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西露天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调查研究

抚顺西露天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调查研究

一、抚顺西露天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柯昌送[1](2020)在《鄂州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与恢复治理研究》文中认为鄂州市地处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3000年前,鄂州就开始开采和加工铁铜等矿产资源,被称为古铜镜之乡。鄂州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探明铁矿储量为2.5亿吨,居全省第二位,矿产资源开采为鄂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过度开采,技术落后,矿山企业保护意识差,投入少,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采矿活动形成的采空区、露采坑、尾矿库、废渣堆放场以及采矿场地,占压大量的土地资源未恢复无法利用。采、选矿形成土地、水体、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问题,随着地表水流动和下渗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有13处采石场处于城市周边或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其他采石场也多处于市、县、乡道以及村镇周边,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和形象。采矿诱发各类地质灾害,以及尾矿头顶库、废渣堆放场直接威胁周边村民、房屋、耕地和矿山生产安全,所以必须进行研究治理,解决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本论文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开展野外实地调查,调查鄂州市116家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所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特征、分布状况、危害程度、从社会经济概况、开发利用情况、地质环境背景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等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整理分析,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趋势,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鄂州市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分区综合评价,最后提出鄂州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对策。本文主要研究的成果如下:(1)搜集资料,实地调查,查明鄂州市矿山地质环境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通过对鄂州市矿山的分布、开发规模、开采方式生产现状等矿山基本情况的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基本查明了鄂州市矿山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一是矿山地质灾害;二是矿业开发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与破坏;三是矿业开发占用及破坏土地植被资源,占用土地;四是矿山废水、废渣对环境的影响。(2)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评价模型,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通过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而对整个鄂州市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分区综合评价。(3)依据综合评价的结果对全市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分区。结合各矿山实际情况及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将鄂州市金属矿集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分为严重影响区、较严重影响区和一般影响区三个区,并根据不同区域主要影响因素及实际突出地质环境问题进一步将严重区划分了2个亚区、较严重区划分了3个亚区。并对各亚区的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现状进行了评价、编绘了鄂州市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分区图。评估结果与实际吻合。(4)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对策。在基本查明了鄂州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依据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结果,结合鄂州市矿产资源规划,针对问题的类型分别提出了鄂州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对策。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及“轻、重、缓、急”的原则,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对策。

郑洋[2](2020)在《抚顺西露天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及土壤水文效应研究》文中认为矿山开发破坏土地资源,露天开采尤为严重,抚顺西露天矿是我国最大的综合露天矿,近百年的开采历史使得其成为资源枯竭城市,露天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也直接影响着抚顺市民的健康,因此对抚顺西露天矿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诊断与排土场土壤水文效应研究,不仅能为提高西露天矿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同样能为西露天矿区排土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从而筛选出最适宜其植被修复的最佳配置模式,这对于指导西露天矿区的植被修复、生态重建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以辽宁省抚顺西露天矿为研究地点,基于野外调查、现场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为探究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与排土场土壤水分效应情况,建立了西露天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通过模糊评价法对西露天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分析不同植被模式下的根系分布特征、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摸清土壤因子、水分因子和植物因子对西露天矿区排土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效应的影响,进行排土场土壤水文效应评价。主要结论如下:在模糊现状的基础上对西露天矿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研究矿区的生态系统健康属于亚健康,其对很健康、健康、临界状态、一般疾病和疾病的隶属度分别为(0.083 0.298 0.330 0.237 0.051),需要加强对研究矿区生态系统的管理;研究矿区样地植被胸径、树高、胸径的变化范围为2.01~6.54cm、1.50~6.12m、1.56~3.91m,各个样地的植物根系的总体变化趋势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植物根系减少,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荒草地、混交林、杨树林、刺槐林、灌木林,土壤孔隙度以毛管孔隙度为主,排土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不同土层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均为难效水,排土场的土壤水分很难被植被吸收利用,排土场复垦区土体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砾石,且呈随土体深度的加深呈现增加的趋势;选取12个环境因子作为排土场植被恢复的土壤水文效应评价指标,各个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在0.0293~0.1533之间,刺槐林地、杨树林地、混交林地、灌木林地、和荒草地的土壤水文效应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刺槐林地(0.5020)>混交林地(0.4851)>杨树林地(0.4686)>灌木林地(0.3788)>荒草地(0.3352),较荒草地分别提高49.76%、44.72%、39.80%和13.00%,在今后的排土场植被恢复可考虑优先选用刺槐作为先锋树种。该论文有图9幅,表28个,参考文献69篇。

