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地区隧道工程防排水技术研究论文_高沛沛

严寒地区隧道工程防排水技术研究论文_高沛沛

浙江交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51

摘要:在严寒地区,隧道结构因为地下水的存在,长期出现冻胀的问题,经过冻融后,隧道结构会产生破坏,这样大大的影响了结构的使用寿命。本文以我国严寒地区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广泛存在的多种冻害情况进行认真的对比、分析和研究,将严寒地区隧道工程防排水技术的成果予以归纳和总结,同时也为今后这一类型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严寒地区;隧道;保防排水系统;施工技术

一、严寒地区隧道工程防排水状况

我国东北地区处于高纬度寒冷环境,冻胀现象延续时间长,对交通建设的隧道工程产生了一系列的冻害。致使在严寒地区隧道防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中面临着新的难题,处置不当会给后期运营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解决严寒地区隧道冻害问题变得越来越迫切。

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寒区及严寒地区20世纪50年代之前(建国前)修建的铁路隧道工程中,由于这些隧道修建时间较长,绝大多数均存在冻害情况。其中在我国东北地区就有约45%的铁路隧道存在冻害,约占这一区域隧道总长度的40%。

上述类型区域多属于季节性冻土,冬季冻结,夏季融化,多年冻土较少遇见。在这种环境状况下出现的常见隧道冻害现象主要有挂冰、冰椎、冰塞、冰楔、围岩冻胀、衬砌混凝土冻融破坏、衬砌冷缩开裂等,除混凝土冻融引起劣化外,还有因衬砌背后围岩冻结引起的隧道变异,这是隧道冻害的基本特征,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隧道漏水或结冰,造成衬砌混凝土劣化和变异,降低通信信号、电力等设备和钢轨及扣件等的耐久性。漏水会使衬砌背后的土砂流失,而在衬砌背后形成空洞,并进一步产生偏压、路基下陷等。而在寒冷地区,结冰更加剧了对列车运行安全的威胁,对线路维修人员的行走和作业都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衬砌背后围岩的冻结会造成衬砌的破坏。

严寒地区隧道工程防水等级满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规定的一级防水标准。

洞内防水设计:确立衬砌结构自防水为根本,主体结构的抗渗等级为P10。当隧道地处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5℃的地区时,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等级提高一级。隧道拱墙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防水采用EVA或ECB防水板,防水板厚度不小于1.5mm,无纺布密度为不小于350g/m2。长隧道地下水发育,必要时采用径向注浆方式加固隧道周圈地层,把地下水阻隔于地层最大冻结深度以外,防止地下水冻涨引起隧道结构受损。施工缝变形缝防水。当隧道地处严寒地区时,长度小于2km的隧道纵向每隔30~60m设置温度变形缝一道;长度大于2km的隧道,两端洞口气温影响范围内每隔30~60m设置温度变形缝一道。为保障施工缝及变形缝防水的可维护要求,保温段施工缝及变形缝的防水加设可维护注浆管。

洞内排水设计:

当-5℃<t≤-3℃时,洞口段设长度不小于100m的保温水沟。

当-10℃<t≤-5℃时,洞口段设长度不小于500m的保温水沟。

当-15℃<t≤-10℃时,洞口段设长度不小于300m的中心深埋水沟或防寒泄水洞,设置长度不小于100m的保温盲沟,设置长度不小于1000m的保温水沟,设置中心深埋水沟或防寒泄水洞段,洞内水沟侧壁不再设置泄水孔。

当t≤-15℃时,洞口段设长度不小于500m的中心深埋水沟或防寒泄水洞,设置长度不小于500m的保温盲沟,设置长度不小于2000m的保温水沟,设置中心深埋水沟或防寒泄水洞段,洞内水沟侧壁不再设置泄水孔。

另外除了考虑上述原则及相应措施,还应从隧道防、排水工程的可维护性的角度着手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为了保障寒冷及严寒地区隧道运营期间防排水的易于维护要求,建议采用以下方法:

在设置中心深埋水沟和防寒泄水洞的段落,每隔30m设置一座检查井,检查井宜结合避车洞设置。施工缝及变形缝处埋设可维护注浆管,保证防水效果。双侧保温水沟的保温材料采用20~25cm长条状保温材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寒区及严寒地区铁路隧道工程防排水技术的研究方向

