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分析论文_刘晨晨

天津市天津医院 天津市 300211

摘要:目的 对脊柱外科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并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8例行手术治疗的脊柱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9例,采取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观察组19例,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满意度、深静脉血栓情况和并发症等进行观察记录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对脊柱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护理干预;静脉血栓;脊柱外科患者

脊柱外科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可能会因为其他因素影响而出现深静脉血栓并发症,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继发肺栓塞。脊柱外科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卧床休养,具有一定的几率会出现血栓。若脊柱外科患者神经受损,则患者出现血栓的风险将会更高,因此,围手术期间必须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和其他并发症概率。本文主要以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8例行手术治疗的脊柱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8例行手术治疗的脊柱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9例,女性患者8例,男性患者11例,年龄在24岁至62岁,平均年龄(40.7±2.5)岁;4例腰椎滑脱、4例胸腰椎骨折、3例腰椎间盘突出、8例其他骨折;5例高危患者、6例低危患者、8例中危患者。观察组19例,女性患者9例,男性患者10例,年龄在23岁至64岁,平均年龄(40.6±2.9)岁;5例腰椎滑脱、4例胸腰椎骨折、4例腰椎间盘突出、6例其他骨折;4例高危患者、7例低危患者、8例中危患者。两组年龄、性别、病型等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主要对脊柱外科患者术后生命体征进行监察护理,并对患者相关资料进行统计记录。

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术前,对所有患者给予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判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大小。若脊柱外科患者存在高危因素,则必须在手术期间进行双下肢超声检查和血液粘滞度检查,且手术过程中应选用人工材料,并对患者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若患者危险系数较低,则护士需要将血栓相关知识宣传给患者和患者家属。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俯卧位,避免脊柱外科患者下肢静脉压迫,对患者血容量进行检测,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拥有足够的血容量。若患者手术期间需要应用到人工材料,则应选择坚强内固定方式进行融合,从而减少患者卧床休息时间,促进患者早日下床[1-2]。手术结束后,护士可结合患者四肢感觉、手术部位与大小等评估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并对患者手术前后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将血栓宣传内容放在脊柱外科患者床头,提醒患者了解相关血栓预防知识,并鼓励患者多喝水。责任护士须加强脊柱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对患者疼痛、肿胀等不良状况进行密切关注。护士可对脊柱外科患者可能存在的远端动脉波动、皮肤感觉和下肢浅静脉扩张情况等进行观察,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加强脊柱外科患者双下肢温度和双下肢周径测量工作,若患者双下肢周径之间差距大于0.5厘米,则必须及时通知主治医师。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采用本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深静脉血栓和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其中%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对照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脊柱外科患者手术结束后形成的深静脉血栓多,是由于卧床休养时间过长或者神经损伤等因素引起的,这对手术疗效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脊柱外科患者手术结束后医院须加强临床护理,以防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对于常规手术护理而言,干预护理更加系统和严密,能够及时发现患者深静脉血栓并发症,从而采取相应的手段来降低血栓形成概率。相关研究表明,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脊柱外科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加快患者康复治疗速度[3]。

本研究中,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5%;观察组无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是一套比较系统的临床护理模式,主要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进行针对护理,通过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患者肿胀和疼痛等问题观察记录等及时发现血栓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4]。因此,护理干预在脊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方面的护理效果要比常规手术护理显著,能够有效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朱春燕,周婷.系统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0):106-108.

[2]何永凤.优质护理干预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08):1227-1228.

[3]宋旸.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11):1398-1400.

[4]卞京兰.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J].双足与保健.2017(18):111-112.

论文作者:刘晨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  ;  ;  ;  ;  ;  ;  ;  

脊柱外科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分析论文_刘晨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