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怕作文的原因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对策论文,原因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一些小学生怕作文,怕上作文课,一提作文就没情绪。这是什么原因呢?是缺少作文素材吗?不是。他们的生活是比较丰富多采的,每天耳闻目睹的事并不少。是没词儿吗?也不是。他们学过不少课文,掌握、积累了大量词语。况且,聊天时,他们的词儿也不少哇。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但笔者认为,作文教学的成人化、文学化、程式化倾向是造成小学生惧怕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
1.成人化倾向
所谓成人化,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从成人(其实是教师)的立场出发,用成人对社会生活、客观事物的感受、态度、体验和情感要求小学生。这是超越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导致了他们惧怕作文心理的产生。即使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硬着头皮写出的作文,也是既不像小学生写的,也不像成人写的;既没有少年儿童的稚趣,也没有成年人的感受。
2.文学化倾向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功训练,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写作技巧的训练上,这就是作文教学中的文学化倾向。这种错误倾向造成作文教学的两极分化。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追求的是“锦上添花”,把教学重点放在少数尖子生的写作技巧的培养和提高上,期望他们的作文获奖,忽略了广大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使中差等生被冷落。其结果,学生语言表达基本功不扎实,不能准确、具体、有条理地表情达意。
3.程式化倾向
程式化指作文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脱离小学生实际,片面强调作文内容的思想政治性。于是,在小学生作文中就出现了喊口号、贴标签的现象。二是文章结构的形式主义倾向。有些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教给学生一些所谓的作文捷径,规定作文的固定结构格式;一篇作文分几段,每段写什么内容,都做硬性规定。这种做法不但无益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而且,还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写“简短的记叙文”。我们应当紧紧把握《大纲》要求,提倡作文教学的儿童化、同步化、生活化,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1.儿童化
在作文教学中,从小学生的心理水平出发,引导他们写自己的眼中物、耳中声、心中想,写出他们对社会生活、客观事物的感受、体验、态度和情感,使他们的作文富于儿童特点,充满儿童情趣。
2.同步化
同步化是面向全体学生,从全体学生的语言基础出发,着眼于全体学生表达能力的基本功训练和提高。同步化不反对培养尖子生,辅导后进生。只要把二者相机安排在课上课下的活动中,还会起到相互促进作用。同步化是为了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3.生活化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真实地反映他们自己的生活,写出他们对社会生活与客观事物的真情实感。作文的思想性,应该是在引导小学生充分感知事物,认识其本质基础上的自然流露,而不是随意拔高或硬加上去的;对于文章的结构,要启发学生从社会生活发展变化或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中去发现文章结构,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标签: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