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消化内镜治疗肠息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实施消化内镜治疗的肠息肉患者66例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其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分析两种患者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以及肠道准备质量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观察组在肠道准备质量评分方面较对照组表现更优,两组差异明显。结论:对于胃肠息肉患者实施消化内镜治疗后,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以及降低治疗费用,还可提高患者肠道准备治疗,临床上可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消化内镜;肠息肉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239-02
消化内镜技术在近些年来临床上探究不断深入,对于消化诊治方面应用也越发广泛。同时因消化内镜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容易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和不适感同时术后也易产生并发症,因此,临床护理时对护理质量要求也进一步提高。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临床护理路径可使得患者恢复速度加快提升服务质量。本文为探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消化内镜治疗肠息肉效果的影响,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实施消化内镜治疗的肠息肉患者66例,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实施消化内镜治疗的肠息肉患者66例进行分组,均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14例,年龄为37~70岁,平均年龄为(50.82±4.91)岁。观察组患者男17例,女16例,年龄为36~71岁,平均年龄为(51.32±4.71)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临床检验和病理特征确诊为肠息肉;患者精神状态良好且具有一定自理能力。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肠梗阻、胃癌、精神障碍、结直肠癌、消化道出血以及心肺功能异常等。所选取66例患者均同意此次试验。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条件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内容有:(1)设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选取4到5名相关专业的护理人员明确责任,落实工作到个人,定期实施临床护理知识培训,护士长加以指导和管控[1]。根据医生提供的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制定护理个性化方案。(2)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落实,患者急入院起护理人员应协助办理入院手续,同时对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告知,做好基本生理检查,患者入院三天后开展健康宣教以及护理评估。(3)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如发现紧张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需及时疏通开导。之后进行肠道准备质量评估,做好无缝隙交接转运到消化内镜中心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诊断[2]。入院五天后,可指导床上床下活动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食品,告知患者遵循医嘱用药。患者出院时指导健康饮食以及嘱咐患者加强运动。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种患者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以及肠道准备质量等。肠道准备质量评估使用评分量表为波士顿肠道准备评估量表,将结肠分为左结肠,右结肠以及横结肠,分值3分。肠道质量准备质量随分值升高而升高[3]。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判定,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肠道准备质量评分
观察组在肠道准备质量评分方面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肠道准备质量对比(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消化内镜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对疾病进行护理而忽视了患者实际需求,本文实施的临床护理路径,倡导以人为本理念[4],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程序化预见性人性化的护理方案,可使得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增强的同时还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在实现连续性护理,无缝隙连接的工作流程后,弥补了护理中的不足从而满足患者实际需求。该护理路径对目标管理较为重视,可按照消化内科的具体要求,预见性评估肠息肉患者的风险,加强监督和管理,防止出现管控风险以及护理不当行为[5-6]。临床护理路径还可通过患者护理人员和医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沟通可有效防止医患沟通不足,护理人员宣传不足以及未详细告知内镜检查相关注意事项避免了医患人员之间的矛盾。本文中,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观察组在肠道准备质量评分方面较对照组表现更优,两组差异明显。 结果也体现了临床护理路径的优越性。
总而言之,对于肠息肉患者实施消化内镜治疗后,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以及降低治疗费用,还可提高患者肠道准备治疗,临床上可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张小平.临床护理路径对消化内镜治疗胃肠息肉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42(07):892-893.
[2]刘春芳.临床护理路径在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围术期应用效果及对预后影响[J].淮海医药,2018,36(01):107-108.
[3]高琼.临床护理路径在胃肠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8):110.
[4]陈小方,任敏.临床护理路径在胃肠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3):4628-4629.
[5]朱明芹.胃肠息肉患者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3):1962-1963.
[6]朱红,荣加.临床护理路径在肠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6(S2):183-184.
论文作者:彭容,叶晓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患者论文; 息肉论文; 路径论文; 肠道论文; 质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