宁丽君[3](2020)在《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抚顺市是一个典型的矿业城市,其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产生的矿区地质灾害风险不仅严重影响矿区及周边生命财产安全,更威胁整个城市安全,阻碍甚至使城市呈负发展趋势。与急性冲击不同,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同时具有急性冲击和慢性冲击,急性冲击会让城市通过反思、学习来获得免疫力,使其发展成为更高的生命体,但慢性冲击会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工程系统的稳定性,矿区渐变性灾害风险对抚顺市系统的迫害不断累积,使城市各系统处于崩溃或极端不健康状态。而传统的城市发展研究未考虑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对城市整体发展的影响。因此从城市系统的角度探索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对城市整体发展的迫害程度,诊断城市生命体的健康程度已迫在眉睫。脆弱性理论是衡量城市健康程度的重要工具,则文章以抚顺市为例,在充分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脆弱性表征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对抚顺市发展的影响,从城市系统的角度出发,依据脆弱性评价理论和集对联系数方法的原理,对西露天闭坑前后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变化开展系列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构建了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对脆弱性内涵、评价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利用文献研究-专家头脑风暴法确定突发性灾害风险和渐变性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评价指标,再采用专家打分-灰色统计法对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确定,最终得到生态环境、经济脆、社会和工程脆弱性四类影响因素即具体子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熵值法确定权重。(2)评价了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等级。根据相关文献和抚顺市经济发展情况界定了抚顺市脆弱性等级划分标准和各指标阈值,利用集对联系数法评价了抚顺市脆弱性,得到了抚顺2007-2017年抚顺脆弱性等级。(3)分析了西露天矿区闭坑前后抚顺市脆弱性变化趋势。基于脆弱性评价等级,分析抚顺市2007-2017年脆弱性变化规律,并通过对比2007-2017年辽宁省各城市社会经济增长水平,确定抚顺市较辽宁省其他城市的脆弱性排名,然后采用障碍度结合西露天闭坑后灾害风险与抚顺社会经济变化情况,分析预测闭坑后抚顺市脆弱性程度。(4)提出了抚顺市脆弱性调控措施及矿区地质灾害风险治理措施。基于标杆城市管理理论,对比分析标杆城市与抚顺市脆弱性差距,确定抚顺市脆弱性调控面临的问题,提出抚顺市脆弱性调控措施和矿区地质灾害治理措施。该论文有图14幅,表32个,参考文献95篇。

缪海宾[4](2020)在《抚顺西露天矿高陡边坡蠕变-大变形综合预警及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抚顺西露天矿百年开采过程中,在其南帮形成了高陡蠕变-大变形边坡,高陡边坡蠕变-大变形综合预警及防治技术研究,成为了影响露天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为研究软岩蠕变-大变形机理,对弱层软岩进行了压缩蠕变实验,结果显示软岩常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了明显的弹脆塑性向弹塑性转化的趋势,且对围压的敏感度较高;根据蠕变损伤原理,将M-C模型中的应变软化(S-S)特性引入到蠕变损伤方程中,建立软岩蠕变大变形BNSS损伤模型,得到蠕变软岩粘聚力和摩擦角随着蠕应变的扩展而衰减的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验证;采用In SAR干涉雷达测量、SSR边坡稳定雷达监测、IMS微震监测、钻孔影像、D-In SAR、MAI矿区滑坡遥感监测等技术综合确定了大变形体后缘(裂缝)、左右、深部和前缘(底鼓)边界;采用红外热成像仪和SSR边坡稳定雷达对西露天矿大变形边坡进行监测,推断高陡边坡可能存在的断层和破碎带及滑坡变形所处阶段;采用有限元方法结合RFPA软件,对西露天矿不同工况条件下(现状、设计和压脚回填三种工况)边坡破坏模式进行了模拟验证,得出西露天矿大变形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呈现为“拉裂-滑移-剪断”三段式特征;采用了“分区域、分区段”治理、“有效防水”、“调整采矿布局”等综合防治措施,分别对坑口油厂装置区采用抗滑桩工程、对裂缝带采用了注浆工程、对地下水采用了防汛系统建设、对主变形区域实施回填压脚工程,在此基础上对露天矿整体采矿布局进行了调整。西露天矿区高陡边坡安全问题的解决,对于保护矿区周边建(构)筑物、公共设施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促进矿-城协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同时,随着全国各类型露天矿逐渐向深部延伸,高陡边坡的安全问题也将成为各露天矿的共性问题,抚顺西露天矿高陡边坡综合预警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可为该类型矿山的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及工程示范作用。论文有图146幅,表8个,参考文献148篇。

王永帅[5](2020)在《遗产价值导向下抚顺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文中指出抚顺市作为我国东北地区重工业城市之一,因蕴藏丰富的煤炭和油母页岩矿产资源而被誉为“煤炭之都,石化之城”。抚顺市工业历史悠久,“一五”时期苏联援助我国建设的“156项”工程8个落户抚顺,占辽宁省项目数量的三分之一。抚顺市工业发展也为新中国工业建设创造出多个第一,然而当前这些废弃闲置的工业遗产因其价值未被发掘而时刻面临被拆除的危险。因此,本文以抚顺市现存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保护和再利用方式,以期使这些珍贵的工业遗产能够得到科学的保护与传承。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工业遗产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分析,以《下塔吉尔宪章》、《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和《北京工业遗产评价办法初探》为理论基础,结合抚顺市工业遗产的现状特征,在遗产价值导向下对抚顺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进行研究探讨。首先,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出抚顺市近现代工业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时期:殖民统治时期抚顺工业的兴起;解放后抚顺工业的大规模建设;二十世纪末至今抚顺工业的大规模停滞与衰落。其次,通过上述抚顺城市工业发展历程分析,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记载以及结合现场实地调研,初步筛选出抚顺市工业遗产资源97处,同时借助GIS软件构建抚顺市工业遗产数据库,为后面章节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与分级提供基础资料及数据支撑。接下来,依据国内外工业遗产相关理论并结合抚顺市工业遗产现状情况,构建抚顺市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对97处遗产资源进行综合价值评定。最终筛选得出抚顺市工业遗产共计77处,并对这些工业遗产的特色价值进行概括总结。最后,在上述工业遗产特色价值的引导下,提出抚顺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通过上述研究,意在加强抚顺市工业历史文脉得到延续,从而实现东北老工业城市的振兴发展。

