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语言推广体系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启示论文,体系论文,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言的国际化程度(或称可接受程度)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多方面因素紧密相关。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语言对国际经济贸易、政治对话、文化传播以及维护自身国家文化安全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许多国家为了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都非常重视本国语言的推广工作,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
张西平等(2006)对英语、法语、西语、德语等语言的对外推广历程进行了分析[1],这些国家的做法对我国的汉语国际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日本的语言政策介绍方面可资借鉴的资料还比较缺乏,信息也相对比较陈旧①。日本在推进日语国际化方面所做的工作也是长期不懈的,取得的成效非常显著,近年来国际社会以及日本社会变化巨大,日本的语言传播政策也体现出新的面貌。我们有必要了解作为邻国的日本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为我国的语言推广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日本语教育的现状
日本国内使用日语,是“一个相当程度的单语国家,是文化世界中少有的保持语言同质的例证之一”[2],日本有朝鲜人约66万人以上,但仅有约15万人使用朝鲜语,另外还有目前几乎不被使用的爱努语[3],因此日本没有多民族国家那样复杂的语言规划,国内的语言文字政策基本是围绕日语规范化而进行的。
张西平等(2006)认为,推动语言传播的两条根本性措施是专门的语言推广机构和专门的基金。日本在语言推广方面也正采取着这样的措施。日本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国际影响力,加上政府将推广日语作为国策,许多举措得以充分实施,保证了日本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日本将对母语为非日语的人所进行的日语教学称为“日本语教育”,2006年,日本海外有133个国家和地区、计2979820人在13639个学习机构中学习日语,教师人数为44312人。通过广播电视或自学等其他方式的学习者尚未计入其中,估计应达数倍[4]。而日本国内学习日本语的人数也一直呈上升趋势,截至2005年11月,日本国内学习日语的人数为135514人,进行日本语教育的机构有2047所,其中大学有625所,学习者为44858人,其余则在其他教育机构学习[5]。
二、日本的语言推广实施政策
日本语教育很早就展开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1895-1945年之间,日本语被作为服务于帝国主义战争以及殖民统治的工具,日本甚至将日本语定位为大东亚的通用语言,禁止使用除德语、意大利语之外所有印欧语系语言和本地语[2],而强迫人们将日本语作为母语学习。他们开设学校、派遣专职教师、设立专门的推广机构、出版刊物,组织比较严密。当时日本国内也接受了一些来自殖民地的留学生、研修生,但主要为政治服务,这一时期的日本语教育不能算作真正的第二语言教学。
战后的日本语教学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政治、经济上发生的重大变化必将给语言推广政策带来影响。战后的日本语教育可以分作三个阶段[6]:战后至1975年;1975年至1990年《出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简称“入管法”)实施;1990年“入管法”实施以后。日本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提供信息,如国际交流基金会每年都调查海外日本语教育的总体情况,涉及不同地区、不同国别、不同教育阶段及学习目的、教师情况、教学情况等多个方面;而日本文化厅文化部国语科每年都会对国内的日本语教学总体情况进行更新。这些调查和统计情况对日本调整日本语推广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很多措施都是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可以说日本汇聚了官方与民间、团体与个人等多方面力量,在长期的推广教育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日本语推广体系。
本文拟从教学对象、研究机构、师资培养、信息渠道以及日本语教育支持机构等方面的政策和状况分别进行探讨。
(一)针对定居者的政策
20世纪后期,日本增加了不少有着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长期居住者。
1.难民及家族
1976年越南战争结束后,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印度支那难民纷纷涌入他国,由于其他先进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接收政策,迫于国际压力,日本于1979年在亚洲福利教育财团下设置难民事业总部,在姬路、大和成立定居促进中心,在东京品川区成立国际救援中心,为难民进行日本语教育,并培训其适应日本社会的能力。1981年联合国制定《难民条约》后,日本政府遵循要求,继续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这批难民人数达1万人,其家族及二代也陆续前往,形成一个较大的特殊群体。
