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流通业的影响及对策_国际金融危机论文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流通业的影响及对策_国际金融危机论文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流通业的影响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危机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物流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正进入下行区间

(一)物流业货运需求减少,运价下跌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对大宗原材料运输需求下降。同时,进出口需求萎缩导致海运、航空、公路、铁路货运量下降,运价下跌,物流公司的业务量萎缩。从区域看,尤以经济外向型城市中以外贸和国际货代业务为主的物流企业所受影响最大,主要是国际航运、国际物流企业、国际货代企业、航空货运以及与港口物流相关的集装箱运输企业。从内部行业看,目前受影响最大的是航运业和航空货运业。从走势看,2009年货运量将明显下降,运输市场会明显放缓,物流业增速明显减慢。

1.国际金融危机下航运业出现大幅衰退。随着进出口贸易量的缩小,我国航运市场需求萎缩,集装箱运输、干散货运输、内贸原油与成品油运输三大航运业务量大幅减少。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2008年11月份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0.5%,增幅为近10年来最低水平,其中,受外贸出口下降影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1月份同比增长6%,回落6.7个百分点,环比回落4个百分点;由于经济放缓,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的需求大幅降低,从而对港口的干散货业务也造成冲击。在需求减少的同时,全国船舶公司的运力严重过剩,运价持续下跌。目前,中美航线一项标准货物的价格从正常的1000~1300美元猛跌到200~300美元,不少航线被迫亏本经营。预计,因需求萎缩以及初级加工产品出口放缓、大宗原材料运输量减少的趋势性影响,并受集装箱和干散货两大支柱产业继续下滑的拖累,国内航运业将面临2~3年的调整期。

2.航空货运业遭受重创。2008年9月以来,许多以前需要空运物品的公司,减少了空运的次数和商品,民航流量增长出现了明显放缓,其中国际和地区航线成为推动此次民航需求缩减的重要原因。更为严重的是,在需求下降的同时,主要飞机制造商的运力交付有所加快,航空公司通过票价提升转嫁成本上涨的能力削弱,通过改善内部管理降低单位成本的空间也越来越小,航空业因市场需求疲软和成本压力而陷入经营困境。为了应对经营危机,主要航空公司普遍削减运力、裁员,竞争更加激烈,国内航空业重组进程将加速。从我国民航运量的航线构成看,国际和地区航线占民航货运周转量的63%,占运输总周转量的38%,“对外依存度”明显高于GDP的“对外依存度”,民航业对全球经济和航空需求减速更加敏感,预计未来1~2年,我国民航货运业仍将受到全球和我国经济减速的负面影响。

(二)加剧了物流企业高成本下的经营困境

2007年以来,国内物流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大幅上涨使得物流业发展趋缓、经营面临困难:一是尽管国际上燃料、动力价格由涨转跌,但国内价格变动不大,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加大。二是综合用工成本大幅上涨30%~40%。三是保管费用上升,土地使用税大幅增加,物流企业负担加重。金融危机加剧了物流企业高成本下的经营困境。在物流企业成本加大的同时,海运、航空、公路等运输价格则处于高位下跌走势,干散货运输市场9月份开始出现急速下跌。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统计,2008年前三季度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同比增长36%,增幅高出业务收入3个百分点,同期利润率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超过40%的企业实现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些企业甚至出现亏损。

(三)加大了物流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市场需求急剧减少,企业生产成本全面提高,而目前内需增长尚不明显,多向挤压使不少物流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物流业的运输工具具有资本密集、回收周期长、利润率低等特点。如果出现集体催债,往往会造成物流企业资金链吃紧。同时,金融危机使银行信用收紧,物流企业的资产大多是仓库、车辆等,没有抵押物,很难获得贷款,加之运价大幅下降,为控制风险,银行要求增加保证金,物流公司资金链一旦断裂,就基本面临破产。特别是不少物流企业在前几年运价高企、贸易繁荣的时段大都选择举债经营,以高负债进行大扩张,一旦收入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

二、国际金融危机拉低消费预期,流通业景气下行压力增大

(一)国内零售业增速放缓

2008年10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2%,增幅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11月份比上月又回落1.2个百分点。消费者变得更为谨慎,部分高档商品、奢侈品销售在一线城市已经受到明显影响。进入10月后,一线城市百货业绩全面下滑。随着危机对消费影响的扩散,消费缩减正从一线城市蔓延至二线城市。