刘宏磊[6](2020)在《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和开发利用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矿产开发工程活动在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同时,扰动了矿山和矿区环境与生态系统,这种扰动有些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负效应,但也有一些扰动对其具有正效应。为了系统地修复治理矿山环境的负效应和开发利用矿山环境的正效应,运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基础理论,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提出矿山环境负效应修复治理模式理论和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模式理论,为我国实现矿山环境修复治理与开发利用的双赢目标提供理论和技术方法支撑。明确了与论文研究紧密相关的基本概念,如矿山环境、矿山环境问题、矿山环境效应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依据采掘扰动不同环境的后果的矿山环境问题分类;依据矿山环境问题分布的地理格局、地貌特点分析了我国矿山环境问题的分布区域及特征;根据矿业开发活动扰动环境的不同影响,明确矿山环境正、负效应的定义,将矿山环境正效应分为矿山能源正效应、矿山空间正效应和矿山综合正效应,将矿山环境负效应分为矿山岩土体环境负效应、矿山水环境负效应、矿山大气环境负效应和矿山生态环境负效应。为了全面分析矿山环境问题对环境的影响,本文提出矿山环境单问题精细评价方法和多问题综合评价方法。矿山环境单问题评价旨在分析和预测单个矿山环境问题对矿山环境现状以及未来状态的影响,为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矿山环境多问题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利用互信息熵和信息时域分割方法确定指标评分和权重,以分析多个矿山环境问题叠加对环境的综合影响,并以四道柳煤矿为例,选择该区域环境影响最为典型的多个问题综合评价了煤炭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了修复治理矿山环境负效应,论文提出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理论体系,补充和完善了矿山环境负效应修复治理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并有效指导矿山环境修复治理。与以往矿山环境修复治理研究不同,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是在系统地研究修复治理对象的基础上,以消灾治理、土地利用和生态修复为目标,以工程治理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为支撑,突破了使用单项技术指导矿山环境治理的传统理念,形成从工程治理到生态修复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系统完整的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技术方法体系。通过对象分析、目标控制、厘定技术,优化组合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技术方法,构建了适用于开采沉陷问题、固体废弃物问题和露天采坑边坡稳定性问题的三套修复治理模式。其中,开采沉陷问题修复治理模式10例,固体废弃物问题修复治理模式14例,露天采坑边坡稳定性问题修复治理模式8例。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实践研究中,阐述了模式的适用范围与技术构成,剖析了模式应用工程示例的工程背景、矿山环境负效应和工程修复治理措施,并讨论模式的实践效果。以邢东煤矿、大雁二矿、风水沟煤矿等矿山开采沉陷问题修复治理工程示例4例开采沉陷问题修复治理模式,以元宝山露天矿排土场、准格尔露天矿排土场等修复治理工程示例4例固体废弃物问题修复治理模式,以抚顺西露天矿露天采坑南、北帮边坡稳定性问题示例3例露天采坑边坡稳定性问题修复治理模式。通过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的实践研究,分析并验证了修复治理模式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有效应对了复杂的矿山环境修复治理难题。为了开发利用矿山环境正效应资源,论文提出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模式理论,且将之应用于实践。梳理了开发利用模式理论研究中的对象、目标、技术以及模式构建方法,提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矿山土地与空间(地下)开发利用、原位地下科学研究场地开发利用、矿山文化科普以及旅游观光等开发利用目标,梳理了8项服务资源开发利用目标的技术方法,并围绕对象分析、目标控制、技术厘定的系统方法,构建了11例煤炭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模式。以露天矿山为例,将模式实践于西露天矿正效应开发利用规划,提出“光伏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浅层低温地热能、多类型仓储空间、深坑酒店与地下商业中心、矿山科普教育基地、矿山地质博物馆和采掘遗址、健身休闲基地等综合开发利用内容。为了开发利用矿山复杂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背景下的矿山浅层低温地热资源,研发了矿区浅层岩土体热物性参数现场原位测试技术和矿区含水层排泄区域识别方法两项技术,并检验了技术方法的有效性。

郭缙[7](2019)在《资源枯竭矿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融资结构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如何开发资源枯竭矿区地下空间是限制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去产能政策逐步落实,大量中小型矿井密集且迅速地进入关停阶段使得长期存在的资源枯竭矿区地下空间开发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和紧迫。充分利用资源枯竭矿区地下空间,开发矿区非煤产业,将原本限制城市发展的废弃矿井、巷道、工作面等地下空间开发为油气储存基地、抽水蓄能电站、工业旅游基地等工业产业或文化产业设施将有效改善矿区自然环境、丰富矿区产业形式、促进矿区转型发展。为实现科学开发资源枯竭矿区地下空间,促进矿区转型发展的目标。我国很多煤炭企业在该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但由于煤炭产业不景气,煤炭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加之煤炭产业去产能政策严重限制了煤炭企业收入,煤炭企业能够进行投资的资金十分有限,大多数资源枯竭矿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因为资金问题最终没能付诸实施。融资问题正成为煤炭企业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最大阻碍。设计一种适合于资源枯竭矿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的融资模式是开发废弃矿区地下空间的基础和前提。为实现这一目标,本研究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资源枯竭矿区地下空间开发是最近几年才得到学术界关注的一种项目形式,对于这种项目应采用何种开发模式进行开发还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优化后的波特钻石模型对资源枯竭矿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特征进行了梳理,采用图形综合评价方法对搜集的特征进行了量化计算,得出了资源枯竭矿区应作为煤炭企业为主导的商业项目进行开发的结论。(2)为保障资源枯竭矿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的进行,本研究深入分析商业开发模式下不同干系人对项目的诉求与态度。应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方式广泛搜集相关质性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编码分析,识别出来对资源枯竭矿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融资结构产生影响作用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网络。(3)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结果,在深入分析资源枯竭矿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主要干系人的权利和责任划分后,通过微观经济静态平衡分析、波特价值链分析构建了资源枯竭矿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融资结构。(4)将模糊理论与多准则决策模型相结合,获得Fuzzy-DEMATEL、Fuzzy-ANP、FuzzyTOPSIS研究方法。综合使用这三种评价方法定量处理专家决策数据获得能够使投资各方满意的融资结构。(5)以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我国煤矿安全及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重点研究课题抚顺露天矿资源开发研究为基础。本研究选取其中抚顺西露天矿为研究对象,从资源条件和发展目标出发,设计适合于西露天矿地下空间开发工程的融资模式。

