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阜新市第一中学 辽宁 阜新 123000
摘 要:阅读是写作的前提与基础,写作对阅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一体化,以写定读,以读促写,既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本文结合实际,就中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读写 实施策略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科书所编写的阅读文章是写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语言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载体的示范本。”由此可知,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具有紧密的关联性,阅读是写作的前提与基础,写作对阅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做好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当前,实现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趋势。教学实践结果也表明,实现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有助于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目标,更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中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些许借鉴。
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以读带写”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对阅读书籍的习惯表达过这样一种看法:“所谓阅读书籍的习惯,并不是什么难能的事,只是能够按照读物的性质做适当的处理而已。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意有疏漏的,能够指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阅读书籍的习惯也就差不多了。”如果教师能够指导中学生养成这种阅读书籍的习惯,则利于充分发挥阅读对写作的导向作用,用阅读为写作指明方向,用阅读为写作创造条件。具体来说,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实现“以读带写”:
1.借鉴语文课文,加强仿写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学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模仿语文课文所采用的构思立意、表现手法等开始进行仿写训练,让学生将语文课文作为写作的范例,模仿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情感表达方法等。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属于一篇回忆性的记叙文,对比了百草园中的“乐”事和三味书屋中的“苦”事,使得文章的中心得以突出。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构思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比手法完成构思的,在学生掌握对比手法后,指导学生用《××的昨日和今日》、《今天眼中的××和记忆中的××》作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这样学生明白写这样的作文可以采用对比手法进行构思,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利用语文课文,加强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利用语文课文,并对其作用加以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将语文课文作为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写作训练的材料,以实现“以读带写”。例如,教师可以将一篇篇幅比较长的体裁为记叙文的课文作为缩写的材料,指导学生要抓住主要情节,将细节尽量舍弃、省略,变描写为叙述,变人物对话为讲述等,指导学生掌握缩写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利用有开放性结尾的课文作为续写材料,指导学生通过展开合适的想象,为这篇课文续写一个结尾。教师还可以将一篇简单的课文作为改写材料,指导学生通过改变文章体裁和内容等来写出一篇“新”的文章。在改写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将作为改写材料的这篇课文的体裁、人称、叙述角度等加以改变。如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可以指导学生改写一篇为《于勒叔叔的故事》的作文等。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以写促读”
虽然说只有阅读好一篇文章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不过,中学语文教师也不容忽视写对读的作用。其实,运用得当,也可以利用写作对阅读起到促进作用。那么,中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实现“以写促读”呢?下面是两种最常用的方法:
1.指导学生先写作再阅读。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和语文教材中类似写作类型的作文时,可以先鼓励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写作文。当学生在构思、布局等写作过程中感到写作无法顺利进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类似的语文课文进行审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构思、布局等加以了解和掌握,找到阻碍他们继续写作的原因,使其掌握写作构思方法等,使学生既更好地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和抒发的情感,又掌握一定的写作手法,这样会对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2.指导学生学会写读后感。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读后感是一种不错的写作训练方式。读后感是阅读后写下的感想和感悟。对于中学生,教师不能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写出一篇读后感,而是应当鼓励学生写出新意。为了确保学生写的一篇读后感有新意,教师要在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对某些课文加以充分的利用,注重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有效的阅读,将阅读作为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指导学生从阅读过程中寻找“新意”,指导学生用写实现对读的纵向延伸。只有当学生将一篇课文读懂、读透,才能将读后感写出新意。这样也有利于实现以写促读。
参考文献
[1]黄烽 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探究[J].课外语文,2015,(01),57。
[2]邓仲朝 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09),106。
论文作者:孟晓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课文论文; 指导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中学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读后感论文; 构思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