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张杨

临床护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张杨

张杨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三公司职工医院

[摘要]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7月份—2015年12月份收治的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住院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经临床不同护理,实验组住院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给予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家属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效果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临床中常见的肺炎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精神不振等,严重者会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1]。临床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离不开护理,为进一步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择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不同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5年7月份—2015年12月份收治的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确诊所有患者均为小儿支气管肺炎,排除支气管哮喘患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7±1.8)岁,病程3—10d,平均病程(4.9±2.9)d,体温37.7—39.8℃,平均体温(37.9±2.7)℃。对照组患者40例,男性23例,女性187,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7±1.2)岁,病程3—12d,平均病程(5.0±2.7)d,体温38.4—40.2℃,平均体温(38.3±3.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任何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即对家属进行教育宣传,保持室内空气,设定室内空气在20℃左右,湿度在60%左右。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加以监测,对症护理。

1.2.2 实验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即患者入院后及时监测生命体征,依据患儿发病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护理路径,并对患儿实施降温处理与氧气吸入,避免患儿出现脱水现象。(1)降温:护理人员给予患儿物理降温,如松解衣服、温水擦拭,如效果不明显可给予退热剂;(2)氧气吸入:如患儿出现呼吸急促现象需采取雾化吸入,行鼻导管供养,湿化氧气,维持氧浓度在1L/min左右,氧浓度在35%。假如患儿缺氧严重,需给予面罩给氧,氧浓度维持在3L/min,氧浓度在45%[2]。(3)避免脱水:护理人员需要给患儿更换尿布,避免出现臀部感染现象,如患儿出现腹泻则需要服用蒙脱石散等,起到保护胃肠道的作用,还要对患儿大便的颜色、次数进行观察,必要时需给予抗感染治疗。(4)雾化吸入:在雾化吸入时要保证患者处于平静状态,10—20min/次,在雾化吸入过程中需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加以观察,如出现呛咳现象需停止雾化吸收,等到清除患儿鼻腔分泌物后再次实施雾化吸入[3—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住院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1.4 评判标准

(1)痊愈:患者炎症基本消失;(2)好转:炎症有所吸收,阴影缩小;(3)一般:炎症吸收不完全,阴影缩小不明显;(4)无效:炎症未吸收或加重,阴影未缩小或扩大。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主要选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按照临床参数种类进行t、χ2检验,分别用x±s、百分数表示,若P<0.05,则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住院情况对比

经临床不同护理,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为(6.1±2.1)d,住院费用为(1927.8±157.9)元,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为(9.7±1.7)d,住院费用为(2781.9±248.4)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经临床治疗与护理,痊愈15例,好转12例,一般1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痊愈7例,好转15例,一般10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0.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87.5%(35/4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55.0%(22/4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实现护理工作的规范化与合理化,可以将护理内容扩大化,护理人员在遵循临床护理路径时可以对患者一天内所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进行记录,在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后,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如此一来能够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5]。在本次研究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另外,在患儿治疗期间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明确护理人员的责任,避免护理工作的盲目性。与此同时,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患者家属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可以缩短医患之间的关系,尽可能满足患儿家长所提出的要求,提高护理满意度。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临床护理路径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护理人员习惯于传统工作方式,所以还需在临床中积极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何晓霞,龙燕玲,石碧兰.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4,03:103-104+107.

[2]许琳琳.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2014,32:122-123+126.

[3]张荆武.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5:106-107.

[4]陈巧玲,黄燃华,吴少辉.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J]. 临床医学工程,2015,06:793-794.

[5]蒋海英.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2:213-214.

论文作者:张杨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张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