2.战争遗留孤儿及家族
二战结束时期日本遗留在中国一批孤儿及少数妇女,中国改革开放后他们陆续归国。1984年厚生省成立“中国残留孤儿援护基金会中国归国孤儿安居促进中心”,负责处理相关事务。因归国者并不完全都是孤儿,后改名为“中国归国者安居促进中心”。这一工作直到现在仍在持续,根据厚生劳动省②发布的信息,截至2007年8月,自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已回到日本的孤儿共计2519名,随其回国的家属共计20338人。此外还有从萨哈林、菲律宾归来的孤儿及家属③。这些人都需要进行特别的日本语教育和环境适应训练,以培养其独立的基本生活能力。
3.南美日裔及家族
1985年9月,法、德、英、美、日五大工业国签订“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泡沫经济产生的高汇率促使大量企业把部分工序移到东南亚国家,而日本国内企业空虚,劳动力严重不足。1990年“入管法”修订,实行新的技能实习制度,南美洲的日裔三代以内都可以到日本就业,这一人群的到来为日本补充了劳动力。由于他们的特殊性质,日本称其为“new comer”。
4.海外新娘及护工人员
日本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农村人口减少,适婚人群中女性不足,不少海外新娘涌入日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娘危机。日本人寿命世界第一,进入老龄化时代后,看护、照顾老人的工作日益急迫和繁重,而日本生育率持续下降,国内劳动力难以补充,因此,日本从越南、菲律宾等国引入了不少护理人员。针对这一人群,开展了特别的日本语教育设计和指导。
(二)针对留学生和研修生的政策
战后最初的十年间,日本一些大学和民间机构的日本语教学对象主要是传教士。1954年东京外国语大学和大阪外国语大学设置了一年制的留学生别科,才算真正开始进行留学生教学,主要是国费留学生。1960年,国费留学生制度发生变化,千叶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分别开设了理科和文科的三年制留学生课程。1964年文部省设立留学生科,1968年东京外国语大学特设日本语学科,次年成立东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日本语学校,三年制课程告一段落。
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研修人员也来到日本学习。1959年通产省(现为经济产业省)设立海外技术者研修协会,开始对来日研修人员进行日本语教学。1960年,“赔偿印度尼西亚留学生制度”制定了五年计划,每年招收100名学生到国际学友会分校研修一年日本语。
1983年,在日攻读专业的留学生人数只有1万人④,中曾根首相访问东南亚时同留日人士座谈,他们认为日本作为留学之地缺乏吸引力。另外,与国际社会相比,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留学生人数都大大超过日本。日本政府决定采取重要措施,当年即由21世纪留学生政策恳谈会提出“关于21世纪留学生政策的建议”,次年提出“关于充实21世纪留学生政策”的报告,文部省制定了著名的留学生10万人计划,即21世纪到来之时在日留学生达到10万人。这一时期,亚洲一些国家的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大量学生能够自费留学日本,赴日留学人数猛增,但后来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留学生人数减少,直到2003年,10万人计划才得以完成。
按照日本文部省规定,报考大学的留学生要在自己国内接受过12年以上学历教育,达到日本语能力考试1级,通过财团法人日本国际教育协会组织实施的私费外国人留学生统一考试,并具有经费支付能力。为适应这种严格的报名条件,专门进行日本语教育的日本语学校应运而生。为防止一些人利用日本语学校进行非正当活动,日本语教育振兴协会制定了日本语教育设施运营标准,在设施条件方面提出了一定规范;日本文部省、外务省会同法务省,则对日本语学校的招生条件及学生申请在留资格、办理护照、签证、入学、延期、打工等一系列手续进行了明确规定。
自2002年起,日本改革了考试制度,采用日本留学考试(Academic Japanese),文理皆有日本语科目,主要测试在日本大学就读所需的日本语能力,分为听力理解、听力阅读理解、阅读理解及论述。这一考试对于甄别攻读学业的学生比较有效,很多高校都采用了这一成绩,渐渐取代了过去的日本语能力考试证书。学生可以在日本海外参加考试并直接联系日本的大学,这导致前往日本学习日本语的人数减少了。
随着日本老龄化、少子化的社会问题加剧,日本本国的学生数量逐渐萎缩。按照现有大学的办学规模,预计到2009年,凡有升学愿望的学生都能够升入大学。由于大学要有足够的人数才能维持运营,因此引进外国留学生的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三)管理、研究机构的设立与实施政策
日本语教育逐渐具备了自身的学科特点,科学研究园地也应运而生。1961年文部省调查局设置日本语教育恳谈会,1962年成立“针对外国人的日本语教育学会”,创建了会刊《日本语教育》。
