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以“前置练习”作为任务驱动学生言语实践的生本课堂,把课堂的核心学习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言语实践的动机。变“教”为“练”,为学生搭建与文本语言对话的平台,在展练环节,找准言语学习的起点、难点,获得独特感受。顺“练”而“学”,聚焦语言范式积累沉淀语言,练习缩短句子提炼简洁语言,实践梳理信息凝练有序语言,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前置练习;先练后学;言语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3-0068-03
语文教育的核心和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实践证明,以“前置练习”驱动学生言语实践的生本课堂,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状。这里所指的“前置练习”不同于预习,也不同于以往提出的前置性学习。而是以“前置练习”为主线展开先练后学言语实践的学习形式,基本流程是:首先让学生通过前置练习,自主对文本进行探究、思考、解决,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接着根据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难点,在展练环节进行生生、师生课堂交流的有效引导;最后深化对文本言语的理解,达到言语能力的提升。前置练习的内容选择很多元,本文就以前置练习驱动言语实践的相关内容展开阐述。
一、“前置练习”激发学生自主言语实践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内在驱力,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本能,是如饥似渴的学习者。前置练习顺势而为,让学生自主分析、自主解决,激发了学生的自制言语实践的内在动机。
1.激发学生群文阅读的内驱力
学生的学习的持久强烈的愉悦感和学习动力,并不来自于简单的表扬和欣赏,而是来自于学习的内容本身。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五组安排了走进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亲近栩栩如生的人物;品味引人入胜故事的内容。在单元导读课中,请学生阅读第五组课文和第22课《“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完成前置练习。
课文题目作者选自名著主要
人物主要事件
《将相和》司马迁《史记》蔺相如
廉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草船借箭》罗贯中《三国演义》诸葛亮
周瑜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妙计向曹操借箭。
《景阳冈》施耐庵《水浒传》武松武松趁着酒兴在景阳冈赤手空拳大肆老虎。
《猴王出世》吴承恩《西游记》石猴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石猴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曹雪芹《红楼梦》王熙凤
林黛玉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
通过前置练习让学生了解整组课文的基本信息,调动了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的原有认知,激发了学生进一步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我因势利导让学生选择一本名著进行阅读,并在班级博客“中国古典名著”专栏中,以评论的形式发表了自己的阅读感受,驱动了学生群文阅读的内在动机。这一过程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2.激发学生全文阅读的内驱力
“前置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块状的学习时间,驱动了学生全文阅读的内在动机。读的是原汁原味的文章本身,想的是依据文章而生发的思维语言。在这里,把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驱动学生做的更多。
例如:《圆明园的毁灭》前置练习
1.若圆明园没有毁灭,这辉煌的建筑如今依然存在,你去游玩的时候可以看到什么?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看到——也看到——;看到——也看到——还看到——;不仅看到——还看到——。
2.然而圆明园终究毁灭了,你看不到——也看不到——;看不到——也看不到——还看不到——;不仅看不到——还看不到——。
3.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这个前置练习包涵了教师在课堂上琐碎的提问,创设了一个身临其境的练习情景,驱动二楼学生静静地读熟,默默地思考,在一次又一次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答案逐渐清晰明朗起来。在这10分钟左右的块状的学习时间里,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自主阅读、自主交流。每一个学生都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仅读懂了文本语言表达的含义,圆明园昔日之辉煌,毁灭之痛惜,今日之奋发;还运用了第三中出现的“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的句式进行言语实践,得意又得言。
在课堂中,学生不思考是不会有收获的,现状驱使他们融入课堂,自主学习、创新、展示自我。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说:“前置性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我建构的,学生会获得一种愉悦、成功的体验。长此以往,学生自学的兴趣就浓厚,自学的能力就得到提高,这就更好地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向生本。”
二、“前置练习”搭建学生与文本语言对话的平台
学生的潜能主要取决于老师给了学生多大的平台。“前置练习”就是给学生搭建了自学、自问、自练的平台,让学生与文本语言对话,给学生充分的触及核心内容的思考时间。
1.找准言语学习的起点
这里所指的起点是教学的逻辑起点,就是知道学生现在处于怎样的水平,通过教学要将他带往哪里。教师通过前置练习这个平台,了解哪些是学生已经知道的,哪些是学生学习的需求点,忽略点,学情成为进一步交流学习的起点。
例如:《找骆驼》前置练习
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用波浪线划出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划好后请试着填一填。
老人看见骆驼特点
路上骆驼的脚印左脚有点跛
路的左边有 ,右边有
骆驼啃过的树叶上
通过练习发现需要教师引导的是老人观察后的思维辨析。于是追问“老人为什么能知道得这样详细?老人为什么让商人按照骆驼的脚印去找?”这两个递进式的探究主题,就是学生需要教师引导的语言训练的起点,找准这个起点,就能更好地进行言语能力训练。
