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
李 玲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陕西 咸阳712000)
摘要: 在大学接受教育的时期是个体在成长中十分重要的时期。遇到应激事件,能运用合理的应对方式,有效地调节和降低自己的焦虑水平,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据此,主要研究应对困难的方式方法和大学生焦虑的相关研究情况,以及大学生如何面对困难与紧张不安的关系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 应对;焦虑;研究现状
1 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1.1 应对和应对方式的概念
应对(Coping),又称应付。它最初的解释为:对存在的或者新出现的疑难、外界事物的新旧变化可以有办法将其正确面对并有所反应,弗洛伊德这一学派在很早就说明了这个观点,这个观点是:应对是解决个体心理冲突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我国学者肖计划亦对应对做了描述:就从一个人对应激做出反应的根本性质来说,应对说的即一个人在遇到外部环境变化,并且对其有着看法以及在做了这个看法,目的能使自身精神状态得以一致因此选用的举措,它囊括下面的内容:认识和感觉议论和做出反应。李恒认为:一个人处于外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时,所采用的如何想和如何做。梁执群和卢莉的看法是:它是在个体的自我思考下所采取的方法。
对设施农用地管理的思考(季勇) .................................................................................................................6-20
1.2 应对方式的理论研究
应对理论的根据是: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个体要去解决这些问题。焦虑水平正常的个体会使用更有利于自己和他人思想和行动,而焦虑水平高的人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思想和行动则更具破坏性。比如,不紧张不安的人一般会选择向别人倾诉正面面对问题,积极地解决自己遇到的麻烦;比较紧张不安的人遇到问题会选择逃避,不正面面对,多容易责骂自己和人。
1.3 应对方式的研究现状
关于应对方式,国外很早以前就开始调查。20 世纪80年代,国内才开始重视起来对应对方式的研究,实践探索少,理论研究较多。
焦虑是一种不好的心情表现,正常紧张不安能促进人发展,然而紧张不安的水平过高可以使机体产生不适感,是困扰人类的不好的心情表现之一。
国内学者韦有华、汤盛钦对此作了自己的调查,得出了几个策略,具体来说有:一是面对应激,成熟面对,解决困难;二是不愿意面对;三是找一切可以帮助自己的力量;四是随着事件看自己发展。韩艳萍、胡其图调查分析显示:城镇来源的受教育的人较农村来源的受教育的人相比,大多数情况下会直面困难,目的明确。陈建文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更多以情绪应对的方式来应对压力情境。李思霓、崔丽娟认为以成熟的心态去面对问题有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退避、幻想、不愿意面对会导致自己孤单一人。
2 焦虑的相关研究
2.1 焦虑的概念
陈小华:和一些同行公司比58到家还算幸福,因为没有走到崩溃边缘,只是内部来讲,业务决策挣扎,调整是常态。这可能是二次创业的特点,对节奏的把控很好。58到家永远也不可能处于负债状况,因为看到苗头就会开始控成本,考虑节奏,思考模式。
进一步确立市、县(市、区)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重点解决县乡河道轮浚工程和村组河道的补助;镇、村资金重点用于配套和村组河道施工,确保苏州全市每年完成农村河道轮浚工作量1 800万~2 000万m3。同时,要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测算资金,逐年增加经费投入。积极研究“以土养河”“以泥肥田”的方式,在河道疏浚的同时将淤泥变废为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
2.2 大学生焦虑的研究现状
齐玉龙、翟长平的分析发现:焦虑水平特别高的人是在新生群体中,且男性更甚。阳德华研究认为,大学生的焦虑等负面情绪主要受到大学生活学习中不同事件的影响,一般来说,负面生活事件会导致大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同时导致大学生产生负面情绪的主要原因还有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问题。
3 大学生如何面对困难与紧张不安的关系的研究现状
个体如何面对困难问题与紧张不安是有关系的。为了探讨一个人如何面对困难的办法和紧张不安之间存在的联系,宋宝萍等对如何面对困难和紧张不安之间做了调查研究,调查显示:解决问题这一因子会缓解紧张不安的程度和水平。为探讨在大学受教育的人其联系,有人也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拥有积极心境的大学生使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有着良好的身体状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存在消极心境的大学生则侧重于回避、幻想等应对策略,常会出现敏感、紧张、焦躁等状况,另一方面,还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对应对的方式是如何选择的,还与心理的健康程度有关。
参考文献:
[1]彭茜.大学生强化敏感性及其与应对方式、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李作峰.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0(1):58-60.
[3]张国栋.毕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相关的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1.
[4]李磊.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与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38(2):41-52.
[5]王琳.灾难性创伤事件后青少年危机应对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00.
[6]孙蕴韬.应对方式和卷入程度对维持现状偏差的影响[D].开封:河南大学,2010.
[7]王玉香.研究生就业焦虑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李玲(1983-),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学。
(收稿日期: 2019-07-14)
标签:应对论文; 焦虑论文; 研究现状论文;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论文;