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将学术批评引入教学的实践-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论文

谈将学术批评引入教学的实践-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论文

谈将学术批评引入教学的实践
——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

杨 芳 李士金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223001)

摘要: 袁编云:“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特征。事实上,好辩不仅是《孟子》的特征,《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莫不如此。”孟子明明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后来又强调:“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意思很清楚,孟子从未认为自己是“外人”所批评的“好辩”。“好辩”是外人加在孟子头上的不实之词,袁编却说“好辩不仅是《孟子》的特征,《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莫不如此。”《孟子》中两次谈到“好辩”。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显然,“好辩”在当时有贬责之义,与今人所说“强词夺理”意思相近,袁编却把“好辩”与“论辩”等同。

关键词 : 学术;批评;教学;实践

1 畅小朋友像个愤青一样激进,学委张南南说的话使人恍然大悟

一学期的文概课就这样过来了,说实话刚开始由于不习惯老师上课的形式,便挺排斥的,后来才发现这是老师为了照顾到每个同学,用心良苦。每节的讨论课,总有思想与思想之间擦碰出来的火花,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看法,你会发现每位同学不一样的一面,很有意思,也收获颇多。印象最深的是王亚琪,几乎每节课都少不了她的发言,而且每次都能长篇大论的说一通你从未听说过的事情,不慌不乱有条不紊。学习委张南南,一个辩论好手,说的话能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逻辑性很强,像说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总能在听后让你不住地点头信服。还有我们宿舍的舒畅小朋友,像个愤青一样激进,发言总是慷慨激昂,不说内容,就那架势就十分霸气。如果她去做一个演说家,那氛围与号召力一定相当不错。关于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婚丧礼俗,舒畅是持否定态度的,她回忆了一场自己亲自经历的亲人的丧礼,回忆的过程中她的情绪很激动,可见这场丧礼给她带来了多大的影响,丧礼那天来了很多人,很多都是好多年不见面的亲戚,也只有这个时候大家才会聚到一起,意思意思的嘘寒问暖几句,假哭几声,便在一旁三五成群的话家常了,丝毫看不出悲伤,有些人家的丧礼上甚至请人代哭,还有花钱请人大跳艳舞的,这个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丧礼最热闹的是吃饭的时候,几十桌的宴席,如此的铺张浪费是为了显摆吗?有些人开玩笑说,现在想死都死不起了啊,虽然有些夸张,但多少也是反映了社会现实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国,在几千年流传中,很多东西都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存在了,要想消除这种思想,不是一日或者几日就可以的,这是个巨大的工程,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自然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但是哪些是糟粕呢?人们对这个有着不同的看法,争论不休,但是就我看来,婚丧礼俗就有很多是应该舍弃的,应该用更文明的方式去代替那些古老的习俗,婚丧礼俗应该要从简,越简单越好,不要的东西都要舍弃,让死者安安静静地走,不是很好吗?

2 《金瓶梅》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故事为引子

张桂花给我们介绍了一本书,给我们讲述了其大致的内容,这本书在现在看来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但是在当时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在那个时代看这本书是绝对不被道德所允许的,是为世俗所唾弃的,是一本禁书,这本书就是——《金瓶梅》。它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故事为引子,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3 种身份的封建时代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体现当时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内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间的地痞、流氓、宦官、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西门庆原是个破落财主、生药铺老板。他善于夤缘钻营,巴结权贵,在县里包揽讼事,交通官吏,知县知府都和他往来。他不择手段地巧取豪夺,聚敛财富,荒淫好色,无恶不作。他抢夺寡妇财产,诱骗结义兄弟的妻子,霸占民间少女,谋杀姘妇的丈夫。为了满足贪得无厌的享乐欲望,他干尽伤天害理的事情。但由于有官府做靠山,特别是攀结上了当朝宰相蔡京并拜其为义父,这就使他不仅没有遭到应有的惩罚,而且左右逢源,步步高升。

3 《穆斯林的葬礼》

我给大家推荐的书是《穆斯林的葬礼》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壁长于心计,次女冰玉娇小任性。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卖买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3 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3 年终成行家。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壁,决心重振家业,10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战后一同回国,姐姐收留新月为自己女儿,冰玉远走他乡。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可是红颜薄命,新月因严重的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最后冰月回来后,却发现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了。这本书结局其实很悲惨,我看的时候都哭了好久,人生就是一场戏,我们都不过是这场戏里的小人物,演绎着属于我们的悲欢离合,这本书教会我们很多东西,,它让我明白人的贪欲是多么的害人,想要快乐就是要知足开朗的面对生活。因为我们有未来,有生活的权利,因此,我们就拥有一切。热爱生命,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关爱身边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延续新月的生命!

4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文化传承过程中关于女子道德的误解很多。胡安国在《春秋传》中批评鲁庄公的母亲姜氏会齐侯于禚,指责他们乱伦灭法、不可理喻。对另一个女子宋伯姬则加以表扬。“宋伯姬在家为淑女,既嫁为贤妇,死于义而不回,此行之超绝卓异者,既书其葬,又载其谥。”(《春秋传》卷十二)根据《谷梁传》,宋伯姬的住处失火,左右呼她避火,她认为“妇人之义,傅姆不在,宵不下堂”,所以坚持留在室内,终被烧死。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是非常迂腐的行为。但以当时的道德标准,宋伯姬临危不惧,坚持节义终于牺牲是非常令人敬佩的。有许多人做不到这一点,能做到的人是受到官方和民间共同赞扬的。宋伯姬当时并非不想求生。问题是“求生”的条件是什么?“舍身而取义”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优秀传统,不可丢失。我们不要去片面地理解胡安国的立场、观点,就像片面地理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样。如果大家都“失节”,这世界,这社会就无法存在下去,岂是一二人饿不饿死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98.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30-332.

[3]李士金.理学思想内涵精神分析[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83-84.

(收稿日期: 2019-07-21)

标签:;  ;  ;  ;  ;  

谈将学术批评引入教学的实践-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