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实际的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针对混凝土工程而言,其是整体建筑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工程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作业期间,企业对于这一环节的重视程度也比较高。但是,由于混凝土本身的性能相对特殊,所以,非常容易手段施工以及技术方面因素的影响,最终出现裂缝问题,最终导致工程出现安全隐患。故而,在今后的施工作业阶段,应该对加大重视,深入剖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有效应用裂缝防治方法,有效杜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隐患。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防治技术
引言
我国的建筑种类越来越多,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最常用的一种原材料。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混凝土进行施工有很多的优点,混凝土的价格较低,而且混凝土有非常强的抗火性能,这对建筑工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房屋建筑一旦发生火情,就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另外,混凝土的强度比较高,可以使房屋建筑更加的坚固。但是混凝土也有自己的缺点,在混凝土施工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混凝土裂缝,给房屋建筑的稳定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还会降低房屋建筑的使用时长,不利于人们对房屋建筑的正常使用,所以,在实际的混凝土施工中,一定要对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采用各种手段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保证房屋建筑可以正常使用。
1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裂缝原因分析
1.1施工材料选择缺乏科学性
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开展,与施工材料质量高低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但是,根据当前建筑混凝土施工水平分析得知,在具体的施工工作进行阶段,很多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其成因都是因为施工材料不符合规定以及标准。现阶段,建筑施工材料不合格主要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水泥的选择。相关人员在对水泥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质量问题,也没有依照标准进行操作。同时,在施工作业之前,也没有严格检查材料质量,从而导致在施工期间,经常存在施工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原材料的选购。在对建筑原材料进行购买的过程中,相关人员没有引起重视,一味地节约经济成本,肆意的购买一些劣质材料,最终引发问题出现[2]。
1.2混凝土结构设计不科学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工作开展的前期阶段,应该对施工工作进行合理的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混凝土工程不会出现裂缝问题。但是,在具体的设计工作进行阶段,设计人员并没有给予这一工作应有的重视,不能对施工现场进行认真的勘察,致使地质报告存在一定误差,最终使得实际数据与勘察情况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同时,设计人员在对施工环节进行设计期间,也没有对施工现场地基差异以及结构负载等进行充分考量,致使混凝土在外力的作用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裂缝问题。
1.3施工现场问题影响
针对建筑工程建设而言,其非常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由于温度的干扰,混凝土经常会出现横向裂缝。温度裂缝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具体是因为混凝土结构的内部以及外部温差较大。同时,混凝土结构在硬化期间,经常出产生很多的水热化,并且不能在短时间内释放,致使混凝土的强度不能得到提升,从而引发裂缝问题。此外,在具体施工阶段,如果温度达到零度时,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就会结成冰状物,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及弹性模量就会处于非常低的状态,进而引发混凝土裂缝问题[3]。
2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裂缝防止技术分析
2.1混凝土配合比与拌和施工
在对混凝土进行调配的过程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外界的气候、天气以及调配设备本身的质量等,会影响到水泥的水硬性与坍落度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对混凝土进行调配的过程中,需要对所处环境、地域条件等进行综合性的考虑,由此确定所需要的用水量以及其他物质的添加量。在混凝土调配过程中,水灰比至关重要,只有保证两者比例合适,才能进一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需要把握拌合时间。一般情况下,浇筑1.5h后拌合较为适宜。同时,各类材料的添加量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准把握,添加量的误差在±2%之间。此外,材料的投入顺序也十分重要,在拌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遵循相关标准中明确的投料顺序。为了保证拌合质量,需要选择质量性能佳且功能齐全的外加剂。如果未掺入外加剂,搅拌时间至少在90s以上,而如果投入了外加剂,则搅拌时间则需要控制在2min以上。在搅拌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观察混凝土的性能与质地,保证所拌合的混凝土和易性、黏聚性、保水性等参数能够满足标准需求。
2.2混凝土浇筑
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选择振捣器。在此基础之上,充分结合结构断面的尺寸开展分层浇筑与振捣作业,同时需要对混凝土分层厚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一般控制为虚铺45cm。在对柱以及剪力墙竖向结构进行浇筑的过程中,需要控制自由倾落高度在2m以下,且将每1层的浇筑厚度控制在0.4~0.6m的范围之内。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不同强度的混凝土交接在某一处,针对交接处的混凝土浇筑应当优先对高强度的混凝土进行浇筑,然后再开展强度相对较低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如果因为工程需要同时开展浇筑,需要注意避免将低强度的混凝土混入到高强度混凝土当中。
2.3填充密实法
如果裂缝已经发展到中等宽度,那么可以采用填充密实法来进行处理,首先处理裂缝,将其弄成凹槽状,再对其使用一定的填充材料进行处理。如果裂缝小于0.3mm宽度,可以通过专门的封堵材料来对混凝土进行处理。
2.4压力灌浆法
压力灌浆法又被称作注浆法,通过注浆法能够对面层进行修补,还能将注射用胶通过压力的通深入到混凝土内部,从而起到粘接和封闭裂缝的效果,当前这种方法的效果最为突出,因此其应用也较为广泛。
2.5结构补强法
由于外部的众多因素而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会对其使用性能造成较大的阻碍。如果不能尽快处理好这些裂缝,就会给建筑的正常使用以及安全性能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如果建筑发生地震或者火灾等突发情况导致建筑的荷载突然增大,并且超出其承受能力而形成裂缝,或者由于钢筋的承载力不够而造成开裂,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达到有效的步补强,加强建筑的安全性。
2.6建筑混凝土产生裂缝后的处理措施
对于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裂缝,由于浆料不容易灌入,可以采用表面处理法及时对裂缝进行修补工作,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的防渗堵漏工作。而对于可以进行灌浆的裂缝,可以采用灌浆法,通过使用相关压送设备可以将补缝的浆液注入进裂缝之中,从而达到闭塞的目的。对于严重损坏的混凝土可以采用混凝土替换法,将产生裂缝的混凝土用新的混凝土材料替换。如果混凝土构件所产生的裂缝已经大到影响了其正常的承载能力,就应使用加固法,通常有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及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等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有许多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施工如果出现问题,很容易出现混凝土的裂缝,给房屋建筑的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在混凝土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对裂缝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管理,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沈莉萍.浅析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及施工质量管理措施[J].四川水泥,2017(07):155.
[2]胡明浩.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控制分析——以高层建筑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6(46):12-13.
[3]莫宏波.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产生裂缝原因及控制的探讨[J].四川建材,2009,35(06):38-39.
论文作者:常旭然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在对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质量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