中的精彩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教师“读懂学生”,需要教师的素养和智慧。在这里以第八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上,本人执教的《确定位置》一课为例,谈两点读懂学生的策略——前测:课前的访谈、问卷;后访:课后作业分析、访谈反思,与同行们研讨。

一、前测中,读懂学生“会什么”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以前,必须了解学生会什么,才能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才会有的放矢。要想真正了解学生不能仅仅靠老经验,因为学生之间有个体差异,课前做些小调查、问卷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教师才能心中有数。

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前,我先作了学情分析:学生用了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平时在教室里,都能用第几组第几个来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且默认规定的列与行。关于确定位置学生还了解些什么?(本节课要放在三年级上,学生的基础又是怎样的?)为此,我设计了一张问卷并作了统计:

《确定位置》练习的统计(三年级七班共53名同学):

1.请列举现实生活中有关位置确定的事例

回答1:无法回答。(数量4)

回答2:“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类似这种,利用方向确定位置。(数量5)

回答3:××同学的座位是第几小组第几个。(数量15)

回答4:我家的书房在东面,家门在西面。(数量7)

回答5:“窗户的左边是门”等一类。(数量5)

回答6: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数量4)

回答7:我家在哪条街哪个小区几幢几单元几室。(数量10)

回答8:中国电信在江滨路的旁边,世纪联华在人民医院对面。(数量23)

回答9:我妈妈是全家第一的位置。(数量1)

回答10:衢州实验学校在讲舍街,我们的教室在学校四楼东南面。(数量2)

2.请列举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写出尽可能多的方法

回答1:用指南针确定位置。(数量5)

回答2:我的座位是第几小组第几个。(数量4)

回答3:前后左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数量12)

回答4:我家的位置在哪个小区哪幢楼哪号。(数量4)

回答5:“讲台在课桌前面”等利用周围的事物。(数量18)

回答6:数格子。(数量2)

回答7:无法回答。(数量6)

回答8:按要求找。如,向东走6米,向南走7米,再向北走8米,是我家。(数量1)

回答9:我在衢州市实验学校三年级七班上学。(数量1)

回答10:看凹坑里的积雪哪边化得快。(数量1)

回答11:看树木的年轮。(数量1)

3.如果要介绍你班数学课代表的座位,你是如何介绍的?

回答1:第三小组第二个,名字叫“徐熹”。(数量41)

回答2:用“徐熹是课代表,成绩非常优秀”等等文字表述。(数量3)

回答3:用“在第二大组的北面的后面左边的地方”等利用方向。(数量1)

回答4:第二排第三个。(数量3)

回答5:在××同学右边。(数量1)

回答6:在窗户边上。(数量1)

回答7:课代表的座位是(3,2)。(数量1)

回答8:课代表是全班第二的位置。(数量1)

4.你知道“行”“列”是怎样规定的吗?

回答1:横一般叫行,竖一般叫列。(数量15)

回答2:表示一排一排的。(数量10)

回答3:体育课老师叫不听话的孩子出列。(1人)

回答4:行列是叉起来的。(数量3)

回答5:不知道。(数量18)

回答6:行和列是一样的。(5人)

通过如上前测,首先,可以知道学生有一定确定位置的生活经验,但缺乏科学方法,而平时能熟练表示班级同学是几组几位,那只是和姓名一一对应的简称,并没有和确定位置真正联系起来。一旦离开熟悉的教室(如在报告厅或临时调整座位),确定班级同学是在几组几位就比较困难。所以,凭经验认为同学们人人能快速知晓自己在班级几组几位,是高估了学生。其次,学生在学习本课以前,没有明确过“行”与“列”的规定,学生对横行竖列的理解来源于生活中“道听途说”,不规范,不确认。虽然教材中直接从第( )组第( )位引出数对的,但没有“行”与“列”规定,只用第几组第几位描述数对有局限性,特别过渡到方格图上确定位置,用“行、列”表述就凸显了它的重要性。最后,学生对确定班级同学位置的方法非常丰富,体现确定位置的多样性,这也是我始料不及的。

有了这次前测,我了解到学生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其一,在引课时,我放弃用授课班级作为实际情境的方案。虽说,身边情境比较亲切,但要把具体位置转化成半抽象的图片,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用足用透书本上的主题图(小青班座位),可以排除现实情境的干扰,扎扎实实教会学生确定第几组第几位,从一排排、一个个慢慢数到快速对照(借助数轴上的数),让每名学生学会确定第几组第几位的方法。其二,在新授部分给学生补上“行、列”这一知识点,进一步加深对数对含义的理解,也为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提供规范描述的数学术语。其三,我在引出数对时,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述班长小青的位置。展示他们最原始的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确定位置的多样性以及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

二、后访中,读懂学生“还不会什么”

一堂课上完了,学生到底掌握得如何?是不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说得头头是道,一做作业就傻了眼,尽是差错;是不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课后的访谈交流、作业分析应成为一个教师读懂学生的必修课。学生到底还有哪些不会的?有多少学生是不会的?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获得:可以和学生个别交流,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可以针对教学目标设计练习纸,可以让学生写一写数学小日记。一课有三练,一节新课的知识点都要有一定课时的巩固练习,有效地后访,可以让学生在最佳时段进行“亡羊补牢”。

在学完《确定位置》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后访练习:

习题1:根据数对找到“公园”“图书馆”“游泳池”的位置。

习题2:用数对确定图中“孔庙”“丽晶酒店”“机场”的位置。

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我了解学生用数对在方格上表示位置基本掌握,但在隐含原点的坐标中确定位置,大多数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度。

另外我抽了几个不同层次的孩子闲聊:你觉得这节课最难的地方是什么?

生1:没有难的,我都会做了。

生2:把自己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在方格中,我要数错的。

生3:先横数第几列再竖数第几行,我有时要弄反的。

生4:是的,行列谁再前,我也要搞糊涂的。

生5:在方格图标出“图书馆”位置,我标在格子里了,没有在交叉点上。

……

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先横着观察第几列,再竖着观察第几行,看来学生对这一约定俗成的观察顺序印象还不深刻,所以要强调“先横后竖”的顺序。用两个方向交叉格确定位置还是用两个方向的交叉点确定位置(其实是一样的),学生对此理解模糊不清。究其原因这是学生从“实物”到“点”这一过程还没有抽象到位,课后可借助半抽象的围棋子,设计练习加以巩固。后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了解学生还有什么“不会的”,分析学生为什么“不会”,为后续练习的计划提供依据。上《确定位置》这一课时,前测让我心中有数,后访让我精益求精。

读懂学生之间的差异是读懂学生的基础,读懂学生会与不会是我们永恒的主题。“前测与后访”是读懂学生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应该克服困难,挤出时间进行前测与后访,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重视前测与后访,可以把教材分析得更透彻,可以设计出更合理的教学方案,可以走进学生思维更深处。假如我们老师能坚持前测与后访,那么读懂学生的能力会突飞猛进。由此可见,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前测与后访。让我们从前测与后访开始,提高“读懂学生”的本领。

标签:;  

“理解学生”的两种策略:测试前和面试后_确定位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