贾玲钰[8](2019)在《牙克石市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景观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矿业是包含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主要能源产业和关键性经济要素。随着矿业资源开采的日渐枯竭,在采矿所在地留下了满目疮咦、难以利用的土地。这些矿区废弃地影响当地的社会发展,如若能得到有效的治理,这样既能改善生态平衡,还能提升土地利用率,激活那些衰落、萧条的土地,利于社会的有序地发展。正因如此,很多国家对矿区废弃地选择积极地态度,有望经过矿区废弃地的景观改造,使之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当前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生态污染严重,产业转业升级的背景下,我国采取了关停采矿生产场地和控制其规模以及其他政策和行政措施,并不断深入到矿区生态恢复工程和技术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如何通过景观“重建规划”,完成生态恢复,将这些采矿场由“废地”变成“宝地”,这一直是国内外专家们共同关注的主题。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矿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而且关系到矿区环境改善、矿区信心重振和生活质量提升,归根到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是一个广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集中许多专业机构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相关专业包括生物学和生态学专家、采矿工程师、土木工程师、景观设计师和环境工程师等。如果从一开始就将景观规划作为生态恢复过程的一部分,生态恢复的过程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带着这样的思考,论文主要探讨了景观规划在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本研究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矿区废弃地的相关概念和其生态恢复和景观规划的理论基础。通过从多元视角对国内外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规划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剖析和总结,提出基于生态恢复的矿区废弃地景观规划策略,包括建立基本目标、实施程序和功能定位,从水体、地貌、土壤、遗留结构物处理等方面梳理了景观改造的策略。并且以五九煤炭集团鑫鑫煤矿景观规划为例,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和论证。这些研究对指导我国矿区废弃地的综合治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王宏飞[9](2017)在《抚顺市区地裂缝分布特征、成因机制及活动性预测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主要的大型资源型矿业城市。由于抚顺市区具有浑河活动断裂、地下采煤及露天采煤等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与人类工程活动,致使不同成因的地裂缝广泛分布于市区,严重影响抚顺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课题通过对抚顺市区地裂缝的全面调查以及研究,旨在查明抚顺市区地裂缝分布及成因机制的基础上,形成一套针对基岩地裂缝和矿业城市地裂缝地质灾害的研究方法,建立抚顺市区地裂缝活动性预测模型,为抚顺市的规划、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治理提供依据,也为其它资源型城市关于地裂缝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提供借鉴,对矿山型地裂缝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首先从地质环境背景出发,构建出各区域内地裂缝形成的地质结构模型,掌握其孕裂环境,结合野外调查,查明抚顺市区地裂缝的展布规律、发育现状以及与下伏构造断裂的关系;其次在掌握抚顺市区地面沉降变形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地裂缝的分布特征,探索地面沉降变形与地裂缝的内在联系,并开展“开采沉陷变形预测模型”研究,实现对地裂缝活动趋势的监控和预测;然后通过数值模拟不同露天煤矿开采、地下煤矿开采、水平构造地应力作用下地裂缝形成、发展过程,概化出各地裂缝的形成机制;最后在数值模拟数据的基础上,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开展地下煤矿开采下地裂缝活动性预测模型的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抚顺市区地裂缝为典型的矿山型地裂缝,目前共发育12条,地裂缝总体走向为NEE,具有明显的总体走向一致性的特点,且与抚顺市区主要断层走向一致,是与下伏断层相连的构造破裂面。根据其分布的区域性及形成的地质背景特征,可划分为四个主要地裂缝带:抚顺西露天矿南帮地裂缝带,包含I号和II号地裂缝,地质结构模型为受花岗片麻岩古风化壳及玄武岩软弱破碎带控制的峡谷型;抚顺西露天矿北帮-南阳路地裂缝带,包含III、IV、V号地裂缝,地质结构模型为受浑河系列断裂带控制的深埋插入-峡谷型;劳动公园-海新河地裂缝带,包含VI、VII、VIII、IX、X、XI号地裂缝,地质结构模型为受浑河系列断裂带控制的深埋插入型;海新路地裂缝带,包含XII号地裂缝,地质结构模型为受F13断层控制的盆地型。目前活动强度最大的为抚顺西露天矿南帮地裂缝带。2)由地下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变形特征符合“S”型曲线特征,基于反正切函数建立的地面开采沉陷变形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实时的预测预报模型,由最新的监测数据得到最新的拟合参数,通过参数的不断修正生成最新的拟合曲线,能够及时把握变形的动态发展趋势,在中短期预测预报方面应用效果很好,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可以运用到对由地下煤矿开采诱发地裂缝发展趋势的预测预报。3)XI号-VI号地裂缝均分布于老虎台矿塌陷坑及其北侧影响范围内,其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构造断裂的影响;随着离开采中心的距离越远,地面垂直沉降变形量越小,沉降变形等值线也越疏松,地裂缝垂直方向的发育规模和强度也越来越小;在浑河构造断裂带NE延伸方向上,当超出地下开采的影响范围以及受F13断层的阻隔作用影响,地裂缝便不发育。4)抚顺西露天矿南帮地裂缝带属于受双滑面超大型推移式滑坡控制和制约的滑坡后缘地裂缝,为人类露天煤矿开采作为主导因素的非构造地裂缝。地下煤矿开采,露天煤矿开采,构造断裂,水平构造地应力是影响抚顺市区其余地裂缝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浑河断裂带在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作用下,导致地壳深部断裂长期蠕动孕育了隐伏的裂缝直达地表,在地下煤矿开采、露天煤矿开采作用下诱发浑河系列断裂带发生错动,在地表表现为变形突变,引起地裂缝超强活动。因此抚顺市区大多数地裂缝是由断层构造作为“孕裂”背景,地下煤矿和露天煤矿开采作为“启裂”条件,高水平构造地应力作为限制条件的“采沉构造地裂缝”,为混合成因地裂缝。且随着地下煤矿及露天煤矿的继续开采,导致各区域地裂缝的活动强度不同程度的增加。5)首次考虑水平构造地应力在地裂缝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为:在一定程度范围内能够遏制地裂缝活动性,但当超过界限后将反向增强地裂缝的活动强度。不同区域内对水平构造地应力的响应强度不同,西侧剖面由于露天坑的存在,使得水平构造地应力对地裂缝发展趋势的影响更为强烈,应力界限为25MPa,且随着水平构造地应力的增加,此区域地裂缝反向发育强度越高,而其它剖面,应力界限推移到60MPa甚至更大。6)通过数值模拟地下煤层厚度、埋藏深度、水平掘进距离对典型地裂缝活动性(包括垂直、水平方向)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保持其它任意两个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煤层厚度增加,地裂缝活动性增强;煤层埋藏深度增加,地裂缝活动性减弱;水平掘进距离增加,地裂缝活动性增强;且以水平掘进距离为代表的人类矿采活动对地裂缝活动性的影响程度最大。基于地下煤层厚度、埋藏深度、水平掘进距离与典型地裂缝活动性曲线关系建立的三元n次多项式函数预测模型与数值数据的拟合精度很高,能够通过三个影响因素参数的录入实现地裂缝垂直与水平方向活动趋势的预测。

