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任何一个环节控制不到位,容易引发质量问题,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在明确整体施工目标的基础上,把握不同施工环节的施工要点,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不同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为施工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市政道路;特点;施工质量;管理要点
1市政工程道路施工的特点
1.1施工场地有限
市场工程道路施工的场地都是在城市大街小巷内进行的,所处的场地较为狭窄,而施工对象一般都是拆除旧房或者挖掘道路,整体工程量大,施工设备体积较大,严重影响施工道路附近的环境和交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这种情况下,不利于道路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1.2原材料成本投入较大
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原材料,它占据了工程总造价的半数以上的比例。所以,在城市道路施工中,原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既要选择质量信誉度较好的材料供应商,又要控制原材料的成本投入。材料采购部门必须对材料质量和价格进行很好的管理和控制,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施工现场的格局设置,运输距离的远近都是影响材料选择的主要因素,都需要详细的了解和分析。
1.3地质状况影响很大
现场地质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市政工程道路施工的质量。如果,在道路施工之前,没有对现场地质条件进行认真的勘察和分析,就会给后续的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如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包括雨水,污水排水工程,如果施工前没有对工程现场的地下水位和土质进行勘察,施工中就会在下水井点,深井降水等设置出现偏差,从而影响道路整体质量。如果地下水位高,土质差,就要等水位下降后,达到符合施工条件才能开挖沟槽。另外,如果管道埋设在深土和土质很差的地方,在开挖沟槽时需要采取边坡支护措施,从而保证道路施工顺利进行。
2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1测量定位、施工放线
测量定位、施工放线是道路工程展开施工基础工作,在道路工程开始施工前,必须根据道路设计中线、宽度、纵断面高程、横坡结合原地面高程、开挖及填土放坡、临时排水设施进行计算,准确对道路中线、施工边线(开挖或回填边线)进行放样,要充分考虑施工措施、路基处理及路基稳定性对宽度的要求,到位边到角,不留薄弱点,处理到位,避免后期二次处理出现质量隐患;在此期还应结合前期的调查对道路范围内各种管线进行准备测绘,设置相应警示、隔离设施,防止后期施工的损坏。
2.2基底处理
道路路基基底处理是道路工程实体施工的第一环,也是路基填筑前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对地表进行清理,通常清表深度为30cm,对地表上杂草、树木等有机质及杂物等要进行彻底清除,对基底进行检压,并对软弱土层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换填、戗灰、抛石、地基加固等相应处理,对原状坑洞、清理后填平压实,使其达到设计要求,同时做好施工降排水工作,使地下水位降至施工作业面50cm以下,确保施工在无水状态下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路基填筑
路基部分是道路工程的承重层,承受着由路面传递下来的全部荷载,其良好的稳定性、整体性关系到整个道路的承载能力及使用寿命,所以在路基填筑时应从低处开始分层水平回填,每层控制回填土厚度为30cm,并按2~4%控制填土横坡,以利排水,填土宽度应为填土层所位于的高程计算宽度每侧增加50cm,应尽量避免因宽度不足而出现帮坡的情况,当路基填筑纵横向任一方向处于坡度陡于1∶10的斜面上时,还应设置坡度为4%,宽度为2米,坡向外侧的台阶进行搭接,以保证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在填土超过既有管线高度50cm时,应挖除管道两侧松散土体,采用小型机具重新夯实,对管道四周一定范围内还应用中粗砂水密填实,确保管线的运行安全及路基稳定。路基填筑除须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外,在路基填料方面还应控制其匀质性、土块大小、含水量、土质等指标,以减少后期不均匀沉降对路基造成的破坏。
2.4排水工程
排水工程是城市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不仅关系到城市的生产生活需求、道路的安全运行,同时也严重关系到道路后期运行的耐久性、可靠性。在排水工程施工时,须严格控制原材料、管材质量,按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尤为重要的是控制好管道渗水量、沟槽及井周回填质量。排水管道须在路基填土达到管顶50cm方能进行开挖,以确保排水工程管道安装完成后路基的整体碾压密实度,开挖时严禁超挖,如出超挖须用砂石混合料回填密实,并确保在无水状态下施工,避免基底受水浸泡影响承载力,管道安装及管井砌筑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管道及管井应采用透水性较好的匀质填料,分层对称回填,避免管道及管井因承受过大侧压力而产生位移变形,出现渗漏,良好的管道安装及沟槽回填质量能避免后期沿管道走向形成沉降裂缝的质量通病。
2.5市政道路附属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附属物施工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影响市政道路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施工单位应注重附属物施工质量的控制。①把握路缘石施工细节。根据设计图纸,设置路缘石基准点、基准线,合理安装路缘石控制桩,即,路口位置桩距离应控制在1~5m范围内,曲线路段桩距应控制在5~10m、直线路段桩距应控制在10~15m。当道路弯曲半径超过15m时应使用60cm或100cm的站石。曲线半径不足15m时可考虑使用30cm或60cm站石。使用水泥砂浆对站、卧石进行灌封时应保证水泥砂浆抗压强度至少为10MPa,保证灌封嵌实饱满。在站石背后浇筑水泥混凝土支撑,并还土夯实,夯实高度与宽度不能小于15cm、50cm。②认真铺筑人行道路面砖。铺设路面砖时应设5~10m间距的纵横平行路面砖基准线,进行挂线时应注重抛高量的考虑,作业过程中注重平整度检查。同时,按照45°、横向、纵向方向同时进行校验。另外,使用砂子将路面砖间的接缝填满,使用板刷或扫帚将路面上的砂子扫进缝中,而后进行终碾操作。③注重雨水口及雨水支管的合理设置。砌筑雨水口时应保证雨水管端面露出井内壁,长度应控制在2cm以内。保证雨水口表面平整,砌筑作业时不能出现缺漏、空鼓情况。敷设雨水支管时应保证平直,尤其杜绝出现凹兜、反坡、错口等,尤其应注意当雨水支管与现有雨水干线相连施工时因避开雨季。
3结论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具有工程量大,施工期长等特点。而工程施工的质量不仅受到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制约,与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也息息相关。现阶段,我国市政工程道路施工整体水平对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很多质量问题,给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市政工程道路施工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对项目工程的进度,成本,合同等实施正规化和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各个阶段施工质量加以控制,加强施工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意识,规范操作行为,为市政工程道路施工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泽民.市政道路工程水稳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刍议[J].住宅与房地产,2017(09):194.
[2]孙义攀,赵新军.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17(06):199.
[3]刘一霖.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6(40):230~231
论文作者:于恒永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道路论文; 路基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市政工程论文; 雨水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