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论文_孟娇

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论文_孟娇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卢卡奇基于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思想提出“物化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概念着手,阐明其所述的物化现象在社会各领域的表现,从而发掘其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卢卡奇;物化理论;意识形态

一、物化理论的提出

“物化”的概念是卢卡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社会中人与物的关系的重要范畴,是其基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商品拜物教”现象的论述得来的。

马克思认为“可见,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1],这就阐明了商品拜物教的内容及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物的异化关系。

在此基础上,卢卡奇明确把物化规定为“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他指出,物化就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的活动的结果或人的创造物成为异于人本身的物,并反过来统治和支配人。

二、物化现象的表现

卢卡奇认为“商品形式必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并按照自己的形象来改造这些方面,而且不只是同不依赖于它、旨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建立表面上的联系。”[2],“商品形式向整个社会的真正统治形式的这种发展只有在资本主义中才出现了”[3]。可以得出物化是随资本主义社会的逐渐商品化而出现的普遍现象,商品化是资本主义商品交换发展的普遍的、必然的社会结果,物化现象随之成为遍及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表现形式。

(一)经济及政治领域的表现

卢卡奇从对商品的本质论述入手,梳理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内容囊括手工业协作、工厂手工业再到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历程,工人越来越受到机械化发展的操纵和支配,劳动过程越来越被分解为一些局部的、机械性重复的操作。在这一基础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得“可计算化”,破坏了产品本身有机的、统一的规定。统一的产品不再是劳动过程的对象,产品在其生产的不同阶段的相对独立性逐渐增强,在这种社会状态下,产品始终处于过剩,使用价值在时间和空间上遭到分离。

劳动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并不表现为真正的主人,他们的生产活动越来越失去自身主动性,生产活动完全充斥着为了生产而生产的意义。在强大的商品规律面前,人成为了商品的奴隶,为商品生产所左右和奴役但却无能为力。

商品的本质及其功能导致了人们对商品的崇拜,形成了“商品拜物教”现象,进而人们把生活的欲望寄托于商品获得上,对商品“顶礼膜拜”,不仅是资产阶级,连无产阶级也笼罩在“拜物教”下,即在物化面前,他们失去了坚定的革命阶级意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现象麻痹着大众,使生活变得机械化,人们盲目追求眼前的利益和物质享受,物成为世界的主宰,像幻术一样戏弄着大众。

卢卡奇认为物化现象也突出表现在政治领域中,资产阶级创造了一套与其社会生产相适应的国家形式和法律制度。现代资本主义企业内部建立在“可计算化”的基础之上,为了巩固其生存发展,它需要一种同样属于“可计算化”的法律机构和管理系统,这种法律机构和管理系统的职能能够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运行,其结果是可预见的、可计算的。在这样的政治领域中,国家机构的工作人员们也仅仅作为机械系统中的一部分,整日进行地工作单调乏味。

国家和法律机构依照职能的不同分为不同部门,适用局部、机械的规章制度。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的泰勒制已经侵入到了政治领域中。

(二)文化及社会生活领域的表现

资本主义社会鼓吹“物化”是社会生产的前提,竭尽全力使这一现象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表现形式,将机械化一直推行到工人的“灵魂”里去,使劳动者的心理特征同其整个人格相分离,从而破坏人的人类本性。这种情况持续发生,使得整个社会产生了一种“物化意识”,即在社会中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技术进步的合理性不断增强,人们在“强制”的生产劳动中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和自由,只能寄希望于通过消费,在物质的满足中获得虚假的快乐和满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人的欲望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也是历史发展的,造成了劳动工人在心理上越来越沉浸于物的奴役之下,换句话说商品经济的“合理性”不断渗透到人的意识之中,人们不再排斥它,而是把其当作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样就形成了物化意识。卢卡奇认为物化意识的形成加剧了社会的畸形发展,也破坏了人本性的健康发展。

卢卡奇指出随着商品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支配地位,人们越来越对商品“奴役”人的现象熟视无睹,甚至毫无知觉。这种情况在新闻界表现的尤为突出,看似思想、言论和信仰自由的背后,新闻工作者们坚持用“物化意识”进行宣传工作,在意识领域中教导人们屈从于物的“统治”。同样地,几乎所有资产阶级的学科都陷入了“直观”的境地,各专门学科的成果和方法由于“专门化”而把握不到社会的整体发展规律。

三、物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卢卡奇物化理论是对特定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写照,实质在于对人类本性的呼唤,呼吁批判资本主义对人性的压抑,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其现实意义仍值得深思。

1.正确利用先进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以劳动者自身发展作为牺牲,造成了物质文明凌驾于精神文明。启示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协调物质与精神文明;以西方社会盲目追求生产效率,鼓吹消费,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模式为警示,不能因过分追逐经济利益牺牲社会的全面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尤其要坚持科技的发展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为原则,同时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调节作用,采取科学的态度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生产组织形式。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思路。

2.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物化意识的形成掩盖了一切对象“物”的特质,使人们对物的理解直观化,使物化“合理化”。卢卡奇提出克服物化的途径之一是树立无产阶级意识,针对我国当前现状,其启示意义在于持续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公民思想文化建设,增强四个自信,坚持正确义利观,自觉抵制西方和平演变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新时代条件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同时持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重视思想文化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的影响力、公信力,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

3.推进民主法治进程

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其政治法律服务于资产阶级集团,服务于物化的经济事实,其社会“福利”的发展,抚慰和延长了劳动阶层麻木不仁的心灵,增强了社会控制的有效性,其民主政治被资本绑架,成为资本逐利的工具。

社会主义国家要认识资本主义民主实质,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使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结语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实质重在强调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强调对人类本质的复归。对于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弊端,反对当时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改良”起到了一定的澄清作用。尽管物化理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还有较大差异,但重新梳理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思想,在当今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卷第88—89页。

[2][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50页.

[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 [M].杜章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孔明安.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研究——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3]陈学明,陈悦.卢卡奇对商品形式占支配地位的社会中人的存在方式的批判[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01):28-38.

[4]王南湜.《资本论》物象化论解读的贡献与缺憾[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1(05):52-64.

[5]张双利.从韦伯到马克思——再论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双重批判[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0(00):266-288+417-418.

作者简介:孟娇(1995.12-),女,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生。

论文作者:孟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论文_孟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