胡高建[10](2013)在《抚顺西露天矿南帮边坡破坏机理及防治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研究历来是露天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并一直是岩石力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命题。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问题直接关系到露天开采矿山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据统计,一个大型高边坡总体坡角加陡一度,可节省剥岩费用数以千万元乃至亿元人民币,因此深入开展矿山高大岩质边坡失稳机理研究及稳定性分析评价,对于保证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以抚顺西露天矿南帮边坡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调研、试验分析、资料整合、理论研究、数值模拟等手段,获取西露天矿南帮边坡岩体力学参数,并进行岩体质量分级,同时建立矿区真三维地质模型,应用RFPA软件进行不同研究方案下的边坡破坏机理研究;应用Geo-slope软件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本文拟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1.通过现场勘查和资料整理,确定矿区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矿区平面图和剖面图,应用3DMine软件建立矿区三维地质模型;2.进行岩石力学实验,获取岩石力学性质;应用3GSM数字测量系统,获取边坡岩体结构面信息;进行岩体质量分级,根据广义修正Hoek-Brown强度准则获取边坡岩体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杨氏模量、粘聚力和摩擦角等参数信息。3.建立南帮边坡地质模型,并提出不同的研究方案,基于强度折减法,利用RFPA对不同研究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获取边坡破坏机理。4.根据不同研究方案下的边坡破坏机理,基于极限平衡方法,利用Geo-slope软件对不同边坡剖面、不同研究方案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得出相应安全系数,并提出防治对策。

二、抚顺西露天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抚顺西露天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鄂州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与恢复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矿山环境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矿山环境评价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矿山环境治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鄂州市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
        2.1.1 地理交通
        2.1.2 气象条件
        2.1.3 水文条件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 人口及居民生活
        2.2.2 经济概况
    2.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3.1 矿产资源概况
        2.3.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4 地质环境背景
        2.4.1 地形地貌
        2.4.2 地层岩性
        2.4.3 地质构造及地震
        2.4.4 水文地质特征
        2.4.5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第3章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及分布特征
    3.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种类
    3.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布特征
第4章 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
    4.1 概述
    4.2 层次分析法
        4.2.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4.2.2 层次分析法具体方法
    4.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3.1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
        4.3.2 隶属度的确定
        4.3.3 模糊综合评价步骤
第5章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分区
    5.1 评价标准
    5.2 分区评价原理和实例
        5.2.1 评估单位划分
        5.2.2 评估因子的选择
        5.2.3 权重确定
        5.2.4 隶属度的确定
        5.2.5 分区评价实例
    5.3 鄂州市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5.3.1 矿山地质环境分区评述
        5.3.2 赋值范围(缓冲区)的确定
        5.3.3 最终分值的确定
        5.3.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
        5.3.5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
        5.3.6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轻微区(Ⅲ)
第6章 鄂州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对策
    6.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对策
        6.1.1 土地破坏问题
        6.1.2 矿坑排水
        6.1.3 选矿废水
        6.1.4 固体废弃物
        6.1.5 矿山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及隐患
        6.1.6 地面塌陷
    6.2 鄂州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工程建议
        6.2.1 近期治理工程
        6.2.2 远期治理工程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抚顺西露天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及土壤水文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2 研究区概况
    2.1 抚顺西露天矿概况
    2.2 地质地貌
    2.3 水文
    2.4 气候
    2.5 土壤
    2.6 植被
3 研究方法
    3.1 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方法
    3.2 矿区土壤水文效应研究方法
    3.3 数据收集处理及分析
4 抚顺西露天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研究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与内容
    4.2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4.3 抚顺西露天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现状模糊评价
    4.4 小结
5 抚顺西露天矿区植被恢复特征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分析
    5.1 抚顺西露天矿区排土场植被恢复特征
    5.2 抚顺西露天矿区排土场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分析
    5.3 小结
6 抚顺西露天矿区排土场植被恢复土壤水文效应研究
    6.1 构建体系指标
    6.2 评价结果分析
    6.3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2 抚顺市基本概况及矿区灾害类型
    2.1 抚顺市自然环境概况
    2.2 抚顺市社会经济特征
    2.3 抚顺市矿区概况
    2.4 抚顺矿区地质灾害风险概况
3 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评价体系构建
    3.1 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对抚顺市各系统的影响分析
    3.2 抚顺脆弱性评价指标维度划分
    3.3 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四级指标的确定
    3.4 指标数据的收集与标准化处理
    3.5 指标权重确定
    3.6 指标权重计算
4 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评价
    4.1 脆弱性评价方法的选取
    4.2 基于集对联系数的抚顺市脆弱性评价
    4.3 抚顺市脆弱性评价分析
    4.4 西露天矿闭坑后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脆弱性预测分析
5 抚顺市脆弱性调控和矿区地质灾害风险治理措施提出
    5.1 标杆城市选取
    5.2 标杆城市与抚顺市脆弱性对比分析
    5.3 抚顺市脆弱性调控措施提出
