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对比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后不同处理方法的妊娠结局。方法 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101例子宫中隔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并接受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C组32例患者给予补液等术后常规处理,A组35例患者同C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戊酸雌二醇、甲羟孕酮片,B组34例在同C组治疗的基础上于宫腔放置宫内节育器,记录并对比三组术后90天残余中隔发生率、宫腔粘连发生率及术后2年内流产率、妊娠率、术后至首次妊娠的时间间隔、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①术后90天残余中隔发生率、宫腔粘连发生率,A组为8.57%、14.29%,B组为8.82%、14.71%,C组为9.375%、12.50%,三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术后至首次妊娠的时间间隔,A组为(12.06±3.61)个月,B组为(11.87±3.77)个月,C组为(12.59±3.82)个月,三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术后2年内流产率、妊娠率,A组为11.42%、45.71%,B组为8.82%、44.12%,C组为9.375%、40.625%,三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三组未见子宫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后不同处理方法的妊娠结局接近。
【关键词】子宫中隔;宫腔镜;残余中隔;宫腔粘连;流产;妊娠
子宫中隔是早产率和自然流产率都高、妊娠率较低、发病率1%左右、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一类先天子宫畸形,矫正手术有助于改善患者妊娠预后,目前,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已被医患双方广为接受。本研究对比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后不同处理方法的妊娠结局,现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101例子宫中隔患者经计算机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A组(35例)、B组(34例)、C组(32例),A组,年龄(22-35)岁,平均(27.33±2.54)岁;子宫中隔类型:完全纵膈10例,不完全纵膈25例;既往妊娠结局:早产史5例,自然流产史21例,不孕者9例;宫腔深度(6.21-7.96)cm,平均(7.12±0.58)cm;纵膈基底宽度(14.52-26.33)mm,平均(20.52±4.03)mm;纵膈与宫深的大小比例:小于1/3者7例,(1/3-2/3)者19例,大于2/3者9例。B组,年龄(20-36)岁,平均(28.06±2.79)岁;子宫中隔类型:完全纵膈8例,不完全纵膈26例;既往妊娠结局:早产史4例,自然流产史20例,不孕者10例;宫腔深度(6.15-7.98)cm,平均(7.14±0.59)cm;纵膈基底宽度(14.47-26.58)mm,平均(20.46±4.15)mm;纵膈与宫深的大小比例:小于1/3者6例,(1/3-2/3)者20例,大于2/3者8例。C组,年龄(21-34)岁,平均(27.95±2.62)岁;子宫中隔类型:完全纵膈8例,不完全纵膈24例;既往妊娠结局:早产史4例,自然流产史20例,不孕者8例;宫腔深度(6.33-7.88)cm,平均(7.17±0.55)cm;纵膈基底宽度(14.61-26.47)mm,平均(20.34±4.11)mm;纵膈与宫深的大小比例:小于1/3者6例,(1/3-2/3)者18例,大于2/3者8例。经统计,三组年龄、子宫中隔类型、既往妊娠结局、宫腔深度、纵膈基底宽度、纵膈与宫深的大小比例等基线资料均衡性良好(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及术后处理方法
手术方法:于卵泡期安排手术,宫颈的软化与扩张等术前准备用海藻棒或宫腔球囊完成,以膀胱结石状态下,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作为膨宫掖,流速约为(260-300)ml/min,压力(100-130)mmHg,观察宫腔及中隔基底宽度,在中隔两侧用单极环形电极呈对称切割,并及时取出切除组织,在B超辅助下,使切割深度达宫底(1.0-1.5)cm,距输卵管开口的(2.0-3.0)cm处,暴漏双侧输卵管开口及宫角,缓慢降低宫内压,确保创面无明显出血后退镜。30度宫腔镜,单极针状及环状电极,9cm硬性外鞘等主要器械均由日本奥林巴斯生产。
术后处理:C组给予抗感染、补液等常规术后处理,A组在同C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第2、11天开始分别加用戊酸雌二醇(规格:1mg×21片/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80036,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生产)(1-3)mg/天(口服)、甲羟孕酮片(规格:2mg×100片/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0715,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8mg/天(口服),至术后第21天停药;B组在同C组治疗的基础上于宫腔放置1枚宫内节育器(型号:Vcu320,杭州威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90天后门诊取出。
1.3 观察指标
术后90天行宫腔镜复查,经培训的专职人员通过Excel表格记录中隔残留、宫腔粘连等情况;术后2年内流产、妊娠、术后至首次妊娠的时间间隔、并发症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用SPSS20.0完成,残余中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术后至首次妊娠的时间间隔等计量资料因满足正态分布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有统计学差异性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三组术后90天宫腔镜复查情况
经统计,三组残余中隔发生率、宫腔粘连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90天残余中隔与宫腔粘连发生率的对比情况
2.3 三组并发症情况
101患者书中及术后2年内未发现水中毒、脏器损伤、子宫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在女性发育阶段,各种原因所致的Bcl2基因表达异常或缺失均可使子宫中隔部分溶解或退化不完全,从而导致中隔子宫,子宫中隔打破了宫腔的生理结构,不利于正常功能的发挥,临床可表现为胎位异常、早产、不孕、习惯性流产、月经量增加等。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作为子宫中隔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在临床应用较多,有避孕时间短、安全性高、操作便易等特点[1-2]。本研究101例患者经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后残余中隔发生率8.91%(9例),妊娠率43.56%(44例),流产率9.90%(10例),与封维恭等[3]的研究吻合,提示该手术能提高妊娠率。
针对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学术界争议点在于术后粘连的防治。赵琳等[4]认为,雌激素联合宫内节育器可通过促进子宫内膜生长而对术后粘连产生预防作用;王婷婷等[5]指出,于内源性雌激素的高峰阶段施予该手术,可有效促进创面上皮化,于术后5周左右完成上皮化,使宫腔粘连发生率降低,粘连程度减轻轻,从而避免特殊处理。本研究三组宫腔粘连发生率不足15%,残余中隔发生率不足10%,术后至首次妊娠的时间间隔平均12周,妊娠率大于40%,流产率不足12%,且三组相当(P>0.05),与程红等[6]的研究相符,提示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后不同处理方法的妊娠结局接近。本研究的局限在于样本小,未就患者避孕时间对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丹丹,刘静,李科珍等.子宫中隔影响妊娠的机理初探及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的生殖预后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0):3435-3438.
[2]李淑红.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对子宫中隔引起的复发性流产及不孕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7):2836-2838.
[3]封维恭.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后不同处理方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4):2950-2952.
[4]赵琳.大剂量雌激素联合球囊子宫支架提高宫腔粘连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4.
[5]王婷婷,刘春艳,崔曼,等.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1):1682-1683.
[6]程红,潘剑娣.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联合激素治疗对子宫中隔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14,23(10):73-76.
论文作者:刘慧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3
标签:术后论文; 宫中论文; 发生率论文; 宫腔论文; 三组论文; 宫腔镜论文; 残余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