日本积极与海外进行文化交流,1972年日本对外经济协力审议会发表了《改进开发合作的语言教育》,呼吁尽快设置专门的日本语教育机构,当年政府即出资50亿日元设立了国际交流基金会,它不仅促进了海外的日本语普及,资助与日本相关的科学研究,向世界介绍日本文化,还在广泛的领域里推动了文化交流事业。1973年,文化厅设立的日本语教育推进对策调查会也积极开展活动,在推动日本语教育以及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国际交流基金会1974年主办海外日本语教师研修会,此后每年一次;同年,日本语教育推进对策调查会提出报告,建议设立日本语教育中心。中央教育审议会也进行了“教育、学术、文化”的答复,认为必须尽快设立一个综合的、能够高效推进日本语教育政策的专门机构。经过充分的论证,1976年国立国语研究所成立了日本语教育中心(现名日本语教育部门),致力于提高日本语教育质量、加强日本语教育研究、培育日本语教师及日本语研究人才等工作,在培育高层次日本语教育人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国际交流基金会则进行“日本语教育短期巡回指导”,在日本语教学方面进行规范、具体的指导。
日本语教育的发展走着良性循环、稳步前进的道路。1993年,文部省发表《日本语推进施策——面向日本语国际化》的报告,回顾过去历程,总结目前现状,内容涉及学习者人数及动机、教学设施、教师培养、教学内容方法的改进及教材的开发、与日本语相关的机构、海外日本语的普及等多个方面。提出要切实增强日本语教育设施,推进日本语教师的培养,改进日本语教育能力考试,推进一体化的日本语教育政策,对海外日益增长的日本语教育采取对应措施⑤。这份报告为今后的日本语国际推广和传播工作指明了方向。1994年,文化厅召开第一届“今后的日本语教育”研讨会,次年合并了日本语教育大会,之后每年进行一次。1995年,日本语教育学会出版《日本语教育概观》,总结了日本语教育的总体情况。
除了组织机构的保证外,外国人对日本语的认识和态度也成为推行语言政策的重要参考因素。1997-1998年,国立国语研究所会同多家机构,对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题为“日本语观的国际调查”。2001年,日本又在国内进行了“日本各地在‘日本语教室’中学习的外国人的日本语意识”的调查⑥。从多方面了解这些非全日制学习者的日本语意识,如在住地和家中使用日本语的情况、使用的频度、日常用语的习得方式、日本语在生活中的必要程度、因日本语能力不足而影响心情的场所等。为了使今后的工作更有针对性,还调查了他们对学习方式的要求、利用图书馆和文化会馆等文化设施的状况以及对行政机构的希望和要求。这种来自学习者本身的调查反馈对制定政策、改进措施都很有参考价值。
1994-2000年,文化厅在国内8个地区展开地区性的“日本语教育推进事业”。此后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各个方面都有新的举措。1998年开始,每年进行一次日本语教育的实态调查;1999年,“关于今后推进日本语教育施策的调查研究协力者会议”提出《关于今后推进日本语教育施策——以日本语教育新的发展为目标》;2000年,“关于日本语教师培养调查研究协力者会议”提出《关于日本语教育教师培养》;2001年,“关于日本语教育考试改革调查研究协力者会议”提出《关于日本语教育考试改革——以日本语能力考试、日本语教育能力检定考试为中心》等报告文件。这一系列会议对日本语教师培养机构的教育内容及日本语教育能力考试的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有切实的指导推进作用。
2001年,日本《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公布并实施,针对母语者的国语和针对非母语者的日本语教育分列其中。将振兴日本语教育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这是第一次。
(四)教师的派出与培养政策
在教师培养方面,日本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针。先是派出日本的日本语教师,后来则请海外的日本语教师到日本进行培训。
最初的派出与政治紧密相关。1961年,根据科伦坡计划⑦,日本向柬埔寨、新加坡、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派出了日本语教师。1965年之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日本语教育也随之有了很大发展。
由于学习日语人数激增,教师紧缺,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的、能够胜任工作的日本语教师。1977年,国际日本语普及协会(AJALT)、日本语教育学会成为社团法人,国立国语研究所成为独立行政法人,开始进行日本语教育长期专门研修。1979年,国际交流基金会开展了“第一届对中国特别事业”活动,在北京语言学院开设了日本语研修中心,制定了一个派遣日本语教育专家的五年计划。80年代初期,为顺应马来西亚“看东方政策”⑧,日本在马来亚大学和马来西亚国民大学设置了赴日留学生预备教育课程,并派遣日本语教师。
除了政府行为以外,日本各地也将日本语教育研修活动融入当地国际交流活动中。针对印度支那难民以及从中国归国者的日本语教育,大部分都是由志愿者承担的。1981年,石川县金泽市市民团体“金泽向世界开放市民会”举办了市民讲座,在日本首次进行了日本语教师培训讲座,主要探讨日本语教学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开展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日本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活动。在地区文化振兴活动及国际交流活动中,各地的日本语教育志愿者活动蓬勃开展起来。1988年,德岛大学的大学开放实践中心成立,举办了第一届日本语教师培养讲座,这个讲座改变了探讨日本语教学问题的做法,致力于各地大学机构与地方的联系和合作,将学术研究与实际教学结合到一起。1989年,国际交流基金会在埼玉县设置了日本语国际中心,负责招聘海外教师到日本研修,1997年又设置了关西国际中心,主要进行招聘研修事宜,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研修需求。