    5.4 矿区地质灾害风险治理措施提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矿区地质灾害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影响因素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2 矿区地质灾害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影响因素权重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抚顺西露天矿高陡边坡蠕变-大变形综合预警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软岩蠕变-大变形实验及模型研究
    2.1 实验方案
    2.2 软岩常规应力-应变曲线
    2.3 软岩蠕变-大变形曲线
    2.4 软岩蠕变-大变形模型
    2.5 软岩蠕变-大变形模型参数识别
    2.6 数值模型验证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蠕变-大变形高陡边坡破坏机理研究
    3.1 蠕变-大变形边坡岩性及过往滑坡灾害调研
    3.2 蠕变-大变形边坡破坏失稳模式
    3.3 蠕变-大变形边坡破坏机理模拟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蠕变-大变形高陡边坡滑体边界多元判定关键技术
    4.1 边界判定方法的选取
    4.2 滑体地表裂缝形态的确定
    4.3 滑体深部形态的确定
    4.4 滑体前缘位置的确定
    4.5 基于边界判定的安全保障
    4.6 本章小结
5 隐患体综合监测及短临危险性预报关键技术
    5.1 露天矿边坡变形阶段的判定
    5.2 隐患体监测技术概况
    5.3 西露天矿边坡综合监测技术
    5.4 基于监测数据的安全保障
    5.5 本章小结
6 蠕变-大变形高陡边坡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6.1 坑口油厂装置区抗滑桩加固工程
    6.2 地下水防治
    6.3 内排回填压脚工程
    6.4 南帮滑体综合治理效果及最新进展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查新结论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遗产价值导向下抚顺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形势下的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1.1.2 我国相关部门正积极开展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相关工作
        1.1.3 抚顺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迫切需求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梳理抚顺工业遗产清单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1.2.2 对抚顺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提供思路参考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指导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时间范围界定
        1.3.3 空间范围界定
        1.3.4 研究对象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4.1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现状
        1.4.2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现状
        1.4.3 抚顺市工业遗产相关现状研究
        1.4.4 工业遗产研究综合评述与发展趋势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查阅法
        1.5.2 实地调研法
        1.5.3 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法
        1.5.4 综合价值评价法
    1.6 研究内容与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框架
2 抚顺市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
    2.1 殖民统治时期兴起的抚顺工业(20世纪初—1948年)
        2.1.1 沙俄强占时期抚顺民族工业兴起(1900-1904年)
        2.1.2 日占时期殖民工业的发展与影响(1905—1945年)
        2.1.3 国民政府短暂接管抚顺工业发展(1946—1948年)
    2.2 解放后抚顺工业大规模建设与发展(1949—2009年)
        2.2.1 解放后抚顺工业在战后废墟中恢复生产(1949—1952年)
        2.2.2 一五时期苏联援建下抚顺工业大规模建设(1953—1957年)
        2.2.3 大跃进时期抚顺工业在曲折中发展(1958—1965年)
        2.2.4 文革时期抚顺工业发展举步维艰(1966—1977年)
        2.2.5 改革开放后抚顺工业稳步发展(1978年—2009年)
    2.3 近些年停滞与衰落的抚顺市工业(2009年—至今)
        2.3.1 抚顺自然矿产资源的枯竭
        2.3.2 “退二进三”产业结构的调整
        2.3.3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人居环境的要求
    2.4 本章小结
3 抚顺市工业遗产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3.1 抚顺市工业遗产资源数据来源及筛选
        3.1.1 抚顺市工业遗产资源数据来源
        3.1.2 抚顺市工业遗产资源的认定标准
        3.1.3 抚顺市工业遗产资源的筛选
    3.2 抚顺市工业遗产资源数据库的构建
        3.2.1 工业遗产资源矢量数据录入
        3.2.2 底图要素获取与影响校准
        3.2.3 相关因子的提取与入库
    3.3 当前抚顺市工业遗产资源面临的问题
        3.3.1 对工业遗产资源缺少保护意识
        3.3.2 工业遗产评估体系尚不完善
        3.3.3 工业遗产尚未得到有效保护与再利用
    3.4 本章小结
4 抚顺市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与分级
    4.1 抚顺市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
        4.1.1 抚顺市工业遗产价值因子的选定依据
        4.1.2 抚顺市工业遗产价值构成及评判标准
        4.1.3 抚顺市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方法
    4.2 抚顺市工业遗产资源综合价值的评价
        4.2.1 抚顺市工业遗产资源的本体价值评价
        4.2.2 抚顺市工业遗产再利用价值评价
    4.3 抚顺市工业遗产价值的判定与分级
        4.3.1 抚顺市工业遗产价值的量化
        4.3.2 抚顺市工业价值的判定与分级
    4.4 本章小结
5 抚顺市工业遗产的特色价值总结
    5.1 抚顺市工业遗产的专项价值
        5.1.1 历史价值——作为中国“产煤之都”的重要历史见证者
        5.1.2 技术价值——采矿及石化先进工艺技术向全国的推广
        5.1.3 经济价值——遗产区位优势明显且具有“低龄化”特征
        5.1.4 艺术价值——早期风格独特的日式、苏式工业建筑
        5.1.5 社会价值——矿区广大职工及其家属的情感寄托
    5.2 抚顺市工业遗产的总体价值
        5.2.1 以煤炭为产业链纽带的工业遗产集群分布
        5.2.2 以抚顺电铁为串联的线性工业遗产空间分布
        5.2.3 以露天矿场为核心的工业遗产场地形态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遗产价值的抚顺市工业遗产保护策略
    6.1 以煤炭产业链为纽带,加强核心遗产联动保护
        6.1.1 加强抚顺煤炭产业链上核心工业遗产完整性保护
        6.1.2 同一类型工业遗产分主次进行保护以避免资源浪费
        6.1.3 虚拟重现煤炭产业链环节中缺失的工业遗产
    6.2 依托电铁线性遗产空间,构建工业文化遗产廊道
        6.2.1 以抚顺电铁为线性串联的工业文化遗产廊道
        6.2.2 抚顺电铁文化遗产廊道的整体保护策略
    6.3 加强露天矿坑遗址保护,修复周边生态环境
        6.3.1 加强露天矿坑周边地质环境保护
        6.3.2 露天矿坑土地复垦措施
        6.3.3 露天矿坑土地复垦监测与管理
    6.4 本章小结
7 基于遗产价值的抚顺市工业遗产再利用策略
    7.1 以煤炭产业链为纽带,开展“煤都”主题工业旅游
        7.1.1 抚顺“煤都”工业旅游的总体布局
        7.1.2 抚顺“煤都”工业旅游的景点设置
    7.2 依托电铁线性遗产,赋予遗产核“新”功能
        7.2.1 恢复主线轨道交通功能属性,助力现代城市交通发展
        7.2.2 改造支线作为旅游观光路线,带动抚顺工业旅游发展
    7.3 改造露天矿坑遗址,再现“煤都”工业记忆
        7.3.1 矿山地质公园的适宜性改造再利用
        7.3.2 露天开采技术的保留与展示教育
        7.3.3 抚矿“煤都”非物质工业文化的传承