预计今后一个时期,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将大幅压缩,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将大幅增加,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销售额增幅下降的态势会更加明显。

(二)批发业销售量下降

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下滑对批发业的影响较为明显,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类专业市场商品成交量和交易额均出现明显减少。国内房地产市场疲软引发建材等生产资料类专业市场萎缩,义乌这个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由于外向度高,也受到了部分冲击,深圳、义乌、温州三大圣诞礼品市场的欧美订单大量减少。店铺租金是反映批发市场经营状况的晴雨表,在广州,商铺租金一路下滑,一些曾经出过“铺王”的专业市场,租金降幅最高达到了90%。

三、主要应对策略

(一)短期应对策略

1.抓住机遇,创造更多需求空间。

物流业。一是重点开拓工业供应链新需求。金融危机使得工业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激烈的竞争会迫使这些企业更多地靠内部挖潜,这给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空间,也给物流企业全面介入生产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市场机会。要以工业转型升级为契机,鼓励生产企业利用供应链提高核心竞争力,引导物流企业同生产企业一起优化流程,与生产企业形成一体化运作。研究提出推动物流业与工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物流企业嵌入产业链内部,重点发展物流过程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系统设计、市内配送和代为报关、条码采集和仓储保管等高层次物流服务。二是开发利用国内传统运输、仓储需求。国家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为物流企业摆脱出口依赖,开拓内需提供了契机。交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会带动钢铁、煤炭、焦炭、建材、水泥等大宗能源原材料的需求,能直接增加海运、航空、公路等项目物流企业的业务量。煤炭、原油以及铁矿石、粮食等商品的进口将拉动原油运输市场和干散货航运市场,促进下一轮航运业的恢复增长。

流通业。一是把农村市场作为主流市场加以开发。要采取补助、贴息的办法,加大农村市场开发力度,支持建立农村连锁经营超市,建立县域配送中心和二级配送站。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配送中心和农家店建设,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二是充分利用扩大内需政策发展流通业。健全市场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流通方式,配合铁路、公路和机场等交通运输建设,推进相配套的仓储、运输、冷链等商业物流设施建设;配合安居工程建设,完善商业网点。三是推广信用消费,促进即期消费。推广包括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两种信用消费,扩大中高端收入群体商品消费。适当增加信用卡的发卡力度,适度放宽信用卡的透支额度。启动信用消费试点,通过发展赊购赊销、信用销售来促进即期消费。

2.加大对中小物流、流通企业的扶持力度。

国家扩大内需方案中用于支持服务业的专项资金要大力扶持物流和流通业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发展,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和物流信息化建设,支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引导流通企业进行功能结构、网络结构、经营业态、服务理念的调整。

扩大对中小物流、流通企业的抵押物范围。完善金融物流合作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动产与货权质押等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推进服务业营业税制和个人综合所得税制改革。降低服务企业所得税的边际税率,实行所得税的适当减免。提高营业税起征点,降低中小型服务企业的税收负担。探索按增值税方式计征物流企业营业税。

(二)中长期对策

1.推动物流、流通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我国物流、流通业发展粗放的方式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物流业过多依赖粗大笨重型货物运输。目前物流业产值70%花在运输业上,15%是仓储费用,而世界平均水平是储藏成本高于运输成本。二是物流企业中95%为中小企业,在投资方面重硬件、轻软件。基于世界制造中心、加工贸易为主的物流基石可能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物流业走内涵式、结构升级道路势在必行。因此,要促进企业改变外延扩张的模式,加强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提升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促进物流企业提升发展。引导大型零售企业整合流程、系统和供应商,强化店铺管理,提高店铺销售额。大力发展折扣店和网上销售。推动由小商贩为主体支撑的传统批发市场向依托现代科技、管理和结算手段的大批发商转变。

2.规范市场,培育优秀领军企业。

物流业长期以来存在不规范、无序竞争的积弊。金融危机使得生产、制造企业物流业务流向信誉度高的大型物流企业,中小物流企业生存艰难以致退出市场。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对行业标准进行细分管理,在注册资本、服务基础设施、从业人员资质、行业信用等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准入标准。推动物流企业的资产整合和重组,通过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建立强势战略合作联盟。通过补贴服务标准的制定,奖励品牌塑造和自主创新成果,培育行业骨干、领军企业和自有品牌。通过培育领军企业和品牌企业推动整个产业提升质量,实现结构升级。

标签:;  ;  ;  ;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流通业的影响及对策_国际金融危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