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老人知道得这样详细关键是观察思考。”“因为老人观察得很仔细,他知道普通的骆驼脚印深浅是一样的,而他看见这只骆驼脚印右深左浅,猜测骆驼左脚跛了,用不上劲,踩下去轻轻的,脚印也是浅浅的。”“老人看见路边有蜜和米,想路边怎么会有蜜和米?这只骆驼驮东西的袋子大概破了,所以一路这样撒下蜜和米。”“老人看见被咬的不平整的树叶,树叶上留下一小块,肯定是骆驼缺一颗牙齿,咬不下来。”
接着探究“为什么老人指点商人按脚印去找?”学生的交流很活跃:“因为骆驼肚子不饿了,就不吃树叶了,树叶的标记就会没有了。”“因为蜜和米如果漏完了,记号也会不见了,也就找不到骆驼了。”“而骆驼走到哪儿,必定会留下脚印,所以商人按照老人的指点,顺着骆驼的脚印一路找去,才能找到走失的骆驼。”
前置练习这个平台让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技能起点和态度起点。通过交流一步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让学生随着老人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思维辨析旅程,收获辩证式语言的提升。
2.把准言语学习的难点
通过前置练习,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现状作了全面深刻的了解,除了获知学习的起点,更要关注学生的言语学习困难点、错误点,根据学情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调整。
例如:《新型玻璃》前置练习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
2.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划出每一段的第一句,比较每一段写法的异同。
通过这样的前置练习,五年级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说出课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种类特点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自动报警防盗
夹丝玻璃非常坚硬 藕断
丝连高层建筑采用,安全
吸热玻璃阻挡强光和冷气使房间冬暖夏凉
消音玻璃消除噪音减少噪音
变色玻璃反射阳光 改变
颜色调节室内光线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语段组织形式富有变化。在交流时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发现,介绍夹丝玻璃的坚硬时,说夹丝玻璃即使破碎,碎片扔粘一起,课文用“藕断丝连”来形容,十分生动;作者还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把噪音比作来无影去无踪的“隐形人”,比喻形象;在介绍吃音玻璃时,作者又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它说成是“消除噪音的能手”。继而引导学生发现介绍玻璃是先讲特点,再讲用途,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更是运用了不同的语句,过渡自然,富有变化,这些生动的语言是不同于其他说明文的。
在学生充分体会了文本的语言特点,表达形式后,让学生模仿课文语言自主想象两种玻璃进行描写。学生就能运用比喻或拟人,注意段与段之间的链接,写出构思独特,语言优美的文字。前置练习这个平台切准了学生的学习难点,教师的引导有的放矢,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
3.获得言语独特的感受
前置练习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自主性学习。学生的思维就不会被老师的一家之言,其他同学的意见所左右,能够引发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感受,表达自然也会带有学生鲜明的个人特征。
例如:《我想》前置练习
1.轻轻读一读,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用我“我想把——;想把——;想把——;想把——”的句式说一说。
2.边读边批注,哪个动词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你认为最后一节写得好吗?
这个“前置练习”让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构建了属于学生自己的诗意语言:“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安’似乎让我看到了作者轻柔地把手臂放在桃树枝上,想成为桃树枝的一部分。”“‘牵’仿佛让我看到了诗人和阳光似朋友一般牵着手,那场景多么美好。”“‘悠’让我听到了春的歌唱从远而近,悠长悦耳。”“‘望’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蓝天的渴望,期待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学习。”
关于第一节的讨论更是出现了多元见解,有认为写得好的,“前面的都是作者的想象,最好一节是回到了现实,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结构呈现。”“最后一节是回到了现实,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结构呈现。”“最后的省略号省掉了作者更多的遐想,童年似梦,梦中有无尽的想象和憧憬,让人读来意犹未尽。”“我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也有认为写得不好的,于是就请这部分同学进行改写,写出属于学生自己的《我想》。
学生通过与文本充分的对话,领悟到了文本语言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获得独特的体验,从而产生了想要表达的冲动,构建自己的语言。学生口中所说的诗中的“我”,不就是童年的你,童年的他,童年的我吗?我们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设法让学生认识自己心里有什么,激活学生心里的这些什么。保护每个学生的独特心灵,帮助学生开垦自己心中的那片田地,激活原先埋着的种子。
三、“前置练习”促进学生言语能力有效的发展
若前置练习仅仅停留在线形平移的层面上,那么这样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是无法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的。通过前置练习,学生已对新知进行了充分的独立探究,各种差异也都呈现出来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点决定目标,内容,言语能力训练,让“学和导的活动”的成立体壮充分展开。
1.聚焦词语范式,积累沉淀语言
在前置练习的基础上,关注词语的理解和掌握,再造语境,运用语言范式,结合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言语训练。
例如:《燕子专列》
1.瑞士政府为什么要用专列送燕子?(从课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读句子,划出难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2.瑞士政府是怎样呼吁的?(用上文中的词语说一说)瑞士人民是怎样救助燕子的?