1990年以后,各地的日本语教学志愿者大多由女性担任。这是与日本社会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一方面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出现不少高学历女性;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发展,许多家务劳动都自动化,极大地方便了家庭主妇;另外,负生育率也使女性从养育子女的繁重活动中解放出来。她们有较强的参与社会的欲望,而担当日语教学志愿者这一工作,从多方面满足了这一人群的精神需求。
1991年,教师培养机构的设立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大学日本语教员培养课程研究协议会”(简称“大养协”)成立,对教师培训有了更为科学的研究和具体指导。日本国内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团体、大学越来越多,海外的日本语教师也被作为重点培养对象。2005年,日本国内的日本语教师30084人,海外日本语教师44321人。日本国内各类培养机构达到476所⑨,大学院、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以及社会上的团体和设施都可以按照国家制定的培养标准开设培训课程,多样化的培养机构使得人们比较容易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教师素质因此大大提高。
日本语教育能力考试是一个衡量教师质量的客观标准之一,自1988年起每年进行一次,由财团法人日本国际教育支援协会负责实施。根据其公布的数字⑩,2006年应试者5317人,合格者1126人。20年间的应试人数和合格人数都比较稳定,这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该项考试的权威性。
(五)多方位的信息交流及传播渠道
1980年后,作为国际交流,各地都展开了针对来日外国人的支援活动,以“日本语教室”的形式进行日本语培训、辅导,运营者个人或团体同仁之间建立起广泛的网络联系。日本语教育方面的专书和刊物也纷纷面世。1982年出版的《日本语教育事典》多次重印,被誉为日本语教育的百科书。近年来日本语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2005年《新版日本语教育事典》出版[7],内容上进行了更新,突出了实用价值。
1986年,Aruku(アルク)出版社出版月刊《日本语ジヤ一ナル》(2003年停刊),介绍日本语及日本语教育信息,1988年出版《月刊日本语》,面向日本语教师,在日本语教学方面及相关考试方面提供建议,刊登最新的日本语教育信息。1991年,国际交流基金会日本语国际中心创刊《日本语教育论丛世界的日本语教育》。
除了教学机构外,还有更多的人是通过其他渠道学习的。1991年,NHK教育电视台播放《标准日本语讲座》,针对的是无法集中时间学习的人群;“入管法”修订以后,随家族赴日的儿童大量增加,1992年便针对这个群体创办了刊物《学日语》。
日本的信息网络非常发达,日本语教育方面也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1993年,文部省制定了日本语教育推进政策,文化厅官方网站上辟有日本语教育栏目,对日本语教育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指导。这些活动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即更好地推广日本语教育,使日本语教育国际化。2000年,文化厅建立了日本语教育的综合性网站栏目(11),提供各种相关信息,次年由国立国语研究所运营。2000年,文化厅国语审议会就“对应于国际社会的日本语状态”向文部科学大臣进行答复,次年国语审议会改为文化审议会,其下设置国语分科会,日本语教育则归入该部门负责。
(六)分工明确、任务细化的机构组织
日本文化厅提供的信息中,与日本语教育相关的机构组织目前达到20个。有的机构比较单纯,专务某一项工作,有的则负有多重任务。但无论做什么,任务都十分明确,主要的工作涉及以下方面(12):
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网站,非常详细地列出其工作宗旨、工作情况、最新信息等,便于人们及时、全面了解该机构的工作。如在文化厅官方网站的“日本语教育关系”栏目之下开设了10个子栏目:充实地区日本语教育活动;文化厅日本语教育大会;推进针对外国人的日本语教育;今后日本语教育施策推进活动的调查研究;针对难民的日本语教育;针对中国归国者的日本语教育;日本语教育指导方法的改进;日本语教育支援综合通讯网络系统的构建;日本语教育支援综合通讯网络系统;日本语能力考试、日本语教育能力考试;日本语教育关系团体一览。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网站“日本语教育国别信息”栏目信息来源很多,由日本大使馆、总领事馆、国际协力机构(JICA)、国际交流基金会海外事务所、交流协会(台湾)等提供信息,国际交流基金会进行综合整理,便于人们及时了解世界各地的日本语教育实施情况、各地教育制度与外国语教育情况、使用的教材及教师等情况。
三、日本的语言推广政策带来的启示