    7.4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2.1 结合国内外工业遗产评价方法,构建抚顺工业遗产评价体系
        8.2.2 基于工业遗产的特色价值,提出抚顺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策略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和开发利用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矿山环境问题与矿山环境正负效应
    2.1 基本概念
    2.2 矿山环境问题分类研究
    2.3 矿山环境问题分布区域
    2.4 矿山环境正负效应
    2.5 本章小结
3 矿山环境单问题精细评价与多问题综合评价研究
    3.1 矿山环境单问题精细评价
    3.2 矿山环境多问题综合评价
    3.3 本章小结
4 矿山环境负效应修复治理模式理论研究
    4.1 修复治理模式的科学内涵
    4.2 修复治理模式的对象
    4.3 修复治理模式的目标
    4.4 修复治理模式的技术方法体系
    4.5 矿山环境负效应修复治理模式构建
    4.6 本章小结
5 矿山环境负效应修复治理模式实践
    5.1 开采沉陷问题修复治理模式实践
    5.2 固体废弃物问题修复治理模式实践
    5.3 露天采坑边坡稳定性问题修复治理模式实践
    5.4 本章小结
6 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模式理论与关键技术方法
    6.1 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模式理论研究
    6.2 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模式实践——以露天矿山为例
    6.3 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方法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资源枯竭矿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融资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5 研究综述
    1.6 研究方案
    1.7 本章小结
2 资源枯竭矿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特征识别
    2.1 项目特征识别模型的选取和优化
    2.2 项目特征识别
    2.3 开发模式及开发主体选择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扎根理论的项目影响因素识别
    3.1 质性研究设计
    3.2 质性研究分析过程
    3.3 故事线构建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融资环境分析的项目融资模型构建
    4.1 资源枯竭矿区融资环境分析
    4.2 项目融资责任划分
    4.3 融资模型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项目资金结构设计
    5.1 研究过程设计
    5.2 计算模型构建
    5.3 计算方法及计算过程
    5.4 结果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实证研究——以抚顺西露天矿地下空间开发为例
    6.1 融资环境及融资主体条件分析
    6.2 开发项目设计
    6.3 融资结构设计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本研究创新点
    7.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牙克石市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景观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矿区废弃地生态景观恢复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方法内容和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矿区废弃地生态景观恢复要素及影响分析
    2.1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1.1 矿产资源开发对动植物种群的影响
        2.1.2 矿产资源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
        2.1.3 矿产资源开发对大气的影响
        2.1.4 矿产资源开发对土壤的影响
        2.1.5 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重金属污染
    2.2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重要性
        2.2.1 植物群落恢复的重要性
        2.2.2 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性
        2.2.3 景观恢复的重要性
        2.2.4 水体生态恢复的重要性
        2.2.5 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2.2.6 土壤基质恢复的重要性
        2.2.7 减少重金属等有毒废弃物的重要性
    2.3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效益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景观规划经验分析
    3.1 国外案例
        3.1.1 经验一——重塑自然之美
        3.1.2 经验二——保护文化遗产
        3.1.3 经验三——促进功能蜕变
    3.2 国内案例
        3.2.1 湖北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3.2.2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
    3.3 国内外案例比较
    3.4 矿区废弃地景观规划的原则
        3.4.1 基本原则
        3.4.2 景观改造的基本目标
        3.4.3 实施程序
        3.4.4 功能定位
    3.5 基本策略
        3.5.1 水体的处理
        3.5.2 地貌的处理
        3.5.3 土壤的处理
        3.5.4 植被的处理
        3.5.5 遗留结构物的处理
        3.5.6 毒性处理与污染治理
        3.5.7 土壤基质改良技术
        3.5.8 植被恢复技术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景观规划的实证研究
    4.1 项目基础条件调查
        4.1.1 地形地貌
        4.1.2 气候条件
        4.1.3 植被条件
        4.1.4 水体资源
        4.1.5 土地资源和土地使用
        4.1.6 基础设施
    4.2 项目背景
        4.2.1 牙克石市境内矿山地质环境与资源开发现状
        4.2.2 研究区内景观生态风险分析
        4.2.3 内蒙古矿产资源开发生态风险消减对策
    4.3 项目区景观规划分析
        4.3.1 优势分析
        4.3.2 劣势分析
    4.4 项目区景观规划的目标与建议
        4.4.1 规划目标
        4.4.2 规划原则
        4.4.3 规划建议
    4.5 规划方案
        4.5.1 近期工作内容
        4.5.2 技术方法及工程量
        4.5.3 目标和任务
        4.5.4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复垦质量要求
        4.5.5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工程
        4.5.6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4.5.7 管护措施
        4.5.8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年度实施计划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抚顺市区地裂缝分布特征、成因机制及活动性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裂缝成因机制研究现状
        1.2.2 地裂缝预测预报及其相关研究现状
        1.2.3 矿山型地裂缝研究现状
        1.2.4 抚顺市区地裂缝研究现状
        1.2.5 地裂缝成灾条件及主要特点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抚顺市区地裂缝的地质环境背景及分布特征
    2.1 抚顺市区地裂缝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
        2.1.1 地形地貌
        2.1.2 地层岩性组合
        2.1.3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2.1.4 地质构造特征