通过前置练习了解到三年级的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救助燕子的原因和救助燕子过程的语句并不难,难点在于怎样理解和积累课文中难以理解的词语。
教师首先在学生查工具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气温骤降是指气温一下子降下来,让一直生活在当地的人都措手不及;饥寒交迫是因为几乎所有的昆虫在气温骤降后都冻死了,昆虫冻死了意味着燕子要挨饿,燕子同时受着寒冷饥饿的威胁;长途跋涉是指燕子飞回北方要飞越山岭,飞过河流,要飞很远的路;濒临死亡是指燕子又冷又饿又累,正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接着借助词语进行想象,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请用上这五个词语“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把你眼前仿佛出现的画面讲述出来。继而引导课文中是谁呼吁谁干什么?瑞士政府请求人民救助燕子。如果你是电视台的记者,你会怎样呼吁?用上这五个词语“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及“各位市民,各位市民,请注意——”为开头说一说。
学生这两次的讲述不仅仅是对文本的理解也是词语的进一步理解,将这些词语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转述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在学生的头脑中不断积累和厚实词语储备,沉淀言语能量。词汇丰富了,情感也就丰富了,语文素养这座“金字塔”的底座也就坚实了。
2.练习缩短句子,提炼简洁语言
在前置练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方法、策略,学会言简意赅地讲明一个问题,收获知识与能力,鱼渔兼得。
例如:《矛和盾的集合》前置练习
1.读课文找一找矛的优点是什么?盾的优点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2.科学家在发明坦克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读课文从文中划出答案。
通过前置练习,我们发现学生一下子能从文中找出“矛的优点是进攻,盾的优点是防御,科学家把矛的进攻,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就发明了坦克。”但是学生在讲述科学发现了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的时候,语言繁琐罗嗦,抓不住重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将一个意思简明扼要的表明。
首先,教师引领着学生学习概括第一次“发现问题”与“想出办法”。教师出示课文原句:“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最关键的词概括,发明家的方法就是——变铁屋子。接着,教师让学生自己练习找出第二次“发现问题”与“想出办法”。学生找出了句子“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在学生自主概括的基础上,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对比引导发现“开个小洞,安上炮口”描述最准确。最后,让学生用简单用简单的话去说第三次“发现问题”与“想出办法”:装轮子,安履带。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了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知道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能将意思表达得更为简洁。把内容理解和概括策略有效整合,学生练得充分,学得有效。
3.获取梳理信息,凝练有序语言
前置练习让学生自己跟作品打交道,引导学生获得在阅读文本时提炼信息、梳理信息的能力,并学习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例如:《乌塔》前置练习
请读课文,找一找乌塔是怎样独自一个人完成旅行的?
平时
旅游前
旅游中
通过前置练习发现尽管教师在表格中已经做了“平时、旅游前、旅游中”三个方面的提示,但是很多学生还是无从下手,面对近1000个字的文本,四年级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提炼有用的信息。因此,教会学生提炼梳理信息是本堂语言训练的重点。
总之,前置练习作为生本课堂的路线图,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言语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独立解决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蹲下来和同学一起讨论。在交流中,前置练习作为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为学生提供言语表达的基础。课堂上更关注学生言语学习的盲区,进行有效地言语实践引导,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扬起腾飞的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曹爱华? 引人入胜的前置性学习[J].学生之友,2013.10.
[3]龚芳?浅谈“生本”课堂中前置练习的设计 [J].学周刊,2012,(05):61.
[4].向珍凤.科学设计前置练习 真正体现学生主体[J].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03):40.
论文作者:刘丽央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3月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言语论文; 课文论文; 骆驼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3月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