1、气象条件

气温、风向、气压等气候参数直接影响隧道防排水防冻措施,在工程设计中,隧道设计所依据的气象资料是根据有气象记载的气象站资料,与实际工程所处点的工程条件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东北地区某隧道,气象资料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2.69℃,极端最低气温为-33℃,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观测的最低气温远低于-33℃。

因此,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这种差异,建议在勘察阶段对隧道洞口的风向、气温等气象资料进行个别收集或者根据附近气象点资料进行气象资料取值的专门研究。

2、温度变化梯度研究

运营隧道内温度变化梯度目前没有规范性指导意见,《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隧道)》中认为采取保温措施的水沟可仅在两端洞口150~400m范围采用保温措施。

《寒冷地区铁路隧道防止冻害的基本措施》(作者:关宝树)中指出,隧道内结冰发生区域(距洞口)为1800m。

根据哈尔滨铁路局铁路隧道冬季冻结情况来看,工务部门认为,隧道内发生冻结现象的范围在距离洞口1~2km内,滨绥线杜草隧道3.9km(双洞单线)和滨洲线兴安岭隧道3.1km(双洞单线),全隧道冬节都有挂冰现象,全隧道均修建了中心深埋水沟。

同时,随着隧道断面不断增大,隧道内通过的列车速度不断提高,隧道内外空气热交换进一步加剧,隧道内温度梯度变化情况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3、地层加固研究

隧道衬砌结构背后存水后,如果不能及时排出洞外,冬季结冰是难以避免的,岩石隧道本身几乎无冻胀性的,有冻胀性的地层一般是黏性土和细颗粒土,而且其冻胀性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强。隧道洞口地层往往是各类土层或岩石经严重风化形成的土层,本身具有一定的冻胀性。

因此,研究冻胀性的地层的加固效果,改善其密实性,降低其透水,减小隧道周围冻融对隧道结构耐久性的影响,是严寒地区防冻的重要措施。

4、结构防排水系统研究

目前,寒冷及严寒地区铁路隧道结构与温和地区的隧道结构基本没有区别,隧道结构仍采用“防、排、截、堵结合”的原则,如温度很低的严寒地区防寒段的保温侧沟在冬季基本被冻死,但隧道结构在水沟部位还是采用泄水孔从隧道周围的围岩向隧道内侧沟排水,因此有必要研究严寒地区隧道不设泄水孔的结构设计。

隧道结构自身的抗渗与防冻措施也是有必要研究的,根据东北地区既有铁路隧道调查结果,洞口段衬砌开裂现象十分普遍,一方面是当时的模筑衬砌施工造成衬砌混凝土不均匀而导致开裂,另一方面与衬砌经受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所致。

温度变形缝的设置可以减小温度收缩,但对低温情况下变形缝防水也带来一定的考验,这些问题也是值得研究的。

三、结语

随着铁路和公路事业的发展,高纬度严寒地区隧道建设越来越多,本文,着重从隧道设计理念、和保温型防排水施工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采用科学合理的 设计方案,从理论上解决防冻及排水通畅的问题,不断开发及选择新更优质的保温材料,在施工中,不断创造改进新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来不断提 高防排水的施工质量,力求从根本上解决严寒地区隧道冻胀影响,研究为今后高寒地区隧道保温型防排水设计的改进和现场施工技术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实际现场经验。

参考文献:

[1]黄志杰.象山隧道径向注浆堵水施工技术[J],隧道建设:2009 年 2 期,112-113[5]杨昌贤,夏勇.浅谈严寒地区隧道防排水设计[J],高新技 术企业:2012 年 01 期,121-123

[2]陈建勋.梯子岭隧道防冻隔温层效果现场测试及分析[J],公路:2006 年 08 期,107-199

[3]陈建勋,罗彦斌.寒冷地区隧道防冻隔温层厚度计算方 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 年 02 期,57-58[8]铁道部.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S],北京:中 国铁道出版社,2010

论文作者:高沛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  ;  ;  ;  ;  ;  ;  ;  

严寒地区隧道工程防排水技术研究论文_高沛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