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始阳中学)
摘要:初中生物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了解生命的构成,更是为了发展学生对科学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责任感,生物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品德。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认识了社会,了解了自然,开发了智力,更要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教学中老师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从老师处像小鸟取食一样获得知识。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既增长知识又增长见识,既提高心智又认识社会的要求。而集约课堂这一概念很好地满足了师生的需求。
关键词:生物集约型课堂;人生观;价值观
集约原本是经济领域中的一个术语,集约课堂是利用所有资源将其整合,在老师的带领发挥下,由传统的授受知识变为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的授受知识,并加强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以更加高效的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集约不只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更颠覆了教学内容,由纯知识增长转为内在修养和能力的提高,学生在集约课堂中与老师和同学积极互动,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可以说集约课堂的教学方式是最符合当代发展需要的。构建集约课堂需要以下几点要素:
一、促进师生互动,加强教师素养
集约课堂对老师的素养要求颇高。老师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户,是学生成长的启蒙者,教师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在人生之初对学科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为人师表,就是要做好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以自己的德行影响学生,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用心学习该门课程,也会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懈怠学业。现代教育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不仅要掌握学科文化,还要有人格魅力,做个全方位的优秀教师。老师语言风趣幽默,学生学的开心用心,老师语言仓促贫乏,学生学的枯燥疲惫,老师为人温和暖心,学生放下心防倾诉,老师严厉呵斥,学生闭口不谈。教师素养影响学生心灵成长,良好的素养是开展集约教学的前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老师要会从学生心里开导学生,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老师懂得用正确的方法引起学生兴趣,学生学习疲劳,老师教以正确的学习方法。老师是学生的导师,也是学生的朋友,只有深入走进学生群体,了解他们所想所需,与学生真切平等的交流,才能获得学生的真心,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具备了以上素养的教师在开展集约课堂时会得心应手,这也是集约课堂的核心需求,以老师之手促学生成长。
二、改变教学方式,研究教学内容
生物教学过程中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具体实物不能单凭借老师口述来教授学生,学生需要有具体道具或者情景来帮助理解。比如在讲光合作用时,绿色植物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夜晚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老师可以根据课本带领学生观看相关动态的纪录片和视频,甚至把花盆搬进教室,让同学们切身感受植物的呼吸,做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感受认识了大自然,又通过实验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在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加强了与同学之间的感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讲解动物细胞构成时,带领同学们做细胞实验,在显微镜下观看细胞结构,分组讨论交换意见,派代表发言,既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又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一些较为复杂无法亲自做的实验,通过观看幻灯片、纪录片习得。学生不再以书本作为唯一的知识获取渠道,电视、手机,其他电子设备都可以加以利用,关键是老师要合理地应用和引导,使学生能正确使用这些现代化工具,不至于误入歧途。集约课堂中将书本知识用现代教学手段全新演绎,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师生融合,集思广益。
三、安排教学顺序,规划课堂时间
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全权授课,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时间互动少,老师把大量时间用来教授知识和评讲习题,学生也不能向老师反馈成果,长此以往学生容易感觉疲惫,落下的功课老师也不能及时了解。那么课堂时间如果重新规划,增加同学向老师反馈的时间和师生互动的内容,学生参与性提高,积极性增加,既不会感到枯燥疲惫又使课堂更加生动。集约课堂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与传统课堂相反,老师花时间讲述后,留下大量时间给学生讨论,自主发言,与同学探索互动。老师再加以点评,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还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展示自我的自信。课堂不再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能真正地加入知识的探讨,能自主分析,主动发现参与课堂是集约课堂的最大优点。小组学习,代表发言,实验论证这些方式运用到教学中来,需要老师安排好教学内容,规划好课堂时间。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成就最高效有趣的课堂,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在“动物的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动物行为,对动物的运动进行总结。然后,从课本、课外书、网络中去查询自己总结的内容是否正确,是否与动物的实际运动情况相符。对于从这些途径查询到的内容,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到大自然进行实际观察,将观察的情况与记录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动物运动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对动物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行探究,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到动物的运动支架情况、动物的生活习性等,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有效的锻炼,促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进步。
结束语
初中生物集约课堂的探索还在进行,集约课堂不仅是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对教学内容的探索。集约课堂是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帮助他们更好地习得知识,发展自我,培养能力,树立情操,提高修养是我们最终的目的。集约课堂使课堂不再枯燥,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求索,在求索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曹芬芳.初中生光合作用迷思概念及其转变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9
[2]李向农,朱长江.新理念新模式新实践-华中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查有梁.50年教学和研究之经验[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邓加富.大气培育大器开放成就多元-浙江省青田中学课程建设与学校发展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论文作者:郭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课堂论文; 集约论文; 知识论文; 时间论文; 动物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