日本充分发挥政府和民间的力量,利用多渠道、多种方式普及日本语教育。日本语教育得以稳步前进,除了其综合国力带来的影响之外,更得益于组织机构上保证、经费调拨上充足、研究布局上合理、资料信息准确。从政策的制定到各项措施的实施直至结果的反馈都井井有条,能够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日本语教育方面的信息广泛而深入,无论是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学习者情况,还是教学研究动态等等,都有一定的权威信息渠道,教学机构、学习者、教师等数字比较精确,查找往年的资料非常便利。很多工作不仅有计划性,而且有连续性。
我国已经将汉语国际传播列入国家和平发展战略之中,提出了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指导思想、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为培养新形势下所需要的教学和推广专门人才,国家还设置了国际汉语硕士专业学位,为科学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供了保证。我们也正朝着建立一套全方位、有效的推广体系的目标而努力,不过在前进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有些“政策的初衷是很好的,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8]。日本的语言推广经验在以下一些方面值得借鉴。
(一)在推广政策的制定上要有理论准备
语言推广方面要在组织建设上予以保证,财力方面予以支持。各项政策出台能够有较为充分的研究论证,并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二)建立较为完备的国内外教学信息库
要对国内外整体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已有的各项资源进行盘点,数据准确,经得起检验和分析,分类要科学,条目要细致,国内和海外的教学作为不同类别进行研究。基础工作越扎实,制定政策时才能越客观、越有针对性,同时还能够为学者的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设置职能化、小型化的推广辅助机构
与语言推广相关的工作内容多、范围大,应有多个组织机构去分担,职能的细化保证了各项工作能够落实,职能的深化则保证各项工作能够完善。研究和制定政策,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举办各类研讨会,提供研修和培训,利用IT进行教学,与大学交流合作,提供基金资助,援助海外教学,等等,这些工作如果有相对独立的机构承担,工作将会更有成效。有的机构必须由官方管理,有的机构则可以依靠民间力量运作。
(四)增加培训机构,扩大志愿者服务渠道
学习者类型和目的多元化,就要相应扩展教学场所,建立适应不同目标的学习机构,在政策上对民间办学予以鼓励和支持,培养国民对语言推广工作的关心意识,鼓励更多的民间力量投身其中。
(五)对海外教学予以多方位的支持
日本对海外的日语学习机构提供人力、物力、经费上的支持,并协助对方编写合适的教材。除了派出一般的语言教师,还非常注意对师资力量的培养。一方面将学者、教师派出去从事培训工作,一方面将对方的教师、学者请进来研修,针对不同对象和目的设置课程,供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汉语国际传播工作刚刚开始起步,在很多方面我们都有发展空间。借鉴他国经验,能够使我们将眼界放得更远,将对外汉语放在世界语言推广的大环境中进一步思考,我们一定会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长久的汉语国际传播体系。
注释:
①语文出版社《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进程》2001年出版,关于日本的语言传播政策虽有专论,但资料信息都是19世纪80年代的。
②日本于2001年1月重组各省的架构,将厚生省与劳动省合并为现在的厚生劳动省。
③参见该机构网站http://www.kikokusha-center.or.jp/kikokusha/kiko-jijo/chugoku/mhwdata/index_f.htm/2007.10.2
④日本把学习日本语的语言生称作“就学生”。这1万人中不包括这些人。
⑤参见http://www.mext.go.jp/b-menu/hakusho/nc/t19930714001/t19930714001.html/2007.10.7
⑥结果见文化厅网站http://www.bunka.go.jp/laramasi/gaikokujin_nihongoisiki.html/07.10.5
⑦科伦坡计划(Colombo Plan)是世界上第一批援助计划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由英联邦国家发起,旨在通过以资金和技术援助、教育及培训计划等形式的国际合作,加强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⑧“看东方政策(Look east)”,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认为,与其向欧美学习,不如向同为亚洲的先进国家日本和韩国学习。1981年在一次研讨会上提出了这个口号。
⑨国内教师数字引自参考文献[5],国外教师数引自参考文献[4].
⑩参见财团法人日本国际教育支援协会网站http://www.jees.or.jp/jltct/result.htm/2007.10.7
(11)该栏目为http://www.kokken.go.jp//nihongo/
(12)参见文化厅网站http://www.bunka.go.jp/lkokugo/nihongo_kyoikudantai_jigyou_ichiran.html/2007.10.5,各机构分别有行政法人、财团法人、独立行政法人之分,本文只取其机构名称,略去前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