        2.1.5 抚顺市区各矿区井田分布及采煤概况
    2.2 抚顺市区地裂缝分布特征
        2.2.1 地裂缝平面展布特征及发育现状
        2.2.2 地裂缝分布基本规律
    2.3 抚顺市区地裂缝形成的地质结构模型
    2.4 小结
第三章 抚顺市区地裂缝地面沉降变形特征研究
    3.1 概述
    3.2 矿区概况及监测数据
    3.3 地面开采沉陷变形预测预报模型
        3.3.1 监测点沉降数据特征
        3.3.2 采空区上覆岩层不同破坏带岩体“S”型沉降变形特征
        3.3.3 反正切函数模型
    3.4 模型验证
    3.5 地表开采沉陷变形预测预报模型开发
    3.6 抚顺市区地面沉降变形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
    3.7 抚顺市区地裂缝分布与地面沉降变形特征
    3.8 小结
第四章 抚顺市区地裂缝形成机制分析及构造活动对地裂缝发展趋势影响研究
    4.1 地裂缝影响因素分析
    4.2 海新路地裂缝带形成机制分析及构造活动对地裂缝发展趋势影响研究
        4.2.1 地下开挖到现状数值分析
        4.2.2 地下剩余煤矿开挖后预测分析
        4.2.3 露天开采至-290m标高后的预测分析
        4.2.4 露天开采至-472m标高后的预测分析
        4.2.5 东侧剖面地表各参考点垂直沉降变形与水平移动变形特征
        4.2.6 地裂缝形成机制分析
        4.2.7 构造活动对地裂缝发展趋势影响研究
    4.3 劳动公园-海新河地裂缝带形成机制分析及构造活动对地裂缝发展趋势影响研究
        4.3.1 地下开挖到现状数值分析
        4.3.2 剩余地下煤矿开挖后预测分析
        4.3.3 中间剖面地表各参考点垂直沉降变形与水平移动变形特征
        4.3.4 地裂缝形成机制分析
        4.3.5 构造活动对地裂缝发展趋势影响研究
    4.4 抚顺西露天矿北帮-南阳路地裂缝带形成机制分析及构造活动对地裂缝发展趋势影响研究
        4.4.1 地下开挖到现状数值分析
        4.4.2 露天开挖后预测分析
        4.4.3 西侧剖面地表各参考点垂直沉降变形特征
        4.4.4 地裂缝形成机制分析
        4.4.5 构造活动对地裂缝发展趋势影响研究
    4.5 抚顺西露天矿南帮地裂缝带形成机制分析
        4.5.1 抚顺西露天矿南帮地裂缝带现状特征
        4.5.2 地表岩移监测
        4.5.3 地裂缝带岩土体试验
        4.5.4 地裂缝带形成机制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抚顺市区地裂缝活动趋势预测
    5.1 不同煤层厚度及埋藏深度下人类地下煤矿开采对地裂缝活动性影响研究
        5.1.1 不同剖面煤层平均厚度、平均埋藏深度及水平掘进距离下F_(1A)断层破碎带处单位距离最大移动变形差特征
        5.1.2 不同剖面煤层平均厚度、平均埋藏深度及水平掘进距离下F_(45)断层破碎带处单位距离最大移动变形差特征
    5.2 不同煤层厚度、埋藏深度、人类地下煤矿开采程度下地裂缝活动趋势预测
        5.2.1 抚顺市区地裂缝非线性拟合预测模型
        5.2.2 XI号地裂缝活动强度非线性拟合预测模型
        5.2.3 非线性拟合预测模型在地裂缝活动强度预测中的应用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介绍
附录B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C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参与的课题
附录D 攻博期间获得奖励
致谢

(10)抚顺西露天矿南帮边坡破坏机理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陡边坡研究现状
        1.2.2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和三维模型建立
    2.1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2.1.1 基本概况
        2.1.2 矿区地质条件
        2.1.3 地层岩性
        2.1.4 地质构造及地震
        2.1.5 水文地质特征
        2.1.6 工程地质特征
        2.1.7 采矿工程条件
    2.2 矿区南帮平面图及部分区域剖面图
    2.3 西露天矿南帮边坡真三维模型建立
    2.4 小结
第3章 边坡岩体力学性质研究
    3.1 岩石力学指标试验
        3.1.1 点荷载试验原理
        3.1.2 现场点荷载试验
        3.1.3 岩石直剪试验
    3.2 边坡结构面分析研究
        3.2.1 3GSM系统简介
        3.2.2 边坡岩体结构面调查研究
        3.2.3 边坡岩体结构面信息汇总
    3.3 岩体质量评价及强度参数分析
        3.3.1 Hoek-Brown强度准则
        3.3.2 岩体强度与力学参数估计方法
        3.3.3 广义修正Hoek-Brown强度准则
        3.3.4 岩体质量分级及边坡岩体强度参数
    3.4 小结
第4章 矿区南帮边坡破坏机理研究
    4.1 边坡岩体变形与破坏类型
    4.2 RFPA软件简介
    4.3 地质模型
    4.4 研究方案
        4.4.1 方案1:2009年采掘位置时边坡潜在滑坡模式
        4.4.2 方案2:现状边坡轮廓时边坡潜在滑坡模式
        4.4.3 方案3:开挖到最终境界边坡潜在滑坡模式
        4.4.4 方案4:底部内排压脚后的模拟情况
    4.5 小结
第5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5.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5.2 Geo-slope系统软件简述
    5.3 边坡稳定系数的确定
    5.4 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
        5.4.1 方案1:2009年边坡轮廓的计算分析
        5.4.2 方案2:现状边坡的计算分析
        5.4.3 方案3:最终境界边坡的分析计算
        5.4.4 方案4:不同内排标高边坡轮廓的计算分析
    5.5 其它剖面边坡稳定性计算
        5.5.1 E800剖面边坡稳定性计算
        5.5.2 E400剖面边坡稳定性计算
    5.6 小结
第6章 边坡变形监测及防治对策
    6.1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6.2 南帮边坡防治对策
        6.2.1 内排压脚
        6.2.2 防排水工程
        6.2.3 局部边坡的防护与加固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抚顺西露天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鄂州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与恢复治理研究[D]. 柯昌送. 武汉工程大学, 2020(01)
  • [2]抚顺西露天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及土壤水文效应研究[D]. 郑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2)
  • [3]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评估研究[D]. 宁丽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
  • [4]抚顺西露天矿高陡边坡蠕变-大变形综合预警及防治技术研究[D]. 缪海宾.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1)
  • [5]遗产价值导向下抚顺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 王永帅.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6]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和开发利用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刘宏磊.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1)
  • [7]资源枯竭矿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融资结构优化研究[D]. 郭缙.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8]牙克石市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景观规划研究[D]. 贾玲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9]抚顺市区地裂缝分布特征、成因机制及活动性预测模型研究[D]. 王宏飞. 吉林大学, 2017(09)
  • [10]抚顺西露天矿南帮边坡破坏机理及防治对策[D]. 胡高建. 东北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抚顺西露天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