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泸州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刘斌,魏键鑫,赵光荣

浅析泸州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刘斌,魏键鑫,赵光荣

泸州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泸州市规划设计院)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区域性中心城市,指在一定区域的城镇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以综合服务保障体系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完备,城市功能完善,具有较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能够主导和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中心城市。地处四川东南部的泸州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有其优势,也存在一定制肘。泸州要实现这一跃升,就要立足所在区域,扬长补短,从城市规划建设、经济产业结构、综合交通等方面进行努力,完善城市功能;巩固支柱产业,突破新兴产业,发展联系产业等,这样才能实现暨定目标。

关键词:城市规划;区域中心城市;认识;探讨

年来,泸州市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不断提升中心城市规模和产业实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17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54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2万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96.2亿元。

1优势基础

1.1地理位置

泸州地处四川东南部,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叠合部,是四川东南出川出海和重庆西南出海东南亚必经通道。

1.2综合交通

泸州是国家交通部确定的二级枢纽站和长江主枢纽港城。云龙机场即将投入使用,将成为川南第一大、四川省第三大航空港,将实现辐射川南并兼顾黔北、渝西、滇东地区的目标,成为四川乃至西部重要的区域干线机场;泸州港集装箱吞吐能力100万标箱,是交通运输部确定的四川唯一的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和国家二类水运口岸,是四川第一大港口和集装箱码头;高速公路网已形成完善网络,铁路方面目前正加快推进川南城际铁路建设以及计划建设的渝昆高铁。

1.3经济发展

泸州经济增速强劲,近年来GDP增速连续排全省前例,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6.2亿元,同比增长9.1%,总量居川南第2位,全省第6位,增速居全省第1位。

2存在问题

2.1铁路成为综合交通枢纽短板

隆叙货运铁路建成通车,叙永至黄桶段在建,川南城际铁路在建,渝昆铁路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高铁建设严重滞后,客运铁路目前处于空白状态,短板十分明显,与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和国家级二级枢纽站(城市)定位不匹配。

2.2经济发展结构不均衡,一酒独大

2017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1.5:53.3:35.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59.7%和35.3%,其中白酒产业产值的贡献率比重最大,达到5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低于全国(51.6%)、全省(49.7%)平均水平,泸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服务业发展的层级和规模尚不足以支撑中心城市地位。

2.3区域引领能力欠缺

泸州经济总量小,不足以支撑中心城市的定位,GDP在川滇黔渝9市中排第3位,在四川省21个地市州中排名第6位,泸州生产总值处于中间位置,和绵阳、遵义等城市有较大差距,体现出泸州经济总量不足,经济引擎作用不明显,尚不能发挥在区域中的发展带动作用,在川滇黔渝毗邻区域中首位度不高,经济资源和人口聚集流入还很弱,集聚力步加强。

2.4发展重外延和规模,内涵发展建设欠缺

自2012年起,中心城区平均每年以10平方公里、 10万人的发展速度增长,特别是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重大项目的实施,以重大项目支撑不断拉大城市框架,城市规模的发展速度远快于周边城市的发展速度,2017年城市规模已排在省内地级市的第1位,但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存在与建设规模不匹配的短板,城市内涵发展有待提升,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满意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对策研究与探讨

3.1“一枢纽四中心”,提升区域服务能力

依托长江沱江等的自然资源禀赋,深入推进长沱两江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着力提升“两江四岸”环境品质,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充分利用泸州港、云龙机场、自贸区、西南商贸城、医教园区、西南医疗康健中心等优势资源集聚服务能力,全力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现代商贸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文旅会展“一枢纽四中心”。

3.2夯实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主动加强与周边区域沟通对接,在大通道、大枢纽布局、建设方面主动谋划、主动对接,构建大开发、大交通、大区位、大汇通,促进中心枢纽地位提升。

加快推进川南城际铁路建设,争取省委、省政府尽快启动与重庆、贵州的省际合作,尽快推动渝昆铁路开工建设,积极推进泸遵铁路前期工作,启动沿江铁路前期研究工作,为宜泸渝城际铁路规划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争取尽早启动前期工作。

打通部分高速公路连接线,形成横贯东西,连通南北的高速公路网,引领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共同发展。建议积极对接省级相关部门,将成贵高速(泸州-古蔺-金沙段)、叙永-綦江高速(宜叙高速公路东延伸线)、古仁高速(古蔺-仁怀)、泸永高速向西延伸至宜宾接G93、渝合习高速(重庆三环-合江-习水)等5条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高速公路并加快建设。

3.3大力提升航运服务功能

依托现有优良的航运条件,争取国家、省统筹推进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川境航道整治,提升航道等级。推进以泸州港为主的省内港口一体化协作发展,建立多式联运间更密切的合作平台和合作机制,出台物流扶持政策,对标重庆进行通道补贴,降低泸州港货物集聚物流成本,支持和引导川货走川港。

3.4力争打造区域国际空港

力争在2020年开通40条国内航线,以及力争在2019年开通香港、泰国、新加坡等国际航线,打造区域中心国际航空港。大力发展空港经济,积极引进航空产业和知名物流企业,建立航空服务中心和航空分拨中心,对接成都航空国际物流中心,打造“四川第二大空港物流中心”。

3.5优化调整经济结构

一是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及产业基础,重点培育和扶持现代医药、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电网、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破解一酒独大的局面,实现地方产业经济均衡发展,提升地方经济总量,发挥经济引擎作用,加强集聚力和辐射力,实现经济资源和人口聚集流入。

二是重点发展金融、物流、科技服务、商贸会展、教育培训、健康养老、文化旅游、总部经济等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对泸州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提升城市发展内涵质量。

三是结合城市发展和工业用地转型的政策,加强对创新的支持,发展嵌入式创新载体,为小微科创企业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成长空间,提升泸州创新能力。

3.6优化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努力补齐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短板,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由外延扩张加快向以品质提升和结构优化为主转变。

以文化发展促进文明建设,丰富城市内涵与底蕴,让城市更有品位,让市民共享文化小康。

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更加注重补齐发展短板,让人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安全、更美好。

5结语

区域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备重要的集聚和幅射功能。如何建设泸州区域中

心城市,实现跨越发展,本文通过问题导向原则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而泸州真正要实现这一跃升,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原则,紧扣泸州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符合泸州城市发展特征的规律性、本质性的问题,以及对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并找准症结,提出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鸣明. 区域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常德市医疗服务城为例 [J].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7)

[2]顾晓波,欧向军,朱杰,邹晨.徐州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

论文作者:刘斌,魏键鑫,赵光荣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  ;  ;  ;  ;  ;  ;  ;  

浅析泸州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刘斌,魏键鑫,赵光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