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体育休闲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助推作用—以武乡县农村体育休闲旅游发展为例论文_刘艳

发展农村体育休闲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助推作用—以武乡县农村体育休闲旅游发展为例论文_刘艳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促进农村经济振兴,是今后一段时间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本文以武乡县农村体育休闲旅游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以期为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多有益视角。

关键词:农村;体育休闲旅游;经济振兴

武乡县大部分农村处于山地丘陵地带,海拔1300米左右,夏季昼夜温差比城市地区低10℃左右,是盛夏避暑休闲的绝佳胜地。这里虽然缺乏农村企业,但是却较好地保存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山谷幽深、溪流纵横、森林茂盛,满山的果木、错落的梯田镶嵌在奇山秀水中,是很难得的户外运动资源。“生态休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1]

1.农村体育休闲旅游有助于打造农村地区体育品牌赛事示范区

1.1打造乡村生态国际马拉松赛事

马拉松比赛是落实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要载体,在领军体育供给侧改革、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等方面被赋予重任。在马拉松数量激增、质量参差不齐的环境下,如何创建有乡村味道的生态马拉松赛事是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考虑的问题。利用农村生态资源优势,开展马拉松比赛,可以突出全域旅游、天然氧吧、快乐比赛、绿色发展的特色。大多数城市的马拉松赛道都是设置在钢筋混凝土中,这种枯燥乏味的公路折返跑会大大降低参赛人数。而穿梭在青山绿水中的赛道,可以全景式展示农村的生态特色,同时也可以让运动员领略乡村绿色长廊,体验避暑胜地的清凉感觉。特别是马拉松环保、健康等文化外延和乡村绿色生态环境会引起共鸣。激情的运动与震撼的绿化相结合,可以让运动员在大自然美丽画卷比赛的同时,感受乡村特有的魅力。

1.2引领红色武术产业新发展

武乡是红色革命老区,“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可以利用‘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原则,深入挖掘旅游潜力,打造新奇特的旅游境地,切实提高景区的旅游趣味性。”[2]在抗日战争年代,前方的民众在战斗间歇习练长矛大刀,浴血奋战;后方民众摩拳擦掌、习武练兵,以武强身,以武御敌。武术在战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毛泽东主席在《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中描述的士兵娱乐活动中就有“武术”一词。在“三一八”事变周年、“五一”劳动节等都要开展武术表演活动,如打军拳、舞刀等。

1.3营造智慧自行车赛事

智慧体育是指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智能感知等信息技术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实现体育的立体感知化和便捷化。在武乡农村地区建设智慧自行车赛道,大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手机APP完成自行车预定、运动装备租赁等,既可以自己选择拓展型路线,也可以随时随地游览沿途景点。同时可以从该平台查看身体机能指标、热量消耗等数据,并结合数据分析或者APP提供的锻炼及饮食方案,达到科学的健身目的。智慧体育改变了到体育场馆不能实时监控运动状态的不足,改善了大众参与体育健身的切身体验。同时自行车智慧赛道将武乡独特的自然风光、淳朴乡风融合在一起,满足了人们期望通过生态环保的方式获得更好的运动感受的需求,在骑行中不仅可以感受沿途的葱郁森林,同时还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2.体育休闲旅游让农村“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2.1创新发展模式 助力农村经济振兴

2.1.1.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体育休闲旅游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将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协调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将绿色健康的体育休闲活动融入农村经济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山区的资源优势和原生态价值,创新山区发展模式,从发展第三产业即高端服务业的角度出发,帮助其理清发展思路,拓宽居民就业渠道,有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1.2.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村丰富多样的体育休闲旅游活动,会给农村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本地知名度的提升、投资的增加会为农村带来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大量游客和投资商的到来,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开发与发展,如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农村客栈、土特产销售等,都会为农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这种岗位具有就业门槛低、数量大、时间灵活等特点,使农民不出村也可享有工作机会,拓宽农民收入和致富渠道。此外在农村地区,医疗保障体系还不完善,通过锻炼,强身健体,可以将防治疾病的关口前移,对增强农民身体素质、减少医疗支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2提升农民获得感 打造幸福和谐新农村

体育是现代社会中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但是长期以来,农民小富即安的心态、不思进取的保守心理、自由散漫的生活习惯等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与新时代下文明的生活方式已格格不入。发展农村体育休闲旅游,可以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和文明素质,改变农村落后的不健康的生活观念,特别是黄、赌、毒等恶习,培育其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塑造不屈不挠、不断进取的心理品质,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2.1.提高农民素质 培育新型农民

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养、思想道德水平等多个方面,其中身体素质是基础,而体育最基本的作用之一就是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休闲旅游能带给人们很多正面的效益,包括维系与增进身心的健康,并能帮助个体应对种种生活压力,有增进和维持个体健康的作用。”[3]在农村开发目前流行的时尚体育资源,往往没有过高的技术要求,对年龄、身体素质等也没有严格的门槛,在吸引更多的人闲暇时间参与的同时,可以促进邻里团结、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改变以往“等靠要”等老旧思想,有效提高农民体育技能和体育文化水平,满足农民健身、娱乐、沟通等多方面需求,让农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2.2.减轻养老压力 增进家庭福祉

在农村,外出务工的人比较多,大量的老人与儿童留守在农村。农村的这些“留守老人”,不仅是农业劳动的主力,更是照顾“留守儿童”的主要力量。再加上几乎所有的农村老年人都需要子女供养,老年人患病几率高、生活自理能力差等都会导致家庭压力的加大。因长期承担着大量的劳作和心理压力,农村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养老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体育在构建“和谐老龄社会”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体质,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目的。体育活动还可以使老年人增加社会交往,丰富晚年生活、增添生活乐趣,使家庭更加和谐安宁。

参考文献

[1] 陈 功.浙江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休闲旅游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 0 0 9年第31卷(第4期)

[2] 蔺银萍,徐竹鸣,李滔等. 川东北红色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J].体育前沿,2016 年第 6 卷(第 11 期):7-8.

[3] 谢卫. 环都市乡村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多元升级发展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 年第 43 卷(第 4 期):49.

论文作者:刘艳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发展农村体育休闲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助推作用—以武乡县农村体育休闲旅游发展为例论文_刘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