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培养提高
1 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小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数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已经被所有的数学教师所接受,并都有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小学生的各种能力从多方面进行培养。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对数学的阅读指导。
2 灵活运用教材开发能力
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数学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展开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实际操作,以试一试、做一做、讨论的形式编写。相当一部分的例题、习题较旧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由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教师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老师课前的准备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地运用教材。
3 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习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看得见,摸得着”成为其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演示,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知存在的问题,从而唤醒学生探究的需要。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利用Flash 动画制作了三种不同车轮形状的自行车的动画(第一种是正方形车轮的自行车,第二种为椭圆形车轮的,第三种是为圆形车轮的)。在课堂上先出示三种不同形式的自行车,问学生:你喜欢哪一种自行车?并说明理由。经过学生讨论交流后,通过动画播放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什么这三种自行车的行动轨迹会如此不同呢?从而为新课的展开作好铺垫。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初中数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增“课题”这一内容,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4 体察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
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设计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课后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课后反思,首先,从“得”的方面:重点反思这堂课的特色是什么?例如: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基本技能是否落实?引起学生共振效应的教学方法及原因;②你最成功的教学手段是什么,学生学习方式是否适当?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是如何突出、攻破的?③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利用直观教具,如学科挂图、模型、标本、实物和多媒体是否合适?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是否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评价是否有助于学生的进步;④学生是否掌握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原理;能否利用学科知识对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运用;学科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等。还包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调动,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其次,从“失”的方面,也可从上述的各个方面去审视:①哪一个问题提的不科学,哪一个活动组织、指导不得力,合作不到位等,原因有哪些?②教学中与学生实际有距离,不被学生认可的教学设计有哪些,原因是什么?改进方案呢?教学困惑是什么?③还要思考如何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④如何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等等。
总之,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有”的课堂,学生才会真正成为数学课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唯独如此,才能扯起数学新课标的帆,在新课程的汪洋大海中自由航行,驶向快乐学习的园地。
作者单位:四川省会理县城关第二小学
论文作者:杨廷翠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5年4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7
标签:学生论文; 教材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教育研究·